一种术后康复支架用辅助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357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1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术后康复支架用辅助调节结构,包括底座、调节杆和第一支撑体,所述调节杆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体固定连接在调节杆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调节块。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板、调节块和第二支撑体,能够有效的使调节块在调节板的内壁移动,通过调节组件带动调节块进行移动,使调节块带动第二支撑体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从而能够对支撑面积进行调节,解决了由于不具备调节功能,使用者通过支撑体对腿部进行支撑时,由于使用者的下肢大小和长短不同,支撑体不能够根据使用者所需的支撑面积进行调节,从而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康复支架,具体为一种术后康复支架用辅助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1、康复器材主要就是帮助患者开展被动运动和日常活动,促进康复的设备,其中,肢体康复支架是在临床治疗中最常使用的一种康复器材,康复支架主要就是帮助患者开展被动运动和日常活动,能够促进使用者进行快速康复。

2、目前,公开号为cn213883956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康复用辅助支架,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支撑杆和铰接于支撑杆顶端的第一支撑体,所述的第一支撑体包括上表面中部设有弧形卡槽的块体,所述的弧形卡槽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滑槽,所述的滑槽从弧形卡槽的左侧延伸至右侧,所述的滑槽的内表面上设有圆槽,所述的圆槽内设有滚珠,所述的弧形卡槽内设有与弧形卡槽表面配合的弧形滑板,所述的滑板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滑槽配合的滑道,所述的滑道为弧形滑板外表面上设置的两条相互平行的凸棱之间的区域,所述的滚珠卡接于滑道内,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使患者使用时更加舒适,有助于患者下肢的快速康复。

3、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上述设备在应用时虽然可以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术后康复支架用辅助调节结构,包括底座(1)、调节杆(2)和第一支撑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体(3)固定连接在调节杆(2)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体(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调节板(4),所述调节板(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调节块(5),所述调节块(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体(6),所述调节板(4)的右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7),所述第一螺纹孔(7)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调节组件(8),所述第一支撑体(3)后侧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康复支架用辅助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8)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康复支架用辅助调节结构,包括底座(1)、调节杆(2)和第一支撑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体(3)固定连接在调节杆(2)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体(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调节板(4),所述调节板(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调节块(5),所述调节块(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体(6),所述调节板(4)的右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7),所述第一螺纹孔(7)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调节组件(8),所述第一支撑体(3)后侧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康复支架用辅助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8)包括螺杆(81),所述螺杆(81)的前侧与调节板(4)内壁的前侧通过轴销活动连接,所述调节块(5)的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82),所述第二螺纹孔(82)的内壁与螺杆(81)的表面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术后康复支架用辅助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81)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球体(83),所述球体(8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84),所述转动杆(84)的数量设置为若干组且呈等距离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旭耿玮王永刚李小六孙源朱江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