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3341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涉及车身零件技术领域,所述支架内侧顶部安装有外环座,所述外环座侧端面安装有密封盘座,所述外环座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芯,所述转芯一侧端面中部安装有主齿轮,所述转芯另一侧端面中部安装有偏向盘,所述偏向盘外曲面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安装有若干磁铁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快速聚集外部空间热能,化空气热能为驱动力,降低了设备对电气能源的依赖,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高了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续航效果,使设备可更方便快捷的进行冲压工作,可有效降低冲压难度,利用循环式三级叠压,使输出压力与冲压应力同步提升,提高了输出压力与冲压工作的兼容适应性,提高了冲压效率和效果,提高了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身零件,具体为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


技术介绍

1、车身曲面形状复杂,并要求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冲压生产线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机连线,另一种是采用多工位压床的生产线,冲压模具需要的压力大小取决于工件的材料、形状、大小以及加工要求等因素,一般来说,小型工件需要的压力相对较小,大型工件需要的压力相对较大,精度要求高的工件需要的压力也相对较大;

2、但是目前的车身零件冲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通常以提高电力输出功率来提高输出压力,对外部电气能源依赖极高,迫于输出压力的需求,在冲压过程中电力负载极大,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节能环保性欠佳,大功率的电力输出也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冲压设备极易因供能机构的影响而频繁出现故障,且其输出压力与冲压过程中逐步提高的冲压应力也难以兼容适应,致使冲压稳定性、冲压效率和冲压效果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的车身零件冲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通常以提高电力输出功率来提高输出压力,对外部电气能源依赖极高,迫于输出压力的需求,在冲压过程中电力负载极大,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节能环保性欠佳,大功率的电力输出也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冲压设备极易因供能机构的影响而频繁出现故障,且其输出压力与冲压过程中逐步提高的冲压应力也难以兼容适应,致使冲压稳定性、冲压效率和冲压效果极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外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内侧安装有集能冲压机构;

3、所述集能冲压机构包括外环座;

4、所述支架内侧顶部安装有外环座,所述外环座侧端面安装有密封盘座,所述外环座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芯,所述转芯一侧端面中部安装有主齿轮,所述转芯另一侧端面中部安装有偏向盘,所述偏向盘外曲面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安装有若干磁铁块,所述支架侧端面对应偏向盘位置处嵌入安装有环形盒,所述环形盒外曲面嵌入安装有电磁铁;

5、所述外环座底部安装有输送箱,所述输送箱一侧安装有聚能盒,所述输送箱另一侧安装有升压盒,所述输送箱内部滑动安装有驱动板,所述升压盒内部滑动安装有压板,所述输送箱顶端嵌入转动安装有驱动螺杆,所述驱动板内壁中部设置有卡球,所述输送箱顶端边部转动安装有副齿轮,所述副齿轮侧端面中部和驱动螺杆顶端安装有锥齿轮;

6、所述输送箱侧端面边部对称安装有导流盒,所述导流盒内侧端面对称安装有连通管,所述升压盒顶端和底端中部均安装有弯管,所述升压盒侧端面对称安装有方管,所述聚能盒侧端面对应方管位置处安装有止回阀,所述聚能盒顶端边部安装有输出管,所述外环座外曲面底部对称安装有叠压管,所述弯管和叠压管端部均安装有单向阀。

7、优选的,所述外环座内壁对应叠压管端部位置处设置有导口,所述转芯外曲面沿圆周方向等角度设置有偏心槽,所述偏心槽呈镰刀型。

8、优选的,所述磁铁块嵌入安装于环形盒内部,所述磁铁块呈弧形,所述磁铁块磁性与电磁铁磁性相反。

9、优选的,所述主齿轮与副齿轮相契合,所述副齿轮通过锥齿轮与驱动螺杆连接,所述转芯外径大于主齿轮外径,所述副齿轮外径大于锥齿轮外径,所述驱动螺杆外部螺纹由两条首尾相连的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构成,所述卡球与驱动螺杆外部螺纹相契合。

10、优选的,所述输送箱通过弯管与升压盒连接,所述叠压管包括排出管和吸入管,所述外环座通过排出管与导流盒连接,所述输送箱通过导流盒与排出管连接,所述外环座通过吸入管与方管连接,所述方管通过止回阀与聚能盒连接,所述输送箱、聚能盒和升压盒均为绝热材料,所述输送箱、聚能盒、升压盒和转芯内腔均填充有固液平衡状态制冷剂。

11、优选的,所述机身内侧安装有单点联控机构,所述单点联控机构包括载压缸;

12、所述机身内侧安装有载压缸,所述载压缸外曲面对称安装有载流盒,所述载流盒侧端面安装有限位筒,所述载压缸外曲面一侧安装有进料盒,所述载压缸外曲面另一侧安装有限流盒,所述载压缸内部滑动安装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底端中部安装有压轴,所述压轴底端安装有冲压模,所述限位筒内部滑动安装有滑盘,所述滑盘底端中部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底端安装有压料座;

13、所述滑盘顶端中部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顶端通过螺纹安装有滑杆,所述载流盒内部滑动安装有转向板,所述限流盒内部滑动安装有限流板,所述进料盒内部滑动安装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底端嵌入滑动安装有空心杆,所述空心杆底端安装有载流块,所述空心杆外侧套接有压簧,所述滑杆外侧滑动安装有空心卡板,所述空心卡板底端对应转向板、限流板和阻隔板位置处均安装有连动杆;

14、所述空心卡板内曲面对称安装有传导管,所述限流盒侧端面底部安装有三通管,所述导流盒侧端面顶部安装有回流管,所述载流盒和限流盒侧端面顶部均设置有输送口,所述载压缸外曲面底部对应载流盒和进料盒位置处均设置有转向口,所述转向板底端开设有流通孔,所述阻隔板侧端顶部开设有导槽,所述限流板侧端面中部开设有通槽;

15、所述限流盒顶端对称嵌入安装有开关,所述支架底端安装有料箱,所述料箱侧端面底部安装有气泵,所述密封盘座侧端面顶部安装有抽送管。

16、优选的,所述滑杆外曲面设置有刻度,所述螺杆通过滑杆与限位筒滑动连接,所述滑杆长度等于限位杆长度,所述活塞板底端边部安装有弹簧,所述限位杆长度等于弹簧极限压缩量,转向板、限流板和阻隔板均通过连动杆与空心卡板连接,所述连动杆为中空结构。

17、优选的,所述开关为气泵的控制开关,所述密封盘座为空腔结构,所述密封盘座内腔通过抽送管与气泵输气口连接,所述抽送管通过气泵与料箱连接,所述料箱内部填充有氩气。

18、优选的,所述载压缸内腔和限位筒均填充有固液平衡状态制冷剂,所述进料盒通过输出管与聚能盒连接,所述限流盒通过三通管与限位筒连接,所述空心卡板内腔通过传导管与载压缸内腔连接,所述空心卡板内腔通过连动杆内腔与导槽连接。

19、优选的,所述载流盒、进料盒和限流盒尺寸规格完全相同,所述转向板和限流板长度相同,所述转向板和连动杆长度之和等于载流盒内腔长度,所述导槽长度等于连动杆长度,所述输送口与转向口间的竖直距离等于转向板长度。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1、1、设置有集能冲压机构,通过转芯、主齿轮、副齿轮和锥齿轮相配合,可构建双杠杆结构,并与驱动螺杆、卡球、驱动板和压板相配合,构成循环式三级叠压系统,可有效利用连通器原理和制冷剂的气液转化,快速聚集外部空间热能,一方面化空气热能为驱动力,极大的降低了设备对电气能源的依赖,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续航效果,使设备可更方便快捷的进行冲压工作,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冲压难度,利用循环式三级叠压,实现输出压力的正反馈调节,可快速提升输出压力,使输出压力与冲压应力同步提升,有效提高了输出压力与冲压工作的兼容适应性,极大的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外侧安装有支架(101),所述支架(101)内侧安装有集能冲压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座(201)内壁对应叠压管(224)端部位置处设置有导口(2011),所述转芯(203)外曲面沿圆周方向等角度设置有偏心槽(2031),所述偏心槽(2031)呈镰刀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块(206)嵌入安装于环形盒(207)内部,所述磁铁块(206)呈弧形,所述磁铁块(206)磁性与电磁铁(208)磁性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204)与副齿轮(216)相契合,所述副齿轮(216)通过锥齿轮(217)与驱动螺杆(214)连接,所述转芯(203)外径大于主齿轮(204)外径,所述副齿轮(216)外径大于锥齿轮(217)外径,所述驱动螺杆(214)外部螺纹由两条首尾相连的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构成,所述卡球(215)与驱动螺杆(214)外部螺纹相契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箱(209)通过弯管(220)与升压盒(211)连接,所述叠压管(224)包括排出管和吸入管,所述外环座(201)通过排出管与导流盒(218)连接,所述输送箱(209)通过导流盒(218)与排出管连接,所述外环座(201)通过吸入管与方管(221)连接,所述方管(221)通过止回阀(222)与聚能盒(210)连接,所述输送箱(209)、聚能盒(210)和升压盒(211)均为绝热材料,所述输送箱(209)、聚能盒(210)、升压盒(211)和转芯(203)内腔均填充有固液平衡状态制冷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内侧安装有单点联控机构(3),所述单点联控机构(3)包括载压缸(3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312)外曲面设置有刻度,所述螺杆(311)通过滑杆(312)与限位筒(303)滑动连接,所述滑杆(312)长度等于限位杆(309)长度,所述活塞板(306)底端边部安装有弹簧(3061),所述限位杆(309)长度等于弹簧(3061)极限压缩量,转向板(313)、限流板(314)和阻隔板(315)均通过连动杆(320)与空心卡板(319)连接,所述连动杆(320)为中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329)为气泵(330)的控制开关,所述密封盘座(202)为空腔结构,所述密封盘座(202)内腔通过抽送管(331)与气泵(330)输气口连接,所述抽送管(331)通过气泵(330)与料箱(102)连接,所述料箱(102)内部填充有氩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压缸(301)内腔和限位筒(303)均填充有固液平衡状态制冷剂,所述进料盒(304)通过输出管(223)与聚能盒(210)连接,所述限流盒(305)通过三通管(322)与限位筒(303)连接,所述空心卡板(319)内腔通过传导管(321)与载压缸(301)内腔连接,所述空心卡板(319)内腔通过连动杆(320)内腔与导槽(327)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流盒(302)、进料盒(304)和限流盒(305)尺寸规格完全相同,所述转向板(313)和限流板(314)长度相同,所述转向板(313)和连动杆(320)长度之和等于载流盒(302)内腔长度,所述导槽(327)长度等于连动杆(320)长度,所述输送口(324)与转向口(325)间的竖直距离等于转向板(313)长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外侧安装有支架(101),所述支架(101)内侧安装有集能冲压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座(201)内壁对应叠压管(224)端部位置处设置有导口(2011),所述转芯(203)外曲面沿圆周方向等角度设置有偏心槽(2031),所述偏心槽(2031)呈镰刀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块(206)嵌入安装于环形盒(207)内部,所述磁铁块(206)呈弧形,所述磁铁块(206)磁性与电磁铁(208)磁性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204)与副齿轮(216)相契合,所述副齿轮(216)通过锥齿轮(217)与驱动螺杆(214)连接,所述转芯(203)外径大于主齿轮(204)外径,所述副齿轮(216)外径大于锥齿轮(217)外径,所述驱动螺杆(214)外部螺纹由两条首尾相连的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构成,所述卡球(215)与驱动螺杆(214)外部螺纹相契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箱(209)通过弯管(220)与升压盒(211)连接,所述叠压管(224)包括排出管和吸入管,所述外环座(201)通过排出管与导流盒(218)连接,所述输送箱(209)通过导流盒(218)与排出管连接,所述外环座(201)通过吸入管与方管(221)连接,所述方管(221)通过止回阀(222)与聚能盒(210)连接,所述输送箱(209)、聚能盒(210)和升压盒(211)均为绝热材料,所述输送箱(209)、聚能盒(210)、升压盒(211)和转芯(203)内腔均填充有固液平衡状态制冷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零件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克强张红岩张婷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璟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