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滑阀结构的反馈油路伺服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2886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15
本技术涉及伺服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滑阀结构的反馈油路伺服阀。其技术方案包括:伺服阀阀体、滑阀内腔滑道和滑杆主体,伺服阀阀体的内部开设有滑阀内腔滑道,滑阀内腔滑道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主体,滑杆主体的前端与后端固定安装有主滑阀滑块,伺服阀阀体的内部开设有与滑阀内腔滑道贯通连接的压力油油口。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底部密封板、密封塞块、第一螺栓和第三螺孔,工作人员将底部密封板安装在伺服阀阀体的底部,然后将第一螺栓转动安装在第三螺孔的内部,从而使密封塞块安装在压力油油口与接负载缸腔体的内部,此时在装置不使用时,伺服阀阀体内部的液压油也不会流出,提升了装置的保护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伺服阀,具体为一种采用滑阀结构的反馈油路伺服阀


技术介绍

1、在现代的液压系统工程中,通常对安装在这样的液压系统中的液压部件的操作性能有特别高的要求。尤其是,所安装的液压部件需要以对应于某控制信号的高精度来调节出一定的液压体积流量和压力。

2、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如下:

3、液控伺服阀主要是指电液伺服阀,它在接受电气模拟信号后,相应输出调制的流量和压力,它既是电液转换元件,也是功率放大元件,它能够将小功率的微弱电气输入信号转换为大功率的液压能输出。在电液伺服系统中,它将电气部分与液压部分连接起来,实现电液信号的转换与液压放大,电液伺服阀是电液伺服系统控制的核心。现有的大多数阀底的油口处没有密封机构,由于伺服阀的内部有液压油,从而使未使用的伺服阀在底部没有密封时,内部的液压油容易流出,导致伺服阀需要重新填充液压油,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滑阀结构的反馈油路伺服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滑阀结构的反馈油路伺服阀,包括伺服阀阀体、滑阀内腔滑道和滑杆主体,伺服阀阀体的内部开设有滑阀内腔滑道,滑阀内腔滑道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主体,滑杆主体的前端与后端固定安装有主滑阀滑块,伺服阀阀体的内部开设有与滑阀内腔滑道贯通连接的压力油油口,压力油油口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节流板,伺服阀阀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滑阀内腔滑道贯通连接的接负载缸腔体,伺服阀阀体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底部密封板,底部密封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塞块,伺服阀阀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三螺孔,第三螺孔的内部贯穿底部密封板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栓。

3、工作人员要使用装置时,将第一螺栓从第三螺孔的内部=转出,然后将底部密封板取下,接着装置开始工作,在液压油压力的作用下,滑杆主体在滑阀内腔滑道的内部移动,带动主滑阀滑块可以左右移动,从而使主滑阀滑块移动至压力油油口的上方进行节流作用,第二固定节流板控制液压油的流量大小,提升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当装置不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底部密封板安装在伺服阀阀体的底部,然后将第一螺栓转动安装在第三螺孔的内部,从而使密封塞块安装在压力油油口与接负载缸腔体的内部,伺服阀阀体内部的液压油便不会流出,提升了装置的保护性。

4、优选的,伺服阀阀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机械转换主体块,机械转换主体块的内部开设有内腔主体,内腔主体的前端与后端固定安装有电磁铁,内腔主体的顶部与底部固定安装有导磁体极掌主体,导磁体极掌主体之间活动安装有衔铁,衔铁前端与后端的外侧套接安装有线圈。当装置内的电磁铁通入电流时,导磁体极掌主体之间的线圈受到磁力的作用,使衔铁随着电流正方向的输入可以上下去摇动,提升装置的工作效率。

5、优选的,衔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贯穿导磁体极掌主体固定连接有弹簧管,连接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挡板。当衔铁的两端上下摇动时,通过连接块带动挡板的中间部位发生形变弯曲,此时弹簧管受到挤压产生弹力,从而使挡板实现阻流作用。

6、优选的,伺服阀阀体顶部的通道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节流板,挡板的前端与后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板。当挡板左右发生形变时,使密封橡胶板与第一固定节流板接触,形成阻流的作用,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7、优选的,挡板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转杆,转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滑杆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固定于连接杆的转动球块。当挡板左右形变时,转杆在挡板底部的凹槽中转动,从而通过连接杆带动转动球块在弧形凹槽的内部转动,带动滑杆主体在滑阀内腔滑道的内部左右移动,提升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8、优选的,机械转换主体块的两侧开设有第一螺孔,伺服阀阀体顶部的两侧开设有第二螺孔,第一螺孔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内六角螺栓延伸至第二螺孔的内部。工作人员将内六角螺栓转动安装在第一螺孔的内部延伸至第二螺孔的内部,使机械转换主体块固定安装在伺服阀阀体的顶部,方便工作人员安装拆卸机械转换主体块,使工作人员方便对装置进行维护,提升了装置的便携性。

9、优选的,机械转换主体块的前端活动安装有导线连接口,导线连接口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螺栓延伸至机械转换主体块的内部。第二螺栓贯穿导线连接口安装在机械转换主体块的内部,从而使导线连接口固定安装在机械转换主体块的前端,方便工作人员连接力矩马达进行电流的导入,提升了装置的安装便携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通过设置有滑杆主体、主滑阀滑块、压力油油口和第二固定节流板,当滑杆主体在滑阀内腔滑道的内部移动时,带动主滑阀滑块左右移动,从而使主滑阀滑块移动至压力油油口的上方进行节流作用,第二固定节流板控制液压油的流量大小,提升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12、2、通过设置有底部密封板、密封塞块、第一螺栓和第三螺孔,工作人员将底部密封板安装在伺服阀阀体的底部,然后将第一螺栓转动安装在第三螺孔的内部,从而使密封塞块安装在压力油油口与接负载缸腔体的内部,此时在装置不使用时,伺服阀阀体内部的液压油也不会流出,提升了装置的保护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滑阀结构的反馈油路伺服阀,包括伺服阀阀体(1)、滑阀内腔滑道(101)和滑杆主体(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阀阀体(1)的内部开设有滑阀内腔滑道(101),所述滑阀内腔滑道(10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主体(102),所述滑杆主体(102)的前端与后端固定安装有主滑阀滑块(103),所述伺服阀阀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滑阀内腔滑道(101)贯通连接的压力油油口(104),所述压力油油口(10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节流板(304),所述伺服阀阀体(1)的底部开设有与滑阀内腔滑道(101)贯通连接的接负载缸腔体(105),所述伺服阀阀体(1)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底部密封板(106),所述底部密封板(10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塞块(107),所述伺服阀阀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三螺孔(4),所述第三螺孔(4)的内部贯穿底部密封板(106)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栓(1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滑阀结构的反馈油路伺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阀阀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机械转换主体块(109),机械转换主体块(109)的内部开设有内腔主体(2),内腔主体(2)的前端与后端固定安装有电磁铁(201),内腔主体(2)的顶部与底部固定安装有导磁体极掌主体(202),导磁体极掌主体(202)之间活动安装有衔铁(203),衔铁(203)前端与后端的外侧套接安装有线圈(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滑阀结构的反馈油路伺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20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205),连接块(205)的底部贯穿导磁体极掌主体(202)固定连接有弹簧管(206),连接块(20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挡板(2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滑阀结构的反馈油路伺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阀阀体(1)顶部的通道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节流板(208),挡板(207)的前端与后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板(20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滑阀结构的反馈油路伺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07)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转杆(3),转杆(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301),滑杆主体(102)的顶部开设有弧形凹槽(302),弧形凹槽(302)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固定于连接杆(301)的转动球块(30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滑阀结构的反馈油路伺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转换主体块(109)的前端活动安装有导线连接口(307),导线连接口(307)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螺栓(308)延伸至机械转换主体块(109)的内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滑阀结构的反馈油路伺服阀,包括伺服阀阀体(1)、滑阀内腔滑道(101)和滑杆主体(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阀阀体(1)的内部开设有滑阀内腔滑道(101),所述滑阀内腔滑道(10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主体(102),所述滑杆主体(102)的前端与后端固定安装有主滑阀滑块(103),所述伺服阀阀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滑阀内腔滑道(101)贯通连接的压力油油口(104),所述压力油油口(10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节流板(304),所述伺服阀阀体(1)的底部开设有与滑阀内腔滑道(101)贯通连接的接负载缸腔体(105),所述伺服阀阀体(1)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底部密封板(106),所述底部密封板(10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塞块(107),所述伺服阀阀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三螺孔(4),所述第三螺孔(4)的内部贯穿底部密封板(106)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栓(1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滑阀结构的反馈油路伺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阀阀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机械转换主体块(109),机械转换主体块(109)的内部开设有内腔主体(2),内腔主体(2)的前端与后端固定安装有电磁铁(201),内腔主体(2)的顶部与底部固定安装有导磁体极掌主体(202),导磁体极掌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政涛李东昱袁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德弗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