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2560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涉及压缩机配件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上帽体和下帽体,下帽体的上侧壁焊接有内置环,下帽体通过内置环与上帽体的内壁配合,上帽体的外侧壁上焊接有把手板,把手板的旁侧、上帽体的边缘处侧壁中螺纹连接有螺柱,且上帽体通过螺柱与下帽体连接;上帽体的上端面的中轴面上开设有螺旋形的第一冷却槽,把手板内开设有第二冷却槽,上帽体的中心处安装有出液管,且把手板上侧壁安装有进液管。本技术的上帽体与下帽体之间通过螺柱进行锁定,相互之间连接沟槽少且结构简单便于清洗,同时,上帽体内部以及其侧边上的手持板内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冷却槽,保证上帽体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便于手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压缩机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


技术介绍

1、挡油帽是压缩机上最为常见的配件之一,通过在压缩机的泵芯喷嘴上盖设挡油帽,可对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油蒸汽进行有效的阻挡,避免油蒸汽溢散到外部环境中影响工作环境,同时也能极大的降低油蒸汽反流现象发生。

2、现有文献cn207830239u-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包括挡油帽外壳,所述挡油帽外壳的一端设置有挡油帽固定外螺套,所述挡油帽固定外螺套的一端设置有挡油帽冷却水进口,所述挡油帽冷却水进口的一端设置有挡油帽冷却管,所述挡油帽冷却管安装在挡油帽外壳的内部,所述挡油帽外壳的表面设置有挡油帽散热纹,所述挡油帽冷却管的一端设置有挡油帽冷却水出口;通过设计在挡油帽固定环芯内的挡油帽吸油棉,在使用挡油帽的时候通过吸油棉可以吸收一部分冷凝的油蒸汽,可以进一步的减少回油量,并且在长期使用过后,吸油棉内的油可以通过吸油口流向挡油帽与喷嘴之间,防止挡油帽与喷嘴出现生锈而导致挡油帽比较难拆卸的现象。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上述的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其挡油帽的帽体主要由挡油帽外壳、挡油帽固定外螺套以及挡油帽固定环芯三大部分组成,而三部分之间相互粘接形成一体式结构,无法拆除,因此造成挡油帽外壳、挡油帽固定外螺套以及挡油帽固定环芯之间的相连接的夹层内无法进行清洁,容易造成油污泥垢现象的问题;

4、2、上述的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其挡油帽的帽体主要由挡油帽外壳、挡油帽固定外螺套以及挡油帽固定环芯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挡油帽固定外螺纹套内开设有水平轴向的冷却槽,通过贯穿冷却水的方式达到冷却挡油帽帽体的效果,使得挡油帽可以手持并对其进行扭开,但实际上单轴向冷却槽其冷却效果极其有限,而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油蒸汽温度极高,因此造成挡油帽仍然会处于高温环境下,其上部无法因为高温而无法手持造成难以打开的问题。

5、因此,上述的便于清洁的挡油帽,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上帽体与下帽体之间通过螺柱进行锁定,相互之间连接沟槽少且结构简单便于清洗,同时,上帽体内部以及其侧边上的手持板内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冷却槽,保证上帽体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便于手持,解决了上述的便于清洁的挡油帽所出现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技术为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包括上帽体和下帽体,所述下帽体的上侧壁焊接有内置环,所述下帽体通过内置环与上帽体的内壁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帽体的外侧壁上焊接有把手板,所述把手板的旁侧、上帽体的边缘处侧壁中螺纹连接有螺柱,且上帽体通过螺柱与下帽体连接,所述下帽体上内置环的底部侧壁上镶嵌有密封垫;

4、所述上帽体的上端面的中轴面上开设有第一冷却槽,且把手板内开设有第二冷却槽,所述第一冷却槽与第二冷却槽相互连通,所述上帽体的中心处安装有出液管,且把手板上侧壁安装有进液管。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槽呈螺旋形。

6、进一步地,所述把手板共设置有四个。

7、进一步地,四个所述把手板之间呈环形阵列结构设置,所述把手板与进液管之间一一对应设置,且进液管穿过把手板与第二冷却槽相互连通,所述出液管穿过上帽体与第一冷却槽相互连通。

8、进一步地,两个相邻的所述把手板之间的中心点所对应的上帽体的边缘处侧壁上开设有上螺孔,且上螺孔所对应的下帽体的侧壁中开设有下螺孔。

9、进一步地,所述上帽体中的上螺孔通过螺柱与下帽体上的下螺孔螺纹连接,且螺柱的顶部侧壁上粘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呈“v”字形状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下帽体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内螺槽,且下帽体通过内螺槽与压缩机的泵芯喷嘴螺纹连接,所述下帽体呈圆环形结构设置,所述上帽体呈无底的空心圆柱状结构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内置环的内径和外径均小于下帽体的内径和外径,且内置环的外径与上帽体的底部内壁上的槽口的内径相同,所述内置环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密封槽,且密封槽内粘接有密封垫,所述内置环通过密封垫与压缩机的泵芯喷嘴顶部外壁抵接。

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通过设置上帽体、螺柱和下帽体,在使用时,下帽体镶嵌在上帽体的内部,并且上帽体与下帽体之间通过自上而下穿插的螺柱进行锁定,相互之间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垫,提高接触的密封性,结构简单且沟槽极少便于清洁工作进行。

14、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在使用时,在上帽体的上端面的水平轴面上开设有螺旋形的第一冷却槽,并且在手持板内开设有第二冷却槽,同时,第一冷却槽与第二冷却槽相互连通,而手持板又远离上帽体,通过向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进行供给冷却水的方式对手持板和上帽体进行冷却,保证可以手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包括上帽体(1)和下帽体(6),所述下帽体(6)的上侧壁焊接有内置环(603),所述下帽体(6)通过内置环(603)与上帽体(1)的内壁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帽体(1)的外侧壁上焊接有把手板(2),所述把手板(2)的旁侧、上帽体(1)的边缘处侧壁中螺纹连接有螺柱(5),且上帽体(1)通过螺柱(5)与下帽体(6)连接,所述下帽体(6)上内置环(603)的底部侧壁上镶嵌有密封垫(6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槽(102)呈螺旋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板(2)共设置有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把手板(2)之间呈环形阵列结构设置,所述把手板(2)与进液管(3)之间一一对应设置,且进液管(3)穿过把手板(2)与第二冷却槽(201)相互连通,所述出液管(4)穿过上帽体(1)与第一冷却槽(102)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把手板(2)之间的中心点所对应的上帽体(1)的边缘处侧壁上开设有上螺孔(101),且上螺孔(101)所对应的下帽体(6)的侧壁中开设有下螺孔(6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帽体(1)中的上螺孔(101)通过螺柱(5)与下帽体(6)上的下螺孔(602)螺纹连接,且螺柱(5)的顶部侧壁上粘接有旋转板(501),所述旋转板(501)呈“V”字形状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帽体(6)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内螺槽(601),且下帽体(6)通过内螺槽(601)与压缩机的泵芯喷嘴螺纹连接,所述下帽体(6)呈圆环形结构设置,所述上帽体(1)呈无底的空心圆柱状结构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环(603)的内径和外径均小于下帽体(6)的内径和外径,且内置环(603)的外径与上帽体(1)的底部内壁上的槽口的内径相同,所述内置环(603)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密封槽(605),且密封槽(605)内粘接有密封垫(604),所述内置环(603)通过密封垫(604)与压缩机的泵芯喷嘴顶部外壁抵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包括上帽体(1)和下帽体(6),所述下帽体(6)的上侧壁焊接有内置环(603),所述下帽体(6)通过内置环(603)与上帽体(1)的内壁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帽体(1)的外侧壁上焊接有把手板(2),所述把手板(2)的旁侧、上帽体(1)的边缘处侧壁中螺纹连接有螺柱(5),且上帽体(1)通过螺柱(5)与下帽体(6)连接,所述下帽体(6)上内置环(603)的底部侧壁上镶嵌有密封垫(6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槽(102)呈螺旋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板(2)共设置有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把手板(2)之间呈环形阵列结构设置,所述把手板(2)与进液管(3)之间一一对应设置,且进液管(3)穿过把手板(2)与第二冷却槽(201)相互连通,所述出液管(4)穿过上帽体(1)与第一冷却槽(102)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挡油帽,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把手板(2)之间的中心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苗海池二明吴炳源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乐非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