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华钢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62404 阅读:5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微型灌肠剂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山银花10~200、黄芩10~200、柴胡10~200。其制备方法为:先将黄芩煎煮提取,每次煎煮过程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煎煮混合物的pH值,合并煎煮液得A液;然后取柴胡加水蒸馏,收集前面30~40min的馏出液,得B液;再取柴胡药渣与山银花加水煎煮,合并二次煎煮液和柴胡蒸馏后的残液,之后浓缩,过滤,滤液调节pH值,得C液;最后将A液、B液和C液按30~35%∶5~10%∶55~60%的体积百分比混合,分装,灭菌,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产品对小儿高热症状起效快、疗效好,而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肠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中医治疗急症是中医现代化的难点之一,由于受中药剂型的限制,长期以来中医被认为仅以治疗慢性疾病为特长,难以显示治疗急症的优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药注射剂已研究了几十年,由于中药多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而注射剂质量要求严格,体积小,澄明度高,中药注射剂在去粗存精的制备工艺中,往往难以保持疗效稳定,加上药材原料差异大,质量不易控制,常有过敏性、刺激性等问题。因此,中药注射剂一直不能进入中国药典,在临床上使用的品种也不多。中药微型灌肠剂能解决中药注射剂的难题,中药微型灌肠剂与中药注射剂一样同是液体药物,体积也仅在5ml以下,但中药微型灌肠剂不要求澄明度,可制成高浓度、高粘度的溶液,包含的药物成分多,可保持疗效稳定。由于中药微型灌肠剂经肛门给药,药物经直肠吸收后,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大循环,可避免有效成分受胃酸、消化道消化液的破坏作用,也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从而保持药效。小儿高热(发烧)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小儿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由于小儿的中枢神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肠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山银花10~200、黄芩10~200、柴胡10~2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肠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山银花10~200、黄芩10~200、柴胡10~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肠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山银花100~200、黄芩40~100、柴胡50~1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肠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山银花180、黄芩50、柴胡120。4.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微型灌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取黄芩粉碎,加水煎煮1~3次,合并煎煮液,盐酸调pH值至1.5~2.5,于75~85℃保温30~40min,冷却,静置过夜,过滤,沉淀用60~70%乙醇洗至接近中性,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盐酸调pH值为5.5~6.0,得A液;其中,每次煎煮在进行10~15min时,先用氢氧化钠溶液调煎煮混合物的pH值至6.0~7.0,再继续煎煮1~2h;2)取柴胡粉碎,加水蒸馏,收集前面30~40min的馏出液,得B液,分别收集蒸馏后的残液和柴胡药渣,备用;3)取柴胡药渣与山银花加水煎煮1~2h,过滤,滤渣再加水煎煮0.5~1.5h,过滤,合并二次煎煮液和柴胡蒸馏后的残液,得混合液,浓缩,冷却,加入乙醇使其含醇量至60~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钢赖茂祥
申请(专利权)人:刘华钢赖茂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