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1663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38
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包括纵向反力架(100)、上车轨道(200)和试验组件(300),其中所述试验组件(300)下沉于地面设置,所述上车轨道(200)设于试验组件(300)上方且与地面平齐,纵向反力架(100)设于试验组件(300)外的地面上,位于上车轨道(200)的一端;齿轨列车通过上车轨道(200)的另一端行驶进入试验组件(300)上方,所述纵向反力架(100)用于纵向定位齿轨列车的车体。本技术具备模拟齿轨和轨道以及超高、冲角、轨距、轴距调节装置和齿轨试验驱动系统,通过轨道模拟单元和驱动系统,实现齿轨列车曲线工况、牵引制动工况模拟,更真实完整的进行齿轨转向架线路动态模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尤其涉及一种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


技术介绍

1、轨道交通车辆整车动力学性能试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线路试验,一是滚振台试验。线路试验最为贴近实际运行工况,但耗资巨大,同时需要多部门紧密配合,每进行一次试验需要花费大量准备时间;而滚振试验台能多次重复试验、模拟功能多样化、同时具有节约试验成本等特征而得到广泛应用。机车在线路上运行时存在6种线路不平顺:水平不平顺、垂向不平顺、方向不平顺、轨距不平顺、曲线、曲线超高。为模拟这些线路不平顺,要求滚振台的线路模拟装置具备多个可调控自由度。理想地试验台应该能够模拟以上六种线路状况,但是因为机械制造工艺以及结构的复杂程度等原因,还没有一个十分理想的试验台,慕尼黑和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滚振试验台最接近这种状态,但是仍然有一些功能上的欠缺。

2、因为我国的齿轨铁路发展还在初期探索阶段,各种技术以及齿轨列车动力学特性尚不明确,所以目前齿轨转向架试验台的设计与建设对我国齿轨铁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内外也还没有正式投入运行齿轨列车或齿轨转向架试验台。现有技术的缺陷问题总结如下:

3、1.现有机车试验台驱动系统只针对轮轨黏着转向架,驱动方式不再适用于齿轨转向架试验台,不能模拟齿轨转向架在齿轨线路段的真实驱动情况。

4、2.现有的转向架试验台不能完全模拟机车曲线工况和牵引制动工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用于更真实的模拟齿轨转向架在齿轨线路段的驱动情况。

2、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包括纵向反力架(100)、上车轨道(200)和试验组件(300),其中所述试验组件(300)下沉于地面设置,所述上车轨道(200)设于所述试验组件(300)上方且与地面平齐,所述纵向反力架(100)设于所述试验组件(300)外的地面上,位于所述上车轨道(200)的一端;齿轨列车通过所述上车轨道(200)的另一端行驶进入所述试验组件(300)上方,所述纵向反力架(100)用于纵向定位齿轨列车的车体;

4、所述试验组件(300)包括基座(330),所述基座(330)上设有的轨道模拟单元(310)和为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提供动力的驱动系统(320),所述上车轨道(200)设于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上方,其中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用于模拟行驶在所述上车轨道(200)上的齿轨列车的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所述齿轨线路至少包括模拟齿轨列车在直线、曲线超高、冲角变化以及轨道不平顺情况下的线路模拟,以及对牵引和制动工况的模拟。

5、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为两组,对向设置于所述基座(330)上,用以模拟调节两组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之间的轴距;单个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用以模拟轨道之间的轨距、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冲角和轨道的高度差,以及模拟齿轨和轨道。

6、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两个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设于所述基座(330)上,通过设置于所述基座(330)边缘的轴距调节液压作动器(340)调节两组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的轴距。

7、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单个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轴距调节基座(3103)、超高调节座(3114)和冲角调节座(3113);所述轴距调节基座(3103)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基座(330)上,一个液压激振器(3112)设于滚轮安装座(3105)下方;单个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还包括设于所述冲角调节座(3113)上方的所述齿轨轮(3101)、位于所述齿轨轮(3101)左右侧的滚轮(3102),所述齿轨轮(3101)用以模拟齿轨,所述滚轮(3102)用以模拟轨道,所述液压激振器(3112)用以带动所述滚轮(3102)垂向激振;所述滚轮(3102)通过滚轮安装座(3105)设置于所述冲角调节座(3113)上,通过具有角度的拐臂(3109)和另一液压激振器(3112)带动所述滚轮(3102)横向激振。

8、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冲角调节座(3113)与下方所述超高调节座(3114)通过中心销铰接,并与所述超高调节座(3114)上表面两侧弧形凸台紧贴;冲角调节液压作动器(3104)一端与冲角调节液压作动器(310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超高调节座(3114)连接;在所述冲角调节液压作动器(3104)的推动下,所述冲角调节座(3113)以及其上的所述滚轮(3102)和所述齿轨轮(3101)同时转动,实现冲角的调节;

9、所述轨距调节装置包括轨距调节液压作动器(3110),所述轨距调节液压作动器(3110)下端与所述滚轮安装座(3105)下层上的凸台连接,上端与所述冲角调节座(3113)上的凸台连接,通过所述轨距调节液压作动器(3110)调节轨距。

10、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超高调节座(3114)一端与所述轴距调节基座(3103)铰接,另一端通过两个超高调节液压作动器(3111)与下方所述轴距调节基座(3103)连接;所述超高调节液压作动器(3111)上端固定于所述超高调节座(3114)上安装座,下端安装于下方所述轴距调节基座(3103)的沉孔;所述轴距调节基座(3103)下表面有v形凸起,所述基座(330)上表面相应设有v形槽,两者互相配合,使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能够产生纵向移动。

11、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驱动装置(320)为两组,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的外缘且位于所述轴距调节基座(3103)上方,其至少包括所述液压马达(3210)传递至所述齿轨轮(3101)、所述飞轮(3203)、左侧的第一滚轮(3102-1)和右侧的所述第二滚轮(3102-2)的4条轮系驱动路线。

12、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单个所述驱动装置(320)包括安装于液压马达安装座(3207)上的液压马达(3210),其输出轴通过弹性联轴节(3212)与第二减速箱(3209)的小齿轮轴连接;所述第二减速箱(3209)的大齿轮与所述齿轨轮(3101)啮合传动,实现所述液压马达(3210)至所述齿轨轮(3101)的传动。

13、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减速箱(3209)的小齿轮轴另一端通过所述弹性联轴节(3212)与第三减速箱(3213)小齿轮轴连接,所述第三减速箱(3213)的大齿轮轴通过万向联轴器(3208)与所述飞轮(3203)转轴连接,所述飞轮(3203)通过轴承安装在两个飞轮支座(3202)上,实现所述液压马达(3210)至所述飞轮(3203)的传动。

14、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减速箱(3209)的大齿轮轴通过所述弹性联轴节(3212)与第一锥齿轮箱(3211-1)输入轴连接,经90°换向后,所述第一锥齿轮箱(3211-1)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联轴器(3208)与t型换向锥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反力架(100)、上车轨道(200)和试验组件(300),其中所述试验组件(300)下沉于地面设置,所述上车轨道(200)设于所述试验组件(300)上方且与地面平齐,所述纵向反力架(100)设于所述试验组件(300)外的地面上,位于所述上车轨道(200)的一端;齿轨列车通过所述上车轨道(200)的另一端行驶进入所述试验组件(300)上方,所述纵向反力架(100)用于纵向定位齿轨列车的车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为两组,对向设置于所述基座(330)上,用以模拟调节两组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之间的轴距;单个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用以模拟轨道之间的轨距、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冲角和轨道的高度差,以及模拟齿轨和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设于所述基座(330)上,通过设置于所述基座(330)边缘的轴距调节液压作动器(340)调节两组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的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轴距调节基座(3103)、超高调节座(3114)和冲角调节座(3113);所述轴距调节基座(3103)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基座(330)上,液压激振器(3112)设于滚轮安装座(3105)下方;单个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还包括设于所述冲角调节座(3113)上方的齿轨轮(3101)、位于所述齿轨轮(3101)左右侧的滚轮(3102),所述齿轨轮(3101)用以模拟齿轨,所述滚轮(3102)用以模拟轨道,所述液压激振器(3112)用以带动所述滚轮(3102)垂向激振;所述滚轮(3102)通过滚轮安装座(3105)设置于所述冲角调节座(3113)上,通过具有角度的拐臂(3109)和另一液压激振器(3112)带动所述滚轮(3102)横向激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角调节座(3113)与下方所述超高调节座(3114)通过中心销铰接,并与所述超高调节座(3114)上表面两侧弧形凸台紧贴;冲角调节液压作动器(3104)一端与冲角调节液压作动器(310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超高调节座(3114)连接;在所述冲角调节液压作动器(3104)的推动下,所述冲角调节座(3113)以及其上的所述滚轮(3102)和所述齿轨轮(3101)同时转动,实现冲角的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调节座(3114)一端与所述轴距调节基座(3103)铰接,另一端通过两个超高调节液压作动器(3111)与下方所述轴距调节基座(3103)连接;所述超高调节液压作动器(3111)上端固定于所述超高调节座(3114)上安装座,下端安装于下方所述轴距调节基座(3103)的沉孔;所述轴距调节基座(3103)下表面有V形凸起,所述基座(330)上表面相应设有V形槽,两者互相配合,使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能够产生纵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320)为两组,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的外缘且位于所述轴距调节基座(3103)上方,其至少包括液压马达(3210)传递至所述齿轨轮(3101)、飞轮(3203)、左侧的第一滚轮(3102-1)和右侧的第二滚轮(3102-2)的4条轮系驱动路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驱动系统(320)包括安装于液压马达安装座(3207)上的液压马达(3210),其输出轴通过弹性联轴节(3212)与第二减速箱(3209)的小齿轮轴连接;所述第二减速箱(3209)的大齿轮与所述齿轨轮(3101)啮合传动,实现所述液压马达(3210)至所述齿轨轮(3101)的传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速箱(3209)的小齿轮轴另一端通过所述弹性联轴节(3212)与第三减速箱(3213)小齿轮轴连接,所述第三减速箱(3213)的大齿轮轴通过万向联轴器(3208)与所述飞轮(3203)转轴连接,所述飞轮(3203)通过轴承安装在两个飞轮支座(3202)上,实现所述液压马达(3210)至所述飞轮(3203)的传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反力架(100)、上车轨道(200)和试验组件(300),其中所述试验组件(300)下沉于地面设置,所述上车轨道(200)设于所述试验组件(300)上方且与地面平齐,所述纵向反力架(100)设于所述试验组件(300)外的地面上,位于所述上车轨道(200)的一端;齿轨列车通过所述上车轨道(200)的另一端行驶进入所述试验组件(300)上方,所述纵向反力架(100)用于纵向定位齿轨列车的车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为两组,对向设置于所述基座(330)上,用以模拟调节两组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之间的轴距;单个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用以模拟轨道之间的轨距、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冲角和轨道的高度差,以及模拟齿轨和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设于所述基座(330)上,通过设置于所述基座(330)边缘的轴距调节液压作动器(340)调节两组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的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轴距调节基座(3103)、超高调节座(3114)和冲角调节座(3113);所述轴距调节基座(3103)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基座(330)上,液压激振器(3112)设于滚轮安装座(3105)下方;单个所述轨道模拟单元(310)还包括设于所述冲角调节座(3113)上方的齿轨轮(3101)、位于所述齿轨轮(3101)左右侧的滚轮(3102),所述齿轨轮(3101)用以模拟齿轨,所述滚轮(3102)用以模拟轨道,所述液压激振器(3112)用以带动所述滚轮(3102)垂向激振;所述滚轮(3102)通过滚轮安装座(3105)设置于所述冲角调节座(3113)上,通过具有角度的拐臂(3109)和另一液压激振器(3112)带动所述滚轮(3102)横向激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角调节座(3113)与下方所述超高调节座(3114)通过中心销铰接,并与所述超高调节座(3114)上表面两侧弧形凸台紧贴;冲角调节液压作动器(3104)一端与冲角调节液压作动器(310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超高调节座(3114)连接;在所述冲角调节液压作动器(3104)的推动下,所述冲角调节座(3113)以及其上的所述滚轮(3102)和所述齿轨轮(3101)同时转动,实现冲角的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齿轨转向架的齿轨线路动态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调节座(3114)一端与所述轴距调节基座(3103)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丁军君黄运华李芾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