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1609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3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包括框体,框体的两个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通槽,第一支撑框的底部具有两个第一插板,第一插板从通槽的顶部与其插接连接,第二支撑框的顶部具有两个第二插板,第二插板从通槽的底部与其插接连接,框体内设有丝杆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丝杆螺纹连接,驱动组件还与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连接。本技术能够调节椎间融合器的高度,可调范围大,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1、椎间盘退变是人体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衰老现象,退变的间盘会压迫脊髓、神经根等,引起相关腰椎疾病。目前治疗这种腰椎退变性疾病通常使用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器可以起到支撑椎间隙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通过植入椎间融合器,达到恢复椎间高度,扩大椎间孔高度,支撑和稳定椎体前柱。

2、目前较为常用的椎间融合器为固定高度结构,固定高度结构的椎间融合器很难实现对椎间隙的完美支撑,间隙高度的撑开量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疗效。间隙高度撑开过大会降低脊髓功能的恢复,可能造成终板受损,使椎体前部承载更大的载荷,增加植入物下沉几率;间隙高度过低则无法恢复椎间隙高度,甚至导致术后引起患者走路不便,增加植入物滑脱的可能性。

3、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可撑开式椎间融合器,但是目前的可撑开式椎间融合器受结构限制,可调节的范围较小,对于某些间隙过大的情况仍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因此需要研制一种调节范围较大的椎间融合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调节椎间融合器的高度,可调范围大,适用范围广。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两个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通槽,第一支撑框的底部具有两个第一插板,所述第一插板从所述通槽的顶部与其插接连接,第二支撑框的顶部具有两个第二插板,所述第二插板从所述通槽的底部与其插接连接,所述框体内设有丝杆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还与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连接。

3、前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中,优选地,所述框体两个侧壁的内壁上均开设有上导向槽和下导向槽,所述上导向槽和所述下导向槽均沿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上导向槽和所述下导向槽均与所述通槽连通。

4、前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中,优选地,所述框体的尾端开设有上连通槽和下连通槽,所述上连通槽与两个所述上导向槽连通,所述下连通槽与两个所述下导向槽连通。

5、前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中,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插板上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由水平段和倾斜段组成,所述水平段位于所述第一插板尾端的上边沿,所述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段连接,所述倾斜段的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插板头端的下边沿。

6、前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中,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插板上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由水平段和倾斜段组成,所述水平段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尾端的下边沿,所述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段连接,所述倾斜段的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插板头端的上边沿。

7、前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中,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上驱动杆、下驱动杆和连接板,所述上驱动杆的两端转动安装有上驱动轮,所述上驱动杆两端的所述上驱动轮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下驱动杆的两端转动安装有下驱动轮,所述下驱动杆两端的所述下驱动轮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所述上驱动杆的中部与所述下驱动杆的中部通过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

8、前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中,优选地,所述框体的头端为锥台体结构,所述框体的头端中部和尾端中部均安装有滚珠轴承,所述丝杆的两端与两个所述滚珠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丝杆位于所述框体尾端的一端形成有内六角凹槽。

9、前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中,优选地,所述框体的两个侧壁的尾端均设置有安装器械连接槽。

10、前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框的顶面和所述第二支撑框的底面上均设置有咬合齿。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两个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通槽,第一支撑框的底部具有两个第一插板,所述第一插板从所述通槽的顶部与其插接连接,第二支撑框的顶部具有两个第二插板,所述第二插板从所述通槽的底部与其插接连接,所述框体内设有丝杆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还与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连接。本技术通过对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的改进,并采用特制的驱动组件,使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能够彼此分离的距离更大,从而提高椎间融合器的高度可调范围,从而适用于更多的患者,适用范围更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两个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通槽(2),第一支撑框(3)的底部具有两个第一插板(4),所述第一插板(4)从所述通槽(2)的顶部与其插接连接,第二支撑框(5)的顶部具有两个第二插板(6),所述第二插板(6)从所述通槽(2)的底部与其插接连接,所述框体(1)内设有丝杆(7)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丝杆(7)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还与所述第一插板(4)和所述第二插板(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两个侧壁的内壁上均开设有上导向槽(8)和下导向槽(9),所述上导向槽(8)和所述下导向槽(9)均沿所述框体(1)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上导向槽(8)和所述下导向槽(9)均与所述通槽(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尾端开设有上连通槽(10)和下连通槽(11),所述上连通槽(10)与两个所述上导向槽(8)连通,所述下连通槽(11)与两个所述下导向槽(9)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插板(4)上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12),所述第一导向槽(12)由水平段和倾斜段组成,所述水平段位于所述第一插板(4)尾端的上边沿,所述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段连接,所述倾斜段的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插板(4)头端的下边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插板(6)上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13),所述第二导向槽(13)由水平段和倾斜段组成,所述水平段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13)尾端的下边沿,所述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段连接,所述倾斜段的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插板(6)头端的上边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上驱动杆(14)、下驱动杆(15)和连接板(16),所述上驱动杆(14)的两端转动安装有上驱动轮(17),所述上驱动杆(14)两端的所述上驱动轮(17)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槽(12)内,所述下驱动杆(15)的两端转动安装有下驱动轮(18),所述下驱动杆(15)两端的所述下驱动轮(18)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槽(13)内,所述上驱动杆(14)的中部与所述下驱动杆(15)的中部通过所述连接板(1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6)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板(16)与所述丝杆(7)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头端为锥台体结构,所述框体(1)的头端中部和尾端中部均安装有滚珠轴承,所述丝杆(7)的两端与两个所述滚珠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丝杆(7)位于所述框体(1)尾端的一端形成有内六角凹槽(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两个侧壁的尾端均设置有安装器械连接槽(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框(3)的顶面和所述第二支撑框(5)的底面上均设置有咬合齿(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两个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通槽(2),第一支撑框(3)的底部具有两个第一插板(4),所述第一插板(4)从所述通槽(2)的顶部与其插接连接,第二支撑框(5)的顶部具有两个第二插板(6),所述第二插板(6)从所述通槽(2)的底部与其插接连接,所述框体(1)内设有丝杆(7)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丝杆(7)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还与所述第一插板(4)和所述第二插板(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两个侧壁的内壁上均开设有上导向槽(8)和下导向槽(9),所述上导向槽(8)和所述下导向槽(9)均沿所述框体(1)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上导向槽(8)和所述下导向槽(9)均与所述通槽(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尾端开设有上连通槽(10)和下连通槽(11),所述上连通槽(10)与两个所述上导向槽(8)连通,所述下连通槽(11)与两个所述下导向槽(9)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插板(4)上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12),所述第一导向槽(12)由水平段和倾斜段组成,所述水平段位于所述第一插板(4)尾端的上边沿,所述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段连接,所述倾斜段的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插板(4)头端的下边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插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杨俊松孙克宁雷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鸿致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