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可视侧口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249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可视侧口铲,包括管体(1)和手柄(2),所述管体(1)为圆管状结构,所述手柄(2)固设在所述管体(1)的尾端,所述管体(1)的头端形成有铲头(3),所述铲头(3)的侧壁上形成有横向切割刃(4),所述横向切割刃(4)与所述管体(1)的侧壁相切,且所述横向切割刃(4)的设置方向垂直于所述管体(1)的轴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轻松有效地处理位于工作通道侧向的骨质,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可视侧口铲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可视侧口铲,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们都离不开电子产品,由于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颈椎疾病,这类疾病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
[0003]目前治疗腰椎和颈椎疾病多使用微创手术疗法,对一些滑脱、失稳的病例,医生都会采取融合手术,镜下融合微创手术的开展,将更加安全、有效的解决症状。传统融合手术都是开放性手术,手术创伤大,出血大,术后恢复缓慢。现在镜下融合微创手术,使医生可以在内窥镜的监视下,精准的使用镜下工具,对骨性狭窄和椎间隙的处理全面可视,有效的处理骨性组织,高效的处理椎间盘组织,为有效融合创造一个优良的组织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可视侧口铲,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轻松有效地处理位于工作通道侧向的骨质,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可视侧口铲,包括管体和手柄,所述管体为圆管状结构,所述手柄固设在所述管体的尾端,所述管体的头端形成有铲头,所述铲头的侧壁上形成有横向切割刃,所述横向切割刃与所述管体的侧壁相切,且所述横向切割刃的设置方向垂直于所述管体的轴向。
[0006]前述的医用可视侧口铲中,优选的,所述管体与所述铲头连接的一端侧壁上形成有观察槽,所述观察槽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延伸,所述观察槽的一端与所述横向切割刃连接。
[0007]前述的医用可视侧口铲中,优选的,所述观察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管体的半径,所述观察槽的长度为20mm

40mm。
[0008]前述的医用可视侧口铲中,优选的,所述铲头的端面为倾斜面,所述铲头的端面与所述观察槽槽底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0
°‑
60
°

[0009]前述的医用可视侧口铲中,优选的,所述手柄为长杆状结构,所述手柄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管体的尾端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管体垂直设置。
[0010]前述的医用可视侧口铲中,优选的,所述手柄背向所述铲头的一面的上端和下端各形成有一个球面凹槽。
[0011]前述的医用可视侧口铲中,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圆环刻度线,所述圆环刻度线等间距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圆环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10mm。
[0012]前述的医用可视侧口铲中,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内径为6.2mm

10.2mm,外径为7.5mm

12.5mm。
[0013]前述的医用可视侧口铲中,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内径为7.2mm,外径为8.5mm。
[0014]前述的医用可视侧口铲中,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等间距设置的标记线,所述标记线的间距为5mm。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包括管体和手柄,管体为圆管状结构,手柄固设在管体的尾端,管体的头端形成有铲头,铲头的侧壁上形成有横向切割刃,横向切割刃与管体的侧壁相切,且横向切割刃的设置方向垂直于管体的轴向。由于本技术的切割刃设置在了铲头的侧壁上,可以对位于工作通道侧向上的骨质进行切割,解决了环锯不方便操作的问题,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半剖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轴测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管体1、手柄2、铲头3、横向切割刃4、观察槽5、球面凹槽6、圆环刻度线7。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

图3所示,一种医用可视侧口铲,包括管体1和手柄2,管体1为圆管状结构,手柄2固设在管体1的尾端,管体1的头端形成有铲头3,铲头3的侧壁上形成有横向切割刃4,横向切割刃4与管体1的侧壁相切,且横向切割刃4的设置方向垂直于管体1的轴向。
[0022]通过设置铲头3和横向切割刃4,由于横向切割刃4位于铲头3的侧壁上,因此横向切割刃4能够有效切割位于工作通道侧面的骨头,可以轻松将增生的骨质铲掉,解决了环锯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0023]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管体1与铲头3连接的一端侧壁上形成有观察槽5,观察槽5沿管体1的轴向延伸,观察槽5的一端与横向切割刃4连接。通过观察槽5的设置,可以在使用本技术时将内窥镜插入管体1,内窥镜的头端通过观察槽5可以清楚地看到患处的真实情况,管体1上设置有观察槽5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等间距设置的标记线,标记线的间距为5mm。通过标记线的设置可以明确铲头3的铲入深度。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0024]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观察槽5的深度等于管体1的半径,观察槽5的长度为23mm

27mm。通过对观察槽5尺寸的设计,不但能够通过内窥镜的使用清楚地观察周围的情况,而且当横向切割刃4铲除工作通道上方的骨质时,掉落的骨屑可直接落入管体1内,无需再使用髓核钳取出。
[0025]进一步,铲头3的端面为倾斜面,手柄2为长杆状结构,手柄2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管体1的尾端通过安装孔与手柄2固定连接,手柄2与管体1垂直设置。手柄2背向铲头3的一
面的上端和下端各形成有一个球面凹槽6。
[0026]将铲头3设计为倾斜面,可以有效防止铲头3的端部误伤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有效提高安全性,此外手柄2上的球面凹槽6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使术者更方便施力,提高手术效率。
[0027]本技术常用的规格有以下三种:
[0028]规格一:管体1的内径为6.2mm,管体1的外径为7.5mm,管体1长度为190mm,其中观察槽5的长度为20mm。管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圆环刻度线7,圆环刻度线7等间距设置,任意相邻两个圆环刻度线7之间的距离为10mm。其中第一个圆环刻度线7距离铲头3的端部为140mm,每个圆环刻度线7旁边均标注有具体数值。铲头3的端面与观察槽5槽底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0
°

[0029]规格二:管体1的内径为7.2mm,管体1的外径为8.5mm,管体1长度为190mm,其中观察槽5的长度为25mm。铲头3的长度为5mm,底面为圆弧形结构,圆弧形结构的直径与管体1直径相等,铲头3的高度为7.2mm;管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圆环刻度线7,圆环刻度线7等间距设置,任意相邻两个圆环刻度线7之间的距离为10mm。其中第一个圆环刻度线7距离铲头3的端部为1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可视侧口铲,包括管体(1)和手柄(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为圆管状结构,所述手柄(2)固设在所述管体(1)的尾端,所述管体(1)的头端形成有铲头(3),所述铲头(3)的侧壁上形成有横向切割刃(4),所述横向切割刃(4)与所述管体(1)的侧壁相切,且所述横向切割刃(4)的设置方向垂直于所述管体(1)的轴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可视侧口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与所述铲头(3)连接的一端侧壁上形成有观察槽(5),所述观察槽(5)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延伸,所述观察槽(5)的一端与所述横向切割刃(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可视侧口铲,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槽(5)的深度等于所述管体(1)的半径,所述观察槽(5)的长度为20mm

4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可视侧口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头(3)的端面为倾斜面,所述铲头(3)的端面与所述观察槽(5)槽底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0
°‑
60
°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纯阳楚磊张建亭雷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鸿致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