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微重力实验平台。
技术介绍
1、模块化机器人由一些具有运动、通讯、感知等功能的模块通过连接面连接机构连接组成,通过改变连接位置及关节运动组成不同的构型来适应多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具有可修复、模块化、可变形等特点。目前面向空间应用的模块化技术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需要开展硬件设计和算法开发工作,充分考虑需求和模块化设计理念。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模块化机器人将更多的用于空间操作、在轨服务等。
2、太空环境与地面环境差异过大,其中失重环境对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的性能影响最为重要。如果在地面上没有模拟实验并验证模块化机器人在太空的运动性能,可能会产生“动力过冲”的问题,严重时将会使得所搭载的设备部件故障或损坏。所以在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发射前,在地面上模拟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对设备的相关性能进行评价十分重要。对宇宙空间的微重力环境模拟得越真实,就越能保证航天设备动力学特性的可靠性,进而保证后续的结构分析和控制策略研究。因此设计出模块化机器人的微重力实验平台十分重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微重力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含上面板(1)、连接板(2)、气浮台(3)和可调支撑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微重力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的材质为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微重力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由3D打印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微重力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台(3)包含气浮腔(31),气浮腔(31)的上板面设置有若干个微型气孔(31-1),气浮腔(31)上设置有与气源相连的通气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微重力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含上面板(1)、连接板(2)、气浮台(3)和可调支撑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微重力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的材质为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微重力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由3d打印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模块化机器人的微重力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台(3)包含气浮腔(31),气浮腔(31)的上板面设置有若干个微型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延河,罗航,郑天骄,赵思恺,杨致远,韩凯,赵杰,王海春,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