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以及具有该前滑水板的两栖装甲车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以及具有该前滑水板的两栖装甲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0533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包括首下滑板、首上滑板、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以及支架,所述首上滑板铰接于所述首下滑板的前端,所述支架与所述首下滑板或者与所述首上滑板铰接,所述第一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首上滑板、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首下滑板、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三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首下滑板、另一端用于铰接在两栖装甲车的车身上,所述第一油缸上安装第一液压安全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减少前滑水板出现突然折回现象并提高两栖装甲车作战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栖装甲车,尤其涉及一种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以及具有该前滑水板的两栖装甲车


技术介绍

1、两栖装甲车可以在水陆运行,具备高航速高机动性特点。在水上工况运行时,车辆高速航行可达25千米/小时。两栖装甲车具有前滑水板结构以适应海上航行,通过油缸可以改变前滑水板的角度,从而改变车辆在海上航行时受到的海浪阻力。

2、海浪对前滑水板的拍击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海浪的大小、形态和方向、船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和运动状态等等。将滑板的状态简化为垂直于海浪,且海浪直接拍击前滑水板,则冲击力的大小可以近似表达为如下公式ρ表示海水密度,通常取1.02-1.07/cm3,a表示船体在海浪上暴露的面积,c表示阻力系数,通常为0.5-1,v表示海浪的集中速度,即车身相对海水的运动速度。当两栖装甲车相对于海水的运动速度10m/s时,f平均可达到8t。前滑水板需承受车辆的动力及水的反推冲击力将高达数十吨。

3、由于油缸所需的油从装甲车身上供给,而油缸会随着前滑水板一起改变角度,因此,油缸所需的油必须通过胶管连接到装甲车身。胶管数量较多,需要采用扎带捆扎固定,容易出现管头脱落,当胶管在反复地随着前滑水板弯折时,也容易出现胶管破损。

4、当两栖装甲车在水上工况高速航行时,特别当胶管出现脱落和破损后,前滑水板在水的阻力及反推力作用下更加容易出现突然折回现象,会造成两栖装甲车瞬间严重载头上水,严重时出现车辆三分之二载入水面以下,直至淹没炮塔导致车内大量进水,极易引发沉车事故,战时严重影响作战效能。

5、为了提高机械化部队的反应能力以及及时调整前滑水板受到的冲击力,在两栖装甲车上,需要改善前滑水板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有必要提供一种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以及具有该前滑水板的两栖装甲车,减少前滑水板出现突然折回现象并提高两栖装甲车作战效能。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包括首下滑板、首上滑板、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以及支架,其中,所述首上滑板铰接于所述首下滑板的前端,所述支架与所述首下滑板或者与所述首上滑板铰接,所述第一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首上滑板、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首下滑板、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三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首下滑板、另一端用于铰接在两栖装甲车的车身上,所述第一油缸上安装第一液压安全锁。

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油缸上安装第二液压安全锁。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油缸上安装第三液压安全锁。

5、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与所述首上滑板共同铰接在所述首下滑板的前端,所述支架的转轴线与所述首上滑板的转轴线重叠。

6、进一步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油缸,两个所述第一油缸均安装所述第一液压安装锁,两个所述第一液压安全锁分别所连接的进油管连接在第一三通管的出油口上,所述第一三通管的进油口连接公用进油管,两个所述第一液压安全锁分别所连接的出油管连接在第二三通管的进油口上,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出油口连接公用出油管,所述公用进油管和所述公用出油管用于连接在所述两栖装甲车的车身。

7、进一步的,所述公用进油管以及所述公用出油管为金属油管。

8、进一步的,还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铰接于所述首上滑板的前端,所述挡水板通过弹簧连接所述首上滑板。

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栖装甲车,所述两栖装甲车包括所述的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

10、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包括首下滑板、首上滑板、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以及支架,将首下滑板的后端铰接到两栖装甲车的车身上,通过所述第三油缸,可以改变所述首下滑板和所述首上滑板的角度,通过所述第一油缸和/或所述第二油缸,可以单独改变所述首上滑板的角度,从而可以使得前滑水板呈现多姿态,以使调整前滑水板受到的海水反推冲击力,可以适应不同的水上环境以及海上航行需求。由于所述首上滑板会频繁改变角度,在所述第一油缸上安装第一液压安全锁,即使胶管皮损爆裂,在所述第一液压安全锁的保持下,所述第一油缸内的油液不会回流,从而保证所述第一油缸在风浪和负载较大时仍能保持其位置静止不动,防止所述第一油缸收回,从而避免了所述首上滑板突然折回现象。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提高机械化部队的反应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首下滑板、首上滑板、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以及支架,其中,所述首上滑板铰接于所述首下滑板的前端,所述支架与所述首下滑板或者与所述首上滑板铰接,所述第一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首上滑板、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首下滑板、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三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首下滑板、另一端用于铰接在两栖装甲车的车身上,所述第一油缸上安装第一液压安全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缸上安装第二液压安全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油缸上安装第三液压安全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首上滑板共同铰接在所述首下滑板的前端,所述支架的转轴线与所述首上滑板的转轴线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油缸,两个所述第一油缸均安装所述第一液压安装锁,两个所述第一液压安全锁分别所连接的进油管连接在第一三通管的出油口上,所述第一三通管的进油口连接公用进油管,两个所述第一液压安全锁分别所连接的出油管连接在第二三通管的进油口上,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出油口连接公用出油管,所述公用进油管和所述公用出油管用于连接在所述两栖装甲车的车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用进油管以及所述公用出油管为金属油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铰接于所述首上滑板的前端,所述挡水板通过弹簧连接所述首上滑板。

8.一种两栖装甲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栖装甲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首下滑板、首上滑板、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以及支架,其中,所述首上滑板铰接于所述首下滑板的前端,所述支架与所述首下滑板或者与所述首上滑板铰接,所述第一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首上滑板、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首下滑板、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三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首下滑板、另一端用于铰接在两栖装甲车的车身上,所述第一油缸上安装第一液压安全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缸上安装第二液压安全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油缸上安装第三液压安全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装甲车前滑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首上滑板共同铰接在所述首下滑板的前端,所述支架的转轴线与所述首上滑板的转轴线重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勇贺世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一六二七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