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削打磨,具体为一种机械零部件加工用车削打磨一体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机械零部件加工用车削打磨一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对车削和打磨切换的步骤较复杂,费时费力,影响机械零部件的加工效率,并且为了实现对机械零部件表面车削和打磨的深度调节,装置还需要依赖较多的动力机构,实用性不强,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机械零部件加工用车削打磨一体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零部件加工用车削打磨一体装置,解决了在使用过程中,对车削和打磨切换的步骤较复杂,费时费力,影响机械零部件的加工效率,并且为了实现对机械零部件表面车削和打磨的深度调节,装置还需要依赖较多的动力结构,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机械零部件加工用车削打磨一体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左侧的前后端均固定设置有两个支腿,四个所述支腿的顶部之间固定设置有承载箱,所述承载箱的左侧中间固定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零部件加工用车削打磨一体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部左侧的前后端均固定设置有两个支腿,四个所述支腿的顶部之间固定设置有承载箱,所述承载箱的左侧中间固定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承载箱的左壁固定设置有承载筒,所述承载筒的内壁固定设置有齿环,所述承载箱的内腔右侧设置有车削打磨切换组件,所述承载箱右侧下部的前后端均设置有夹具组件,两个所述夹具组件之间设置有机械零部件,所述承载箱右侧中部的上下端均固定设置有盛放板,上部所述盛放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上部盛放板固定设置有蜗杆;
2.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零部件加工用车削打磨一体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部左侧的前后端均固定设置有两个支腿,四个所述支腿的顶部之间固定设置有承载箱,所述承载箱的左侧中间固定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承载箱的左壁固定设置有承载筒,所述承载筒的内壁固定设置有齿环,所述承载箱的内腔右侧设置有车削打磨切换组件,所述承载箱右侧下部的前后端均设置有夹具组件,两个所述夹具组件之间设置有机械零部件,所述承载箱右侧中部的上下端均固定设置有盛放板,上部所述盛放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上部盛放板固定设置有蜗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零部件加工用车削打磨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筒的左部外侧一圈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限位滑块,所述承载箱的内腔左侧开设有环形槽,若干所述限位滑块均滑动连接在环形槽内,所述蜗杆的底部转动连接在下部盛放板的顶壁上,所述轴杆转动贯穿承载箱的右壁,所述蜗轮的后端与蜗杆的前端相啮合,下部所述第一齿轮与齿环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零部件加工用车削打磨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与第一花键的外壁相适配,所述第一花键滑动在套筒的内部,所述套筒的外壁中部固定套设有两个限位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械零部件加工用车削打磨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环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设置有若干第一滚珠,所述套筒的外部转动套设有位于两个限位环之间的套环,所述第一滚珠与套环的侧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零部件加工用车削打磨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支轴,所述支轴转动贯穿承载板的内部,所述支轴的左侧固定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守安,丰峰,丰龙伟,韩彦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重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