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铝压铸产品中间进浇的压铸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铝压铸产品中间进浇的压铸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9748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铝压铸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铝压铸产品中间进浇的压铸工艺,包括:步骤1:将金属液快速加热至700‑730℃,步骤2:模具预热温度至350℃,冲入升温保护介质对模具温度补偿,升温保护介质在远浇口端模具进口温度大于350℃,升温保护介质由模具远浇口端向中部浇口端流动,同时喷淋脱模剂,形成由远至近梯度温减面;利用脱模剂与模具型腔表面接触水蒸发导致的降温条件下,在喷涂脱模剂过程中,由模具远浇口端补入升温保护介质。升温保护介质在远浇口端向近浇口端运动时,升温保护介质的温度逐渐缩小,使远浇口端与升温保护介质的温差大于近浇口端与升温保护介质的温差,在喷涂脱模剂时,使模具型腔表面自然形成平滑的温度梯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压铸,具体是一种用于铝压铸产品中间进浇的压铸工艺


技术介绍

1、铝液高速压至型腔内,由浇口端进入模具时,受到温度差异的影响,使铝液温度快速下降,铝液在经过型腔向远浇口端运动时,受到温度下降的原因,导致铝制件远浇口端出现缺陷或者远浇口端与近浇口端性能差异较大。

2、中间进浇工艺适用于对称型、规则型工件加工,目的是为了减少最大远浇口端与浇口端间距,缩小间距行程造成的远浇口端制件缺陷问题。工件较大时,中间进浇工艺会产生多个间距相同或者间距相差不大的远浇口端,因此多个远浇口端如果性能与近浇口端性能差异较大时,依然会出现使用问题。

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度补偿的大型复杂结构件压铸方法,其公开号为(cn116237491a),该专利利用多个加热元件分布在模具内,进行独立加热,根据加热温度差使模具形成梯温模具,使远端温度与近端温度之间形成温度差,补偿远端金属液温度较低的问题。该专利技术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模具温度梯度并不平滑,只能补偿独立的某些区域,适用于不规则构件在容易发生问题的独立点位使用。由于具有温度梯度,则需要多个独立的加热元件进行单独控制,而加热元件的间隙区域只能通过模具本身的热传递作用进行温度变化。如果元件数量较少且面积较大,则导致加热元件形成的温度梯度不平滑。加热元件较多且面积较小,使温度梯度平滑一些,但是控制繁琐,且需要埋设控制耐高温控制线缆,模具复杂程度过高,启动时也需要升温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铝压铸产品中间进浇的压铸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铝压铸产品中间进浇的压铸工艺,包括:

4、步骤1:该铝合金材料除主要元素al以外包括但不限于mg、mn、zn、ti、cu、sr、zr、mo、si一种或几种,将金属液快速加热至700-730℃用以减少氧化和渣的形成,并在机边保温炉内进行精炼、除气;

5、步骤2:模具预热温度至350℃,该温度与脱模剂成膜温度匹配,在350℃条件下,该脱模剂乳液里的水分在高温下迅速汽化而挥发,剩下的硅分子和助剂则在模具上形成一层薄膜,在模具温度预热至350℃进行喷涂脱模剂时,水分变为蒸汽蒸发后,会带走模具型腔表面热量,从而导致模具降温,使模具温度实际低于350℃。低温状态下再进行升温导致工序操作时长增加,因此添入升温保护介质,冲入升温保护介质对模具温度补偿,升温保护介质在远浇口端模具进口温度大于350℃,升温保护介质由模具远浇口端向中部浇口端流动,同时喷淋脱模剂,形成由远至近梯度温减面,可在模具定模、动模处设置升温流道,升温流道具有多个,由模具远浇口端向浇口端铺设,且升温流道与冷却流道交错。升温保护介质选用导热油,导热油与外部保温箱进行保温和升温,使导热油的温度大于350℃。大于350℃的目的在于在模具预热喷涂脱模剂降温时,模具温度低于350℃,而导热油温度与模具温度具有较大的温差,提高热传递效果,在未喷涂脱模剂时,模具预热温度350℃且温度分布均匀。升温保护介质从模具远浇口端运动时,升温保护介质首先与模具远浇口端热交换,导热油温度随着向浇口端运动而降低,此时越靠近浇口端,导热油与靠近浇口端之间的模具温度差距小,使模具在受到脱模剂喷涂降温后,二次升温的温度与速度小于远浇口端。利用脱模剂的喷涂周期和喷涂降温的特性,利用升温保护介质对模具进行升温补偿同时形成由外至内的梯温模具,从而解决远浇口端温度变化造成的成品构件品质影响;

6、步骤3:铝液低速压射速度为0.2-0.3m/s进入液压入压室,该速度压室内金属液充满度为50%-70%,将金属液平稳流动,且将空气排出,高速压射速度为6.1-6.4m/s,铝液温度为690-730℃,铸造压力300bar,留模时间30s;

7、步骤4:在模具冷却后,进行开模,开模后,通过模具预热机构进行预热至350℃后,通入升温保护介质,同时喷涂脱模剂,并重复步骤2步骤循环。

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升温保护介质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在模具内由远浇口端至近浇口端的存留时间逐渐缩小,升温保护介质采用低速流动,根据模具的大小、流道的长度进行选择升温保护介质的流速。并且升温保护介质在经过一轮升温循环时,模具远浇口端的温度小于升温保护介质的进模具口温度。

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脱模剂组分为耐高温硅油20-40份、耐高温助剂2-5份、乳化剂3-6份、稳定剂1-2份、去离子水50-70份。

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中,铝液低速压射速度为0.25m/s,高速压射速度为6.3/s,铝液温度为730℃,铸造压力300bar。

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脱模剂喷涂距离为300mm,喷涂流量为1.5g/s,喷涂时间为20s。

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脱模剂喷涂预热温度小于80℃。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该工艺在开模喷涂脱模剂时,利用脱模剂与模具型腔表面接触水蒸发导致的降温条件下,在喷涂脱模剂过程中,由模具远浇口端补入升温保护介质。升温保护介质在远浇口端向近浇口端运动时,升温保护介质的温度逐渐缩小,使远浇口端与升温保护介质的温差大于近浇口端与升温保护介质的温差,利用升温保护介质的温度变化特性,在喷涂脱模剂时,使模具型腔表面自然形成平滑的温度梯度,简化工艺流程。在避免飞边出现的情况下,加大高速压射速度,使金属液的流动速度增加,结合平滑的温度梯度,最大化缩小远浇口端和近浇口端之间的材料性能差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铝压铸产品中间进浇的压铸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压铸产品中间进浇的压铸工艺,其特征在于:升温保护介质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在模具内由远浇口端至近浇口端的存留时间逐渐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压铸产品中间进浇的压铸工艺,其特征在于:脱模剂组分为耐高温硅油20-40份、耐高温助剂2-5份、乳化剂3-6份、稳定剂1-2份、去离子水50-7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压铸产品中间进浇的压铸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铝液低速压射速度为0.25m/s,高速压射速度为6.3/s,铝液温度为730℃,铸造压力300bar。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压铸产品中间进浇的压铸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脱模剂喷涂距离为300mm,喷涂流量为1.5g/s,喷涂时间为20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压铸产品中间进浇的压铸工艺,其特征在于:脱模剂喷涂预热温度小于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铝压铸产品中间进浇的压铸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压铸产品中间进浇的压铸工艺,其特征在于:升温保护介质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在模具内由远浇口端至近浇口端的存留时间逐渐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压铸产品中间进浇的压铸工艺,其特征在于:脱模剂组分为耐高温硅油20-40份、耐高温助剂2-5份、乳化剂3-6份、稳定剂1-2份、去离子水50-70份。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淇杨帆王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东林精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