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换热系统及移动空调技术方案_技高网

换热系统及移动空调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9681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系统及移动空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运行功耗高、移动空调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能够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系统及移动空调,利用换热组件使蒸发器的出口冷媒和冷凝器的出口冷媒进行热交换,冷凝器排出的冷媒能够对蒸发器排出的冷媒进行加热,降低压缩机的能耗,避免冷凝器出口温度偏高的现象,而且第二换热流道的有效换热长度可调,从而可以对冷凝器排出的冷媒和蒸发器排出的冷媒的换热效率进行控制,实现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的可靠调节,进一步地提高蒸发器的换热能力,降低移动机整机功率,提高换热系统的制冷量及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换热系统及移动空调


技术介绍

1、户外一体式移动空调(也称便携式空调),是一种体型娇小、高能效比、无需安装,可随意放置在不同地点的移动式空调。这种空调的适用范围相当广泛,不仅适用于人们的固定居所,也适用于汽车、临时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地下室等不便对空调进行固定安装或固定安装成本过高的场所,使消费者即便身处上述场景,也能够随时拥有冷暖皆宜的舒适环境。

2、由于移动空调的自身使用特性,一般蒸发器出口的冷媒温度远低于室内环境温度,使得蒸发器的出口处的冷媒为气液两相的状态,此时冷媒仍然需要从环境中吸热气化,为此,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空调会在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设置储液罐,将气液两相的冷媒送入储液罐内与环境换热,但是冷媒通过储液罐与环境进行换热的换热效率较低,使得送入压缩机的气态冷媒量较低,造成移动空调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冷凝器的排气对蒸发器出口的冷媒进行加热以提高冷凝效果、使得冷媒更充分的换热蒸发为气态以降低压缩机功耗来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系统及移动空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运行功耗高、移动空调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能够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第一换热流道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冷凝器通过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与所述蒸发器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有效换热长度可调。p>

3、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液口,所有所述出液口沿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且所有所述出液口均与所述蒸发器连通。

4、每一所述出液口处均设置有一个通断机构,且在同一时间内,一个所述通断机构处于连通状态,其余所有所述通断机构处于断开状态。

5、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能够获取所述换热系统所在的环境温度,且所述控制装置与所有所述通断机构电连接。

6、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管路,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入口和所有所述出液口均与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入口处设置有一个通断机构,每一所述出液口处均设置有一个通断机构。

7、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设置有节流机构,所有所述出液口均与所述节流机构和所述冷凝器之间的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连通。

8、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内,且所述内管构成所述第一换热流道,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二换热流道,沿所述外管的长度方向,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出液口。

9、所述外管呈连续的u形形状排布,且在所述u形形状的直线段上设置有所述出液口。

10、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压缩机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移动结构。

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空调,包括上述的换热系统。

12、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系统及移动空调,利用换热组件使蒸发器的出口冷媒和冷凝器的出口冷媒进行热交换,冷凝器排出的冷媒能够对蒸发器排出的冷媒进行加热,从而提高蒸发器排出的冷媒中的气态冷媒比例,提高了压缩机的吸气量,也提高了压缩机的吸气温度,进而降低压缩机的能耗,同时蒸发器排出的冷媒对冷凝器排出的冷媒进行冷却,避免冷凝器出口温度偏高的现象,而且第二换热流道的有效换热长度可调,从而可以根据预设条件对冷凝器排出的冷媒和蒸发器排出的冷媒的换热效率进行控制,实现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的可靠调节,进一步地提高蒸发器的换热能力,降低移动机整机功率,提高换热系统的制冷量及能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蒸发器(2)、冷凝器(3)和换热组件(4),所述换热组件(4)包括能够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所述蒸发器(2)通过所述第一换热流道与所述压缩机(1)连通,所述冷凝器(3)通过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与所述蒸发器(2)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有效换热长度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液口(41),所有所述出液口(41)沿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且所有所述出液口(41)均与所述蒸发器(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出液口(41)处均设置有一个通断机构(42),且在同一时间内,一个所述通断机构(42)处于连通状态,其余所有所述通断机构(42)处于断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能够获取所述换热系统所在的环境温度,且所述控制装置与所有所述通断机构(42)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和所述蒸发器(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管路,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入口和所有所述出液口(41)均与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入口处设置有一个通断机构(42),每一所述出液口(41)处均设置有一个通断机构(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设置有节流机构,所有所述出液口(41)均与所述节流机构和所述冷凝器(3)之间的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4)包括外管(43)和内管(44),所述内管(44)设置于所述外管(43)内,且所述内管(44)构成所述第一换热流道,所述外管(43)和所述内管(44)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二换热流道,沿所述外管(43)的长度方向,所述外管(4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出液口(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43)呈连续的U形形状排布,且在所述U形形状的直线段上设置有所述出液口(4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壳体(5),所述蒸发器(2)、所述冷凝器(3)和所述压缩机(1)均设置于所述壳体(5)内,所述壳体(5)上设置有移动结构。

10.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蒸发器(2)、冷凝器(3)和换热组件(4),所述换热组件(4)包括能够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所述蒸发器(2)通过所述第一换热流道与所述压缩机(1)连通,所述冷凝器(3)通过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与所述蒸发器(2)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有效换热长度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液口(41),所有所述出液口(41)沿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且所有所述出液口(41)均与所述蒸发器(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出液口(41)处均设置有一个通断机构(42),且在同一时间内,一个所述通断机构(42)处于连通状态,其余所有所述通断机构(42)处于断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能够获取所述换热系统所在的环境温度,且所述控制装置与所有所述通断机构(42)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和所述蒸发器(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管路,所述第二换热流道的入口和所有所述出液口(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刘亚斌鞠文宏黄海强杨述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