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舱门应急触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9408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式舱门应急触发装置,包括盖帽、浮动活塞、钢球、套杆和阀体,其中:阀体安装在登机门作动器上,阀体下端侧壁上开设有导气道,阀体底部通过进气道与高压储气装置相连,套杆的下端插入阀体;套杆内部沿轴向开设有通孔,浮动活塞装配在通孔内,可在通孔内上下滑动;浮动活塞的活塞杆与通孔滑动配合,活塞头插入到阀体中;套杆的上部插入到盖帽的下端,二者之间为滑动配合;在盖帽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环槽,套杆侧壁上开设有斜向下的孔道,孔道中装配有钢球;所述浮动活塞的活塞杆外壁上加工有与钢球外形相适配的弧形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无需电磁额外的能源,高压存储安全可靠,有效减轻了整体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民用客机舱门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式舱门应急触发装置,用于客机登机门应急开门操作。


技术介绍

1、触发机构是在飞机发生应急情况时,登机门需要承担应急逃生任务,此时舱门需要快速打开,让开逃生通道。

2、目前基于储能触发的装置,采用触发自带杠杆,进而刺穿隔膜,高压储气装置即可释放高压气体,进而驱动作动筒运动。此方式中的隔膜需要封住高压气体,承力大,可靠性低,撞针尖锐,存在安全隐患。

3、cn201210597243.9中采用了刺破膜所封住的加压气体,通过气体喷射释放出来驱动作动器运动,达到快速打开舱门的目的。cn201711115404.5采用直线驱动机构,利用气弹簧驱动应急舱门的开启,此法适用于旋转式驱动的小型舱门,且舱门开启的速度控制需要额外的缓冲装置;cn101481013b采用伸缩式结构,利用火药引燃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在气体膨胀力作用下,推动舱门打开。此方法适用于舱门向内打开,且爆炸引燃导致开门导致客机的安全性降低,客机上不宜采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式舱门应急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帽(1)、浮动活塞(2)、钢球(3)、套杆(4)和阀体(5),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舱门应急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钢球(3)在未受到外力作用下时位于孔道(7)的底部,钢球的部分卡入到弧形槽(8)中,其余部分在孔道(7)内,由此通过套杆(4)对浮动活塞的位置进行限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舱门应急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套杆(4)底部围绕通孔开设有一圈导气槽(11),套杆(4)外壁上加工有与导气槽(11)联通的、倾斜于套杆(4)轴向的导气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舱门应急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帽(1)、浮动活塞(2)、钢球(3)、套杆(4)和阀体(5),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舱门应急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钢球(3)在未受到外力作用下时位于孔道(7)的底部,钢球的部分卡入到弧形槽(8)中,其余部分在孔道(7)内,由此通过套杆(4)对浮动活塞的位置进行限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舱门应急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套杆(4)底部围绕通孔开设有一圈导气槽(11),套杆(4)外壁上加工有与导气槽(11)联通的、倾斜于套杆(4)轴向的导气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舱门应急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钢球(3)初始状态时卡在由浮动活塞(2)和套杆(4)和盖帽(1)组成的空间内,当盖帽(1)受到外界驱动力向下运动时,其内壁的环槽(6)到达钢球(3)位置时,钢球(3)受到浮动活塞(2)底部高压气体的推动,将向斜上方移动,此时将解除对浮动活塞(2)的限位,当浮动活塞(2)与套杆(4)结构触碰时,浮动活塞(2)不再运动,此时阀体(5)上的进气道(13)与导气道(12)连通,将高压气体送往登机门作动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舱门应急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1)在受到外力碰撞时向下运动,在完成应急操作后可以自行恢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颖郑维娟张兴凯智文静刘冬平
申请(专利权)人: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