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支撑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支撑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9399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支座以及第一密封件;所述支座内侧形成容纳发热体且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并套设于所述发热体上,且置于所述支座与所述发热体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支座与所述发热体之间的间隙。该支撑结构通过在容纳腔中设置第一密封件并将该第一密封件套设于发热体上且置于支座与发热体之间,从而可对发热体进行密封装配,解决支撑结构与发热体装配困难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不燃烧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气溶胶产生装置,用于支撑发热体的支撑结构与发热体采用硬配硬装配方式,当发热体尺寸有偏差时,会导致装配困难。另外硬配方式存在漏气情况,会导致气溶胶漏到发热体外侧,对产品内部进行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支撑结构。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支座以及第一密封件;所述支座内侧形成容纳发热体且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并套设于所述发热体上,且置于所述支座与所述发热体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支座与所述发热体之间的间隙。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环状的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套设于所述发热体的外周。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端且向所述支座的内侧壁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弯折设置。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所述发热体的支撑台;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的一侧。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第一限位台,所述第一限位台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的一侧,且与所述支撑台间隔设置。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密封件限位安装的第一限位槽。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包括第一支座以及与所述第一支座装配的第二支座;所述容纳腔形成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中;

9、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之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座或所述第二支座弹性抵接的第一弹性凸起;所述第一弹性凸起朝所述第一支座或所述第二支座凸出设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第一支座通过设置第一卡接结构连接;

12、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卡扣以及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的外侧壁,且与所述第一卡孔对应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卡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的内侧壁,且与所述第一卡孔对应设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支座形成一体结构。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支座可拆卸连接。

1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盖,所述固定盖部分从所述开口装入所述容纳腔中,用于将所述发热体固定于所述容纳腔中。

1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发热体之间的第二密封件。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呈环状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套设于所述发热体的外周。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还包括设置于所第一密封部的一端且向所述固定盖的端面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弯折设置。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所述第二密封件的第二限位台;

20、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台相抵的第二弹性凸起。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盖内侧壁设有供所述第二密封件限位安装的第二限位槽。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盖内侧壁设置有对所述发热体进行固定的挡台。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盖与所述支座通过设置第二卡接结构固定;

24、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扣以及第二卡孔;该第二卡扣设置于该固定盖的外侧壁,该第二卡孔设置于支座的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二卡扣对应设置;或者,所述第二卡扣设置于所述支座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卡孔设置于所述固定盖的侧壁上。

25、本专利技术还构造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支撑结构以及发热体,所述发热体通过所述支撑结构支撑并用于对所述气溶胶形成基体进行加热;

26、所述发热体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以套设于所述气溶胶形成基体的外围。

27、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支撑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支撑结构通过在容纳腔中设置第一密封件并将该第一密封件套设于发热体上且置于支座与发热体之间,从而可对发热体进行密封装配,解决支撑结构与发热体装配困难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41)以及第一密封件(42);所述支座(41)内侧形成容纳发热体(31)且具有开口(4121)的容纳腔(4120),所述第一密封件(4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4120)中,并套设于所述发热体(31)上,且置于所述支座(41)与所述发热体(31)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支座(41)与所述发热体(31)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2)包括环状的第一密封部(421);所述第一密封部(421)套设于所述发热体(31)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部(421)的一端且向所述支座(41)的内侧壁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22),所述第一延伸部(422)与所述第一密封部(421)弯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所述发热体(31)的支撑台(4112);所述第一密封件(42)位于所述支撑台(4112)与所述开口(4121)相对设置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所述第一密封件(42)的第一限位台(4122),所述第一限位台(4122)设置于所述支撑台(4112)与所述开口(4121)相对设置的一侧,且与所述支撑台(4112)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密封件(42)限位安装的第一限位槽(41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包括第一支座(411)以及与所述第一支座(411)装配的第二支座(412);所述容纳腔(4120)形成于所述第一支座(411)和所述第二支座(412)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座(411)或所述第二支座(412)弹性抵接的第一弹性凸起(423),所述第一弹性凸起(423)朝所述第一支座(411)或所述第二支座(412)凸出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座(412)与所述第一支座(411)通过设置第一卡接结构(4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2)与所述支座(41)形成一体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2)与所述支座(41)可拆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盖(43),所述固定盖(43)部分从所述开口(4121)装入所述容纳腔(4120)中,用于将所述发热体(31)固定于所述容纳腔(4120)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盖(43)与所述发热体(31)之间的第二密封件(44)。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44)包括呈环状的第二密封部(441),所述第二密封部(441)套设于所述发热体(31)的外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4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部(441)的一端且向所述固定盖(43)的端面延伸的第二延伸部(442);所述第二延伸部(442)与所述第二密封部(441)弯折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所述第二密封件(44)的第二限位台(4125);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43)内侧壁设有供所述第二密封件(44)限位安装的第二限位槽(435)。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43)内侧壁设置有对所述发热体(31)进行固定的挡台(433)。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43)与所述支座(41)通过设置第二卡接结构(46)固定;

20.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40)以及发热体(31),所述发热体(31)通过所述支撑结构(40)支撑并用于对所述气溶胶形成基体(200)进行加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41)以及第一密封件(42);所述支座(41)内侧形成容纳发热体(31)且具有开口(4121)的容纳腔(4120),所述第一密封件(4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4120)中,并套设于所述发热体(31)上,且置于所述支座(41)与所述发热体(31)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支座(41)与所述发热体(31)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2)包括环状的第一密封部(421);所述第一密封部(421)套设于所述发热体(31)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部(421)的一端且向所述支座(41)的内侧壁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22),所述第一延伸部(422)与所述第一密封部(421)弯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所述发热体(31)的支撑台(4112);所述第一密封件(42)位于所述支撑台(4112)与所述开口(4121)相对设置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所述第一密封件(42)的第一限位台(4122),所述第一限位台(4122)设置于所述支撑台(4112)与所述开口(4121)相对设置的一侧,且与所述支撑台(4112)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密封件(42)限位安装的第一限位槽(41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包括第一支座(411)以及与所述第一支座(411)装配的第二支座(412);所述容纳腔(4120)形成于所述第一支座(411)和所述第二支座(412)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座(411)或所述第二支座(412)弹性抵接的第一弹性凸起(423),所述第一弹性凸起(423)朝所述第一支座(411)或所述第二支座(412)凸出设置。

9.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松杰金祖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