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不燃烧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气溶胶产生装置,用于支撑发热体的支撑结构与发热体采用硬配硬装配方式,当发热体尺寸有偏差时,会导致装配困难。另外硬配方式存在漏气情况,会导致气溶胶漏到发热体外侧,对产品内部进行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支撑结构。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支座以及第一密封件;所述支座内侧形成容纳发热体且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并套设于所述发热体上,且置于所述支座与所述发热体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支座与所述发热体之间的间隙。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环状的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套设于所述发热体的外周。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端且向所述支座的内侧壁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41)以及第一密封件(42);所述支座(41)内侧形成容纳发热体(31)且具有开口(4121)的容纳腔(4120),所述第一密封件(4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4120)中,并套设于所述发热体(31)上,且置于所述支座(41)与所述发热体(31)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支座(41)与所述发热体(31)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2)包括环状的第一密封部(421);所述第一密封部(421)套设于所述发热体(31)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41)以及第一密封件(42);所述支座(41)内侧形成容纳发热体(31)且具有开口(4121)的容纳腔(4120),所述第一密封件(4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4120)中,并套设于所述发热体(31)上,且置于所述支座(41)与所述发热体(31)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支座(41)与所述发热体(31)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2)包括环状的第一密封部(421);所述第一密封部(421)套设于所述发热体(31)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部(421)的一端且向所述支座(41)的内侧壁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22),所述第一延伸部(422)与所述第一密封部(421)弯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所述发热体(31)的支撑台(4112);所述第一密封件(42)位于所述支撑台(4112)与所述开口(4121)相对设置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所述第一密封件(42)的第一限位台(4122),所述第一限位台(4122)设置于所述支撑台(4112)与所述开口(4121)相对设置的一侧,且与所述支撑台(4112)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密封件(42)限位安装的第一限位槽(41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包括第一支座(411)以及与所述第一支座(411)装配的第二支座(412);所述容纳腔(4120)形成于所述第一支座(411)和所述第二支座(412)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座(411)或所述第二支座(412)弹性抵接的第一弹性凸起(423),所述第一弹性凸起(423)朝所述第一支座(411)或所述第二支座(412)凸出设置。
9.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松杰,金祖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