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信息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916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井下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信息传输装置。包括上、下两端用于连接油管的空心管柱,其中部设置至少两个在不同方向上支撑油管外套管内壁的支撑臂;还包括通信模块和用于为通信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通信模块通过空心管柱与油管导电连接,还通过支撑臂与套管导电连接,并将油管作为第一电极、套管作为第二电极向外传输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空心管柱的中部设置了支撑臂,撑臂能够通过套管和油管进行导电,利用油管和套管作为传输介质,进行电信号的传输,不以大地作为电磁信号的传输介质,使信息传输不受地层电阻率的影响,从而使信息传输更加高效;同时利用套管的电磁屏蔽作用,减少了外界噪声的干扰,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井下监测,具体涉及一种井下信息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1、决定生产井产量最重要的参数是井底流压,时刻保持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油气井潜能。测试井底流压常规方法包括:(1)井口参数间接计算,即通过井口压力等地面参数进行间接计算,受持液率、流体密度、井筒温度分布等多因素影响,该方法存在不可避免的滞后及偏差,无法及时准确描述井下状况;(2)钢丝电缆下井作业,即通过钢丝或电缆作业下入井下压力计进行实测,作业成本高,只能间断式采集,无法实时监测;(3)井下存储地面回放,即通过测试管柱下入存储式压力计,需随测试管柱起出后才能回放数据,生产时需另下生产管柱,使用成本高且数据不能实时上传,存在一定滞后性;(4)光纤细管有线传输,即通过在管柱上绑定光纤或毛细传压管等线缆,安装需要特殊的穿越工具,工艺困难且易损坏,使用成本高,现场应用有一定局限性。虽然井底流压监测途径较多,但由于受井下流体特性变化较快的影响,难以同时保障获取的井下信息准确性、实时性和经济性,极大影响了生产运行优化效果。

2、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信息滞后影响信息准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端用于连接油管的空心管柱,其中部设置至少两个在不同方向上支撑油管外套管内壁的支撑臂;还包括通信模块和用于为通信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通信模块通过空心管柱与油管导电连接,还通过支撑臂与套管导电连接,并将油管作为第一电极、套管作为第二电极向外传输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包括滑动部和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滑动部包括两个沿空心管柱轴向有靠近趋势的连接块,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块连接,在两个连接块靠近的作用下,各个支撑部朝不同方向向外突出并顶压在套管内壁上,且顶压对空心管柱形成的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端用于连接油管的空心管柱,其中部设置至少两个在不同方向上支撑油管外套管内壁的支撑臂;还包括通信模块和用于为通信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通信模块通过空心管柱与油管导电连接,还通过支撑臂与套管导电连接,并将油管作为第一电极、套管作为第二电极向外传输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包括滑动部和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滑动部包括两个沿空心管柱轴向有靠近趋势的连接块,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块连接,在两个连接块靠近的作用下,各个支撑部朝不同方向向外突出并顶压在套管内壁上,且顶压对空心管柱形成的合力为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两根铰接相连的连接杆,最外侧两根连接杆朝外的两个端部铰接在连接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块为滑动套设在空心管柱上的滑动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与另一个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菲张文昌王卓黄华张立王正坤张永军陈瑞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