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酮配体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802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丁二酮配体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该配体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式,其中,R1、R2、R3、R4、R5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50稠环基中的任意一种;当烷基、芳基、杂环基或稠环基上有取代基时,该取代基选自C1~C60的烷氧基、C1~C60的烷基、C1~C60的氟代烷基、硝基、卤素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体化合物选择丁二酮这种带有路易斯碱的骨架调控了空间位阻,并且丁二酮具有较强的吸电子效应,有利于后续烯烃单体的配位聚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催化剂,具体涉及一种丁二酮配体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聚烯烃是年产量和实用性相对较大的聚合物之一。其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的各个角落,已成为材料史上较为重要的聚合物之一。自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发现以来,过渡金属催化剂的迭代成为推动聚烯烃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相关技术中,在这场结构修饰的进化过程中,配体空间因子在不同类型的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中发挥着较为关键作用,如二亚胺催化剂。但是,上述二亚胺催化剂由于独特的链行走,聚合得到的聚乙烯仍有较低的热稳定性,较为容易产生高度支化的油性和低分子量聚合物。

3、因此,相关技术的二亚胺类金属催化剂具有较低的热稳定性,在催化聚合反应过程中,比较难以控制制备聚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较难进行生产上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丁二酮配体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丁二酮配体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化合物,其中,R1、R2、R3、R4分别独立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的烷基、C6~C30的芳基、C1~C10的烷氧基、C5~C20的杂芳基、C8~C20的稠合芳基或C8~C20的稠合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化合物,其中,所述配体化合物具有式(I1)至式(I12)中任意一种所示的结构:

4.一种金属配合物,具有式(Ⅱ)所示的结构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配合物,其中,所述金属配合物为由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体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丁二酮配体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化合物,其中,r1、r2、r3、r4分别独立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的烷基、c6~c30的芳基、c1~c10的烷氧基、c5~c20的杂芳基、c8~c20的稠合芳基或c8~c20的稠合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化合物,其中,所述配体化合物具有式(i1)至式(i12)中任意一种所示的结构:

4.一种金属配合物,具有式(ⅱ)所示的结构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配合物,其中,所述金属配合物为由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江骏田万露潘瑶丁雨欣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中科科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