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组装式民工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7898 阅读:4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组装式民工房,它包括门、窗和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要由前底梁和后底梁、两端垂直连接前后底梁中部的多条中梁和两边侧底梁构成的底框架;由前上梁和后上梁,以及两侧上边梁构成的上框架;联接所述底框架和上框架的角柱、中柱和门柱;固定在上框架各梁下面,以及角柱和中柱及门柱一侧和/两侧上的凹型槽/型角钢;插套在底框架上面,上框架各梁下面的凹型槽,以及各柱侧面上的凹型槽/型角钢构成框中的墙板。该民工房的各构件之间都是可拆卸式的联接,组装或拆卸很方便。能有效改善临时的劳动居住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外表美观,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节约原材料,保护环境。适用于建筑工地和野外作业人员的住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住房,尤其是建筑工地上的民工房。 
技术介绍
在城市和其他基础建设中,民工住宿问题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当前民工宿舍一般用油毛毡、石棉瓦或棚布等搭建成简易宿舍,内部结构杂乱不合理,使用性能不好,外观差影响市容和面貌,住宿条件相对较差。搭建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否则容易倒塌。而且,拆除后的构件不能重复使用,不利用于流动性临时民工的住宿和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搭建方便,技术要求低,使用性能好,内外表整齐美观的简易组装式民工房;而且,拆除后的构件能重复使用,有利用于流动性临时民工的住宿和工作。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简易组装式民工房,它包括门、窗、屋顶板和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间上面承托所述地板,主要由前底梁和后底梁、两端垂直连接前后底梁中部的多条中梁和两边侧底梁构成的底框架; 与所述底框架相对应,由前上梁和后上梁,以及两侧上边梁构成的上框架; 分别插在所述底框架和上框架之间四个角和中部对应孔上的角柱和中柱,以及前底梁和前上梁一侧上的门柱; 固定在所述前和后底梁、两边侧底梁上面,上框架各梁下面的凹型槽,以 及所述角柱和中柱及门柱侧面上的凹型槽/ 型角钢; 插在所述前底梁和后底梁、两边侧底梁上面,上框架各梁下面的凹型槽,以及所述角柱和中柱及门柱侧面上的凹型槽/ 型角钢中的墙板。 所述的屋顶板前端下面固定有与前上梁上面相套卡的凹型槽,后端固定有与后上梁上面相套卡的型材。 所述的前底梁和后底梁、两边侧底梁上面凹型槽的内槽边高于外槽边。 所述底框架的中梁和两边侧底梁两端,通过可拆卸榫眼和榫头的结构与前后底梁内侧垂直连接。 上框架前上梁和后上梁,以及两侧上边梁之间,通过可拆卸榫眼和榫头的结构构成方框型。 上述结构的简易组装式民工房,底框架和上框架的各构件及其与角柱、中柱和墙板之间都是可拆卸式的榫眼和榫头及插嵌套结构进行组装,各构件体小,重量轻,组装或拆卸很方便。这是我公司在多年的施工实践中,为了切实解决民工临时性住宿问题,有效改善他们劳动居住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等方面进行尝试。经过反复使用和不断改进,制造出简易组装式民工房,简称舒心小屋,比起一次性搭设的民工宿舍来,其优点甚多:美观、整齐划-->一、易装拆、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使用期限8~10年,节约原材料,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底框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屋顶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门立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角柱的主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5中沿A-A线剖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的房子正面可知,底框架包括由左、中、右三个支撑脚17及其支撑的前底梁19。在前底梁19的上面固定有开口向上的凹型槽20,该凹型槽20的前槽边低于后槽边,便于安装和排水。与前底梁19对应在上框架的前上梁8的下面固定有开口向下的凹型槽7,在前底梁19和前上梁8相对面之间的左右两端头和中间分别插孔并对应插套有左角柱1、右角柱14、前中柱24和门立柱21,构成能设置墙板和门的方框。其中,在右角柱14的左侧面上固定有凹型槽15;前中柱24的右侧面上固定有 型角钢25,左侧面上固定有凹型槽26;门立柱21的右侧面上固定有凹型槽22。在各凹型槽和 型角钢构成的槽框架中,能方便置入厚度与凹型槽相应的长方形墙板11,平移式窗口23可设置在上半墙板12和下半墙板18之间。前上梁8的凹型槽7与前底梁19的凹型槽20之间有足够放置墙板11的上下窜 动的空间,放置墙板11入凹槽的方法为:先将墙板11的上边置入前上梁8的凹型槽7内,并上顶至槽内的上面,使墙板下边有充足的空间置到前底梁19的凹型槽20内,然后放松,墙板自然下落到凹型槽20内下面,墙板11卡在上下凹槽之间而定位,同时也有侧边上的凹槽或角钢加以定位,使墙板更加稳定。其它房面墙板的放置方法也如此。在门立柱21和左角柱1之间,通过方便拆卸的活页或铰接装置设有房门2及其门锁把3;在房门2的上面设有门横梁5,其两端通过螺钉4与分别固定在门立柱21和左角柱1上的定位块固定联接。门立柱21的结构详见图8和图9,它们是门立柱2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和俯视结构示意图。在图8、9中,门立柱21为方形管,其左侧面上部分固定有右联接块41,右侧面上固定有开口向右的凹型槽22,上下端的管头用于分别插到前底梁19和前上梁8对应的方孔中。与门立柱21相对应的门柱是左角柱1,左角柱1及其附属凹型槽和角钢的结构见图10、图11和图12,它们分别是右角柱14及其与附属结-->构的主视图、右视图和放大的俯视图:从图中可知,右角柱14为方形管,在两相邻的直角面上分别固定有凹型槽15和角钢39,柱子的两端头分别插到后底梁31和后上梁27对应的方孔中。而且,该右角柱14及其与附属结构可上下倒置和转动角度后使用,凹型槽15和角钢39放在哪一侧都能定位其中的墙板,安装和拆卸很方便;所以,它可用在四个房角上为房柱。左角柱1是四个房角柱之一,其结构与右角柱14的基本相同,不同的仅是在与门立柱21相对应的面上,还设有与门立柱21右联接块41对应的左联接块49,见图11和12中的虚线部分。右联接块49与左联接块41相对,即可通过螺钉4和门横梁5进行固定联接。门横梁5的上面固定有凹型槽与上方的凹型槽7一起定位门上板6。屋顶板10通过其前端的凹型槽9与前上梁8相套卡定位。在左右侧的支撑脚17下端,分别设有加强左角柱1和右角柱14稳定性的螺钉16, 以及用于通过可调整长度的拉线校正房子的校正桩13,该校正桩13在房子的左、右和后面的四个角上都设有。 图2所示,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所示,即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一起来看:后两角上左、右角柱及其附属凹型槽和角钢的结构与图1中右角柱14的相同,故延用其标号。同理,后中柱及其与附属结构与前中柱24的相同,故也延用其标号。上框架由前上梁8和后上梁27,以及两侧上边梁35构成,它们的四角和中间的下面设有与四角的房柱1、14和前后柱24对应的插孔,并固定有开口向下的凹型槽7、28和34,能定位插在其中墙板11/12。本技术房的两侧面左右对称相同,在两侧面的墙板12和下墙板18之间上都设有侧窗36;同理,在房子的后面也间隔设有后左窗32和后右窗33。从图3中可明显看到,屋顶板10通过其前端开口向下的凹型槽9与前上梁8相套卡定位,后端通过 型材40勾套在后上梁27上定位,多块屋顶板10拼成屋面。屋顶板10的结构见图6和图7,其中图6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在屋顶板10的侧面上端固定有凹型槽9,下端固定有 型材40。在房子的支撑脚17上都设有加固四角柱子的下端的螺钉16;在房子的后面和两侧面的四角上都设有校正桩13,用于通过可调整长度的拉线29校正房子的后面和侧面,以保证的安装正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简易组装式民工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组装式民工房,它包括门、窗、屋顶板和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上面承托所述地板,主要由前底梁(19)和后底梁(31)、两端垂直连接前后底梁中部的多条中梁(43)和两边侧底梁(38)构成的底框架;与所述底框架相对应,由前上梁(8)和后上梁(27),以及两侧上边梁(35)构成的上框架;分别插在所述底框架和上框架之间四个角和中部对应孔上的角柱(1、14)和中柱(24),以及前底梁(19)和前上梁(8)一侧上的门柱(21);固定在所述前底梁(19)和后底梁(31)、两边侧底梁(38)上面,上框架各梁下面的凹型槽(7、28、34),以及所述角柱(1、14)和中柱(24)及门柱(21)一侧和/两侧上的凹型槽/角钢;插套在所述前底梁(19)和后底梁(31)、两边侧底梁(38)上面,上框架各梁下面的凹型槽(7、28、34),以及所述角柱(1、14)和中柱(24)及门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纪明王彰庆汤仁忠宋鹏飞丘泽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