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群专利>正文

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772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由若干人居单元构成,人居单元是三维空间的围合体,具有双层围护结构,该围合体由外壳、人造地面和独栋小房屋组成,外壳由第一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人造地面、独栋小房屋全部或部分布置在外壳内部,独栋小房屋由第二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独栋小房屋由人造地面或外壳承载,独栋小房屋不占满人造地面,独栋小房屋和人造地面不占满外壳的内部空间,从而在外壳的内部、独栋小房屋的外部之间营造了独栋小房屋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所述独栋小房屋、人造地面之间设有交通设施,能够通行。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善了建筑物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性,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是一种生态、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用途住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综合用途的建筑物,特别涉及具有综合用途的住宅。
技术介绍
现有的住宅一般是直接布置在建设用地上的,单位建筑底基面积上能建设的建筑面积不多,土地和空间的使用效率不高。建筑物及其相关的环境(例如园林绿地、庭园、广场及其它户外环境) 一般都是露天的,环境状况(例如采光、通风、温度、湿度及其它环境因素)往往受自然环境左右。 现有的住宅由交通设施和人居单元组成,各人居单元中的各个房间相互连接成一个小整体,并且交通设施和各个人居单元又相互连接成一个大整体。交通设施是楼梯、电梯、走廊等。 现有的住宅各人居单元只有一层围护结构,而且各相邻人居单元的围护结构是共享的,如图1、图2所示,即相邻的人居单元10、人居单元20、人居单元30、人居单元40、人居单元50相互连成一体,相邻的人居单元的围护结构是共享的。请参照图l,对于同一楼层相邻人居单元而言,人居单元10、人居单元20的内墙1是共享的,人居单元20、人居单元30的内墙2是共享的。请参照图2,对于不同楼层上下相邻的人居单元而言,人居单元30、人居单元40的楼板3是共享的,人居单元40、人居单元50的楼板4是共享的。 现有的住宅,各人居单元是由具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房间组成,这些房间相互连接成一个小整体。单一使用功能的房间可以是起居室、厨房、卫生间、书房、主卧室、客卧室、男童卧室、女童卧室、储藏室、佣人卧室、衣帽间、工作室、家庭娱乐室,儿童游戏室等等,这些单一使用功能不同的房间相互之间紧密接触,每个房间没有完整的外围护结构。请参照图3,在人居单元10中相邻的具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房间(如起居室5和其相邻的卧室6、卫生间7、厨房8)连成一体,它们占满了人居单元中的楼面(楼板),各个具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房间全部由楼面承载,各个具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房间占满了人居单元中的所有空间,人居单元没有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人居单元的外围护结构与自然环境中的空气直接接触。由于外围护结构面积有限,各房间和自然环境的交流性不好,各人居单元没有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各房间的采光、通风不好,各房间与自然界的接触面太少,居住的舒适性不好,人与自然环境的交流性不好。 请参照图3,人居单元10只有两面外围护结构, 一面由外墙11和阳台44组成,另一面由外墙45和外窗12组成,另外两面为内围护结构,分别是内墙l和内墙9,且起居室5、卧室6、卫生间7、厨房8相互之间紧密接触。人居单元10只有一层围护结构,这一层围护结构的一部分是外围护结构(外墙、阳台、外窗),这一层围护结构的另一部分是内围护结构(内墙、楼板、顶板),内围护结构与外围护结构之间的关系不是嵌套关系,而是共同拼合组成了人居单元10。 上述围护结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中规定 2. 0. 12围护结构envelop enclosure 围合建筑空间四周的墙体、门、窗等。 因此,上述围护结构是指建筑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按是否同室外空气直接接触, 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是指同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围护结构,如外墙、 屋顶、外门和外窗等;内围护结构是指不同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围护结构,如内墙、楼板、内 门和内窗等。 现有的人居单元,其具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房间集合成一体,是一种封闭的形式。若干人居单元和交通设施在三维空间相互连接成一个大整体布置在地面上,仍然是一种封闭的形式。这种封闭的形式虽然节约材料,但是每个房间与自然环境的接触面积较少,不利于室内空间与室外环境的交融,各人居单元没有专有的屋外活动场所和园林绿地。 现有的住宅一般是直接布置在建设用地上的,单位建筑底基面积上能建设的建筑面积和园林绿地不多,建设用地改变了土地的自然性状,造成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形成热岛效应以及一系列的破坏环境后果,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由若干人居单元组成,人居单元具有双层围护结构,以独栋小房屋替代和超越现有住宅的房间(例如起居厅、卧室、厨房、书房、卫生间、储藏室及其它室内空间);以人居单元的屋外活动空间(人造地面、独栋小房屋的表面),替代和超越现有户外活动场所(例如花园、庭院、室外游泳池、露台及其它室外场所)。外壳中的屋外活动空间的小气候是可以调节的,并且独栋小房屋高低错落地布置在庭园的绿树丛中,从而形成生态环境化的空中花园式人居空间,改善建筑物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性,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是一种生态、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综合用途的住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空中花园式住宅,由若干人居单元构成,其特征是所述人居单元是三维空间 的围合体,具有双层围护结构,该围合体由外壳、人造地面和独栋小房屋组成,外壳由第一 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人造地面、独栋小房屋全部或部分布置在外壳内部,独栋小房屋由第 二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独栋小房屋由人造地面或外壳承载,独栋小房屋不占满人造地面, 独栋小房屋和人造地面不占满外壳的内部空间,从而在外壳的内部、独栋小房屋的外部之 间营造了独栋小房屋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所述独栋小房屋、人造地面之间设有交通设施, 能够通行。 所述独栋小房屋是具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房屋,该独栋小房屋由一间或一间以上的 房间组成。 所述屋外活动空间中设置有屋外活动场所,该屋外活动场所是人造地面或独栋小 房屋的顶面。 所述人居单元内设置有移动设备。 所述独栋小房屋有两座或两座以上,这些独栋小房屋采用分散式布置,所述分散 式布置是指围合成各个独栋小房屋的第二层围护结构之间的相邻的面完全不接触或少量 接触,所述少量接触是指围合成各个独栋小房屋的第二层围护结构之间的相邻的面有小部 分接触,其余大部分不接触。 所述第一层围护结构、第二层围护结构设置有可开启、关闭的部分。 所述独栋小房屋有两座或两座以上,这些独栋小房屋高低错落布置,上部的独栋小房屋和下部的独栋小房屋相互支承或各自独立支承。 所述人造地面有两块或两块以上,这些人造地面标高相同或不同。 所述人造地面通过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全部或部分建造成庭园,结合植物和独栋小房屋的布置,构成一个有庭园和独栋小房屋的生态人居环境。 所述第一层围护结构、第二层围护结构是墙、板、窗、阳台、围栏、植物中的一种或 其结合。 所述第二层围护结构的表面全部或部分绿化。 所述第一层围护结构呈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的一种或其 结合;所述第二层围护结构呈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的一种或其结 合。 所述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是指一面开口盒状、两面开口盒状、管状、盒角状、L角 状、夹层状、U形状、局部缺损状的一种或其结合。 所述人造地面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独栋小房屋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的一种或其结合。 所述庭园、独栋小房屋分期分批建造。 所述人居单元结合工程技术和手段,组成一层或多于一层的空中花园式住宅,人 居单元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的一种或其结合。 所述人居单元在三维空间中布局,以层状布局、盘旋状布局、块状布局的一种或其 结合的布局方式,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 所述人居单元在三维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由若干人居单元构成,其特征是:所述人居单元是三维空间的围合体,具有双层围护结构,该围合体由外壳、人造地面和独栋小房屋组成,外壳由第一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人造地面、独栋小房屋全部或部分布置在外壳内部,独栋小房屋由第二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独栋小房屋由人造地面或外壳承载,独栋小房屋不占满人造地面,独栋小房屋和人造地面不占满外壳的内部空间,从而在外壳的内部、独栋小房屋的外部之间营造了独栋小房屋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所述独栋小房屋、人造地面之间设有交通设施,能够通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群王昌浩
申请(专利权)人:王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