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聚乳酸复合膜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聚乳酸复合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7442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17:15
本申请涉及生物基复合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乳酸复合膜。该聚乳酸复合膜依次包括第一底涂层、聚乳酸基膜、第二底涂层;第一底涂层的组分包括:第一特种丙烯酸酯、第一低聚物、第一稀释单体、第一光引发剂、第一流平剂、第一有机溶剂;第二底涂层的组分包括:第二特种丙烯酸酯、第二低聚物、第二稀释单体、纳米粒子、第二光引发剂、第二流平剂、第二有机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聚乳酸复合膜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生物基复合膜,具体涉及一种聚乳酸复合膜


技术介绍

1、由乳酸制成的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在过去十年里已成为包装行业一种成熟的生物基塑料。然而,尽管它们在市场上被广为接受,但其低断裂伸长率和低冲击强度仍阻碍了其广泛的应用。常规pla结晶速率慢、结晶度低等问题导致pla的耐热温度低、材料强度不高;此外,常规pla韧性差、断裂伸长率低,这些问题制约了pla的发展和应用,尤其作为工程材料的应用。

2、若要使pla适用于柔性包装薄膜的生产,则需要对其进行改性来匹配,或者添加增塑剂进行改进,但增塑剂具有迁移性,各种多元醇也对pla有增塑作用,但是多元醇在二元共混物中表现出复杂的迁移和结晶行为,严重限制了pla的应用范围。

3、添加无机填料等增强剂也是改善pla力学强度的一种主要途径,但是无机填料与pla相容性较差,导致pla基体与无机填料间的相互作用较弱,界面应力传递效率低,使无机填料对基体的增强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容易使材料进一步催化。

4、通过将pla与酰胺类化合物熔融共混可以改善pla强度和韧性,但主要是内添加方式共混,存在相容性差或者接枝反应工艺复杂较难控制的问题。

5、因此,提高pla的强度、韧性以及耐热性是pla产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复合膜。该聚乳酸复合膜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等特点。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复合膜,该聚乳酸复合膜依次包括第一底涂层、聚乳酸基膜、第二底涂层;

4、第一底涂层的组分包括:

5、

6、第二底涂层的组分包括:

7、

8、

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乳酸复合膜,通过在聚乳酸基膜双侧表面设置第一底涂层、第二底涂层,可明显增强聚乳酸基膜的强度、韧性及耐热性。一方面,含有生物来源的特种丙烯酸酯的第一底涂层可增强基膜的强度和耐热性;另一方面,第二底涂层兼具有机材料(如特种丙烯酸酯、低聚物、稀释单体)的成膜性、柔韧性、附着力,以及无机材料(如纳米粒子)的高硬度、耐划伤性,可改善基膜的热稳定性,使基膜具有高硬度、高韧性、耐温热稳定性,同时具有一定增透和防刮伤效果。

10、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底涂层或第二底涂层的组分中,第一特种丙烯酸酯或第二特种丙烯酸酯占各层组分总重的10wt%~20wt%,示例性的为10wt%、11wt%、12wt%、13wt%、14wt%、15wt%、16wt%、17wt%、18wt%、19wt%、20wt%中的任一数值或上述任意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值中的任一数值。

1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底涂层或第二底涂层的组分中,第一低聚物或第二低聚物占各层组分总重的10wt%~30wt%,示例性的为10wt%、11wt%、12wt%、13wt%、14wt%、15wt%、16wt%、17wt%、18wt%、19wt%、20wt%、21wt%、22wt%、23wt%、24wt%、25wt%、26wt%、27wt%、28wt%、29wt%、30wt%中的任一数值或上述任意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值中的任一数值。

12、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底涂层或第二底涂层的组分中,第一稀释单体或第二稀释单体占各层组分总重的10wt%~20wt%,示例性的为10wt%、11wt%、12wt%、13wt%、14wt%、15wt%、16wt%、17wt%、18wt%、19wt%、20wt%中的任一数值或上述任意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值中的任一数值。

13、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底涂层的组分中,纳米粒子占第二底涂层组分总重的8wt%~15wt%,示例性的为8wt%、9wt%、10wt%、11wt%、12wt%、13wt%、14wt%、15wt%中的任一数值或上述任意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值中的任一数值。

14、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底涂层或第二底涂层的组分中,第一光引发剂或第二光引发剂占各层组分总重的3wt%~5wt%,示例性的为3wt%、3.2wt%、3.4wt%、3.6wt%、3.8wt%、4wt%、4.2wt%、4.4wt%、4.6wt%、4.8wt%、5wt%中的任一数值或上述任意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值中的任一数值。

15、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底涂层的组分中,第一流平剂占第一底涂层组分总重的1wt%~5wt%,示例性的为1wt%、1.2wt%、1.4wt%、1.6wt%、1.8wt%、2wt%、2.2wt%、2.4wt%、2.6wt%、2.8wt%、3wt%、3.2wt%、3.4wt%、3.6wt%、3.8wt%、4wt%、4.2wt%、4.4wt%、4.6wt%、4.8wt%、5wt%中的任一数值或上述任意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值中的任一数值。

16、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底涂层的组分中,第二流平剂占第二底涂层组分总重的1wt%~2wt%,示例性的为1wt%、1.1wt%、1.2wt%、1.3wt%、1.4wt%、1.5wt%、1.6wt%、1.7wt%、1.8wt%、1.9wt%、2wt%中的任一数值或上述任意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值中的任一数值。

17、第一特种丙烯酸酯或第二特种丙烯酸酯是以可再生原材料为基础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低聚物,所述第一特种丙烯酸酯及第二特种丙烯酸酯独立地选自生物基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生物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生物基甲基丙烯酸十三碳烷基酯、生物基甲基丙烯酸十七碳烷基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选择产品系列,例如,第一特种丙烯酸酯或第二特种丙烯酸酯包括sarbio 5201、sarbio 5400、sarbio6100、sarbio 6105、sarbio 5102中的至少一种。

18、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低聚物及第二低聚物独立地选自官能度为2-6的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和/或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所述第一低聚物及第二低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为50~120℃。

19、优选地,所述第一低聚物及第二低聚物独立地选自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聚酯丙烯酸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包括官能度为2-4的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tg为50℃~100℃,更优选50℃~80℃。

2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稀释单体及第二稀释单体独立地选自2官能度或以上的丙烯酸酯。

22、优选地,第一稀释单体及第二稀释单体独立地选自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dpgda)、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中的至少一种。

23、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乳酸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复合膜依次包括第一底涂层、聚乳酸基膜、第二底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种丙烯酸酯及第二特种丙烯酸酯独立地选自生物基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生物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生物基甲基丙烯酸十三碳烷基酯、生物基甲基丙烯酸十七碳烷基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聚物及第二低聚物独立地选自官能度为2-6的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和/或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所述第一低聚物及第二低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为50℃~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乳酸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包括官能度为2-4的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Tg为50℃~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稀释单体及第二稀释单体独立地选自2官能度或以上的丙烯酸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包括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引发剂及第二光引发剂独立地选自2-羟基-2-甲基苯丙酮、1-羟环己基苯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平剂及第二流平剂独立地选自丙烯酸酯类流平剂和/或聚醚改性有机硅类流平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及第二有机溶剂独立地选自体积比为1:(1.5~2.5)的酯类溶剂和酮类溶剂的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基膜厚度为25~250μm,所述第一底涂层的厚度为1~2μm,所述第二底涂层的厚度为1~2μ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乳酸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复合膜依次包括第一底涂层、聚乳酸基膜、第二底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种丙烯酸酯及第二特种丙烯酸酯独立地选自生物基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生物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生物基甲基丙烯酸十三碳烷基酯、生物基甲基丙烯酸十七碳烷基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聚物及第二低聚物独立地选自官能度为2-6的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和/或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所述第一低聚物及第二低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为50℃~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乳酸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包括官能度为2-4的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tg为50℃~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稀释单体及第二稀释单体独立地选自2官能度或以上的丙烯酸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杰麦启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