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压涡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从动锥壶轮机以及绿环空调高压涡轮机构。主要用于“绿环空调”等需要将高压空气能量转化成其它能量的应用场景。
技术介绍
1、专利申请号为2021113567369、2021113580630、2021113567373等公开的“绿环空调”项目已在清华大学通过仿真数理研究(可提供研发报告)。
2、在给“绿环空调”项目配备其高压涡轮机构并进行数理研究后发现:
3、1)找不到与“绿环空调”结构适配的高压涡轮机构,如一定要使用现有的高压涡轮机构,则需要对“绿环空调”结构进行大改动,有背初衷、得不偿失;
4、2)由于第1点原因,在原来的“绿环空调”设计方案里,采用现有的通用技术,针对“绿环空调”的特点设计了专用的高压涡轮机构。但在能量转化效率上依然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
5、在高压涡轮机构的前端“高压涡轮机”的气体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一般在75%左右,主要能量损失为涡轮与壳罩之间气体泄漏、撞击约-15%,尾部涡流约-5%,其它损失约-5%。在高压涡轮机构的后端“从动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从动锥壶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锥型涡壳(1)和气动锥壶涡轮(2);所述第一锥型涡壳(1)内设有气动锥壶涡轮腔(13),第一锥型涡壳(1)上设有与气动锥壶涡轮腔(13)切线连接的压力气体出口(14);所述气动锥壶涡轮(2)包括涡轮动力输入轴(21),涡轮动力输入轴(21)上沿其轴向依次设有涡流吸气旋叶(28)、第一涡轮锥壶体(24)和涡轮离心叶轮(22)且三者中部沿气流方向依次连通;第一涡轮锥壶体(24)内还设有连体叶轮(26);涡轮离心叶轮(22)位于气动锥壶涡轮腔(13)内;涡流吸气旋叶(28)为多块且绕涡轮动力输入轴(21)布置,相邻涡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动锥壶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锥型涡壳(1)和气动锥壶涡轮(2);所述第一锥型涡壳(1)内设有气动锥壶涡轮腔(13),第一锥型涡壳(1)上设有与气动锥壶涡轮腔(13)切线连接的压力气体出口(14);所述气动锥壶涡轮(2)包括涡轮动力输入轴(21),涡轮动力输入轴(21)上沿其轴向依次设有涡流吸气旋叶(28)、第一涡轮锥壶体(24)和涡轮离心叶轮(22)且三者中部沿气流方向依次连通;第一涡轮锥壶体(24)内还设有连体叶轮(26);涡轮离心叶轮(22)位于气动锥壶涡轮腔(13)内;涡流吸气旋叶(28)为多块且绕涡轮动力输入轴(21)布置,相邻涡流吸气旋叶(28)外缘之间构成吸风口(2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动锥壶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锥壶涡轮腔(13)内位于涡轮离心叶轮(22)外侧设有涡道喷口(16),涡道喷口(16)与气动锥壶涡轮腔(13)内的环形风道连通,环形风道连通与压力气体出口(14)之间通过压气涡道(15)连通;压力气体出口(14)处连接有单向锥阀(1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动锥壶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吸气旋叶(28)上远离第一涡轮锥壶体(24)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涡轮盖板(27);涡轮离心叶轮(22)上远离第一涡轮锥壶体(24)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涡轮盖板(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从动锥壶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型涡壳(1)上设有第一轴承座(111),第一轴承座(111)上设有与气动锥壶涡轮腔(13)连通的第一轴承腔(1114),第一轴承腔(1114)内设有与第二涡轮盖板(23)相接触的第一轴承(5);第一轴承座(111)上设有与第一轴承腔(1114)连通的第一轴孔(1111),所述涡轮动力输入轴(21)穿过第一轴承(5)和第一轴孔(1111);第一轴孔(1111)中部侧壁上设有第一润滑腔(1112),第一润滑腔(1112)与第一轴承座(111)外壁之间通过第一注油孔(111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从动锥壶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型涡壳(1)包括与第一涡轮锥壶体(24)转动配合的第一锥壶壳体(121);第一锥壶壳体(121)的内端面与第一涡轮锥壶体(24)的外端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环(6);第一密封环(6)为聚四氟乙烯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动锥壶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涡轮锥壶体(24)的横截面尺寸自涡流吸气旋叶(28)向涡轮离心叶轮(22)方向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动锥壶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吸气旋叶(28)、连体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昭达,景晓辉,梁志文,谭磊,刘明,韩丙福,韩亚东,代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信稳能控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