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6681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20:5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筒,连接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座,连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轴,安装轴依次贯穿连接座、连接筒和防护座并延伸至防护座的内部,安装轴的表面通过承载件设置有动接触片,承载件的底部且与安装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接触弹簧,本技术涉及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技术领域。该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在不断开触头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对接触弹簧的预紧力进行调节,大大降低了调试的工作量,操作调试方便,省时省力,有效降低了设备调试的时间成本,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具体为一种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


技术介绍

1、根据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06158517 a高压直流密封接触器动触头结构,主要包括第一动接触片、动触点、第一上衬套、电磁驱动系统、第二上衬套、第一触头弹簧和支撑垫圈,各件通过铆接和紧固件及对应固定孔依次连接;该触头结构采用两路双断点结构,还包括有一个设于第一动接触片下方的第二动接触片,一个设于第二动接触片上的支撑调节垫圈和一个设于第一触头弹簧外的第二触头弹簧1;所述第一动接触片和第二动接触片呈双“j”形。现有的高压直流密封接触器动触头结构,例如上述技术中只能在触头断开的情况下才能调节触头弹簧的预紧力,需要操作者根据经验反复断开触头进行调节测试,才能将触头弹簧的预紧力调试到合适的大小,费时费力,不仅不方便调节,时间成本较高,而且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解决了现有的高压直流密封接触器动触头结构,只能在触头断开的情况下才能调节触头弹簧的预紧力,需要操作者根据经验反复断开触头进行调节测试,才能将触头弹簧的预紧力调试到合适的大小,费时费力,不仅不方便调节,时间成本较高,而且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较高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依次贯穿连接座、连接筒和防护座并延伸至防护座的内部,所述安装轴的表面通过承载件设置有动接触片,所述承载件的底部且与安装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接触弹簧,所述接触弹簧的底端与连接筒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动接触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触点,所述安装轴的表面且位于动接触片的上方螺纹连接有锁紧螺帽。

3、优选的,所述承载件包括第一承载环,所述第一承载环套设在安装轴的表面并与安装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载环的底部且位于安装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承载筒。

4、优选的,所述承载筒远离第一承载环的一端贯穿防护座和连接筒并延伸至连接筒的内部,所述承载筒位于连接筒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承载环,所述第二承载环的底部与接触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载环与安装轴滑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筒,所述第一调节筒与连接座的顶部转动连接并套设在安装轴的表面,所述第一调节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筒。

6、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的顶部与接触弹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环与连接筒的内壁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贯穿连接筒并延伸至连接筒的内部,所述调节杆位于连接筒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第一调节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蜗杆相适配的蜗轮。

8、有益效果

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该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通过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筒,第一调节筒与连接座的顶部转动连接并套设在安装轴的表面,第一调节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筒,第二调节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环,调节环的顶部与接触弹簧固定连接,调节环与连接筒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筒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一端贯穿连接筒并延伸至连接筒的内部,调节杆位于连接筒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第一调节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蜗杆相适配的蜗轮,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在不断开触头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对接触弹簧的预紧力进行调节,大大降低了调试的工作量,操作调试方便,省时省力,有效降低了设备调试的时间成本,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11、(2)、该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通过承载件包括第一承载环,第一承载环套设在安装轴的表面并与安装轴滑动连接,第一承载环的底部且位于安装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承载筒,承载筒远离第一承载环的一端贯穿防护座和连接筒并延伸至连接筒的内部,承载筒位于连接筒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承载环,第二承载环的底部与接触弹簧固定连接,第二承载环与安装轴滑动连接,通过承载件件的设置与锁紧螺帽配合,方便对动接触点的位置进行安装限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包括连接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筒(2),所述连接筒(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座(3),所述连接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轴(4),所述安装轴(4)依次贯穿连接座(1)、连接筒(2)和防护座(3)并延伸至防护座(3)的内部,所述安装轴(4)的表面通过承载件(5)设置有动接触片(7),所述承载件(5)的底部且与安装轴(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接触弹簧(8),所述接触弹簧(8)的底端与连接筒(2)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6),所述动接触片(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触点(9),所述安装轴(4)的表面且位于动接触片(7)的上方螺纹连接有锁紧螺帽(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5)包括第一承载环(51),所述第一承载环(51)套设在安装轴(4)的表面并与安装轴(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载环(51)的底部且位于安装轴(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承载筒(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筒(52)远离第一承载环(51)的一端贯穿防护座(3)和连接筒(2)并延伸至连接筒(2)的内部,所述承载筒(52)位于连接筒(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承载环(53),所述第二承载环(53)的底部与接触弹簧(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载环(53)与安装轴(4)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6)包括第一调节筒(61),所述第一调节筒(61)与连接座(1)的顶部转动连接并套设在安装轴(4)的表面,所述第一调节筒(61)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筒(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筒(6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环(63),所述调节环(63)的顶部与接触弹簧(8)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环(63)与连接筒(2)的内壁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2)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调节杆(64),所述调节杆(64)的一端贯穿连接筒(2)并延伸至连接筒(2)的内部,所述调节杆(64)位于连接筒(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65),所述第一调节筒(6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蜗杆(65)相适配的蜗轮(6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包括连接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筒(2),所述连接筒(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座(3),所述连接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轴(4),所述安装轴(4)依次贯穿连接座(1)、连接筒(2)和防护座(3)并延伸至防护座(3)的内部,所述安装轴(4)的表面通过承载件(5)设置有动接触片(7),所述承载件(5)的底部且与安装轴(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接触弹簧(8),所述接触弹簧(8)的底端与连接筒(2)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6),所述动接触片(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触点(9),所述安装轴(4)的表面且位于动接触片(7)的上方螺纹连接有锁紧螺帽(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5)包括第一承载环(51),所述第一承载环(51)套设在安装轴(4)的表面并与安装轴(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载环(51)的底部且位于安装轴(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承载筒(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分子电池的纳米碳高压直流接触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筒(52)远离第一承载环(51)的一端贯穿防护座(3)和连接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诗程晨沈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英希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