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备,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电力设备的壳体及光伏逆变器。
技术介绍
1、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之一,具体地,光伏逆变器包括电气组件和外壳,其中,外壳包括箱体和盖体,箱体和盖体配合围设成气密性良好的容纳空间,电气组件设置于该气密性良好的容纳空间中,从而使光伏逆变器满足防水、防尘等需求。然而,光伏逆变器通常内部有较多电解电容器件,异常情况下电解液气化产生大量可燃气体,易燃易爆,现有结构的缺点在于,当异常情况发生爆炸时壳体中的压力瞬间剧增,强大的压力作用会使盖体脱离箱体而飞出,容易伤及周边人员及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设备壳体及光伏逆变器,能够改善现有的光伏逆变器当壳体中的压力瞬间剧增时,盖体容易飞脱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设备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板、盖体、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沿第一方向所述底壳和所述盖体相对排列,沿第二方向所述两个第一侧板相对排列,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相对排列,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其中:
3、所述盖体与所述两个第一侧板中至少一个采用第一固定方式连接,所述盖体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中至少一个采用第二固定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方式的紧固力不同于所述第二固定方式的紧固力。
4、该方案中,盖体在受到较大压力作用时,能够产生形变能够吸收一定能量,同时,盖体被顶起一定距离后,壳体的内部与外界环境连通,从而能够起到泄压作用,使得壳体
5、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第一侧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
6、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方式的紧固力小于所述第二固定方式的紧固力,从而使得盖体既能够与第二侧板可靠连接,又能够在壳体内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与第一侧板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吸能、泄压。
7、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方式的紧固力大于所述第二固定方式的紧固力。
8、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所述两个第一侧板和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相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气组件,其中:
9、每个所述第一侧板分别通过第三固定方式连接所述两个第二侧板,所述底板分别通过所述第三固定方式连接所述两个第一侧板和所述两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固定方式或所述第二固定方式的紧固力中至少一个小于所述第三固定方式的紧固力。从而在壳体中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盖体在容纳腔完好的情况下产生形变并与对应的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之间形成缝隙,起到吸能、泄压作用。
10、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固定方式包括焊接或一体成型,所述两对侧板依次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相邻两侧板之间以及各侧板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更强。
11、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方式包括多个第一固定单元,每个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螺钉、第一螺母和第一垫片,所述第一螺母用于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钉;
12、所述第二固定方式包括多个第二固定单元,每个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螺钉、第二螺母、加强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二螺母用于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钉。
13、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第一侧板中至少一个包括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排列于所述壳体外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盖体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翻边结构的投影,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多个第一通孔依次间隔排列于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其中:
14、每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翻边结构,每个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容纳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单元的所述第一螺钉,所述一个第一固定单元的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一垫片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螺钉,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垫片、所述盖体、所述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一螺母依次层叠排列。
15、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中至少一个包括第二翻边结构,所述第二翻边结构排列于所述壳体外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盖体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翻边结构的投影,所述第二翻边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多个第二通孔依次间隔排列,其中:
16、每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翻边结构,每个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容纳一个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的所述第二螺钉,所述一个第二固定单元的所述第二螺母、所述第二垫片、所述加强片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螺钉,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垫片、所述盖体、所述第二翻边结构、所述加强片和所述第二螺母依次层叠排列。加强片的设置能够减小第二通孔附近的局部应力,降低第二螺母产生背离底板方向位移的趋势、保证盖体与第二翻边结构之间的可靠连接。
17、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盖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翻边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个所述第三翻边结构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翻边结构或所述第二翻边结构。
18、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第三翻边结构包括多个第四通孔,其中:
19、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个所述第四通孔贯穿一个所述第三翻边结构,所述每个所述第四通孔的投影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的投影或一个所述第二通孔的投影相重叠。
20、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两个第一侧板、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的接合处,以实现盖体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之间的密封,从而起到防水防尘效果。
21、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圈的内侧表面设有导电层,所述盖体通过所述导电层导电连接所述两个第一侧板、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从而使得盖体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的emc屏蔽效果更好。
2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逆变器,该光伏逆变器包括电气组件和上述任一用于电力设备的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电气组件,所述电气组件包括多个功率管。该光伏逆变器能够降低盖体飞脱的可能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力设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盖体、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沿第一方向所述底板和所述盖体相对排列,沿第二方向所述两个第一侧板相对排列,沿第三方向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相对排列,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侧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方式的紧固力小于所述第二固定方式的紧固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方式的紧固力大于所述第二固定方式的紧固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所述两个第一侧板和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相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气组件,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方式包括焊接或一体成型,所述两对侧板依次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方式包括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侧板中至少一个包括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排列于所述壳体外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盖体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翻边结构的投影,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多个第一通孔依次间隔排列于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中至少一个包括第二翻边结构,所述第二翻边结构排列于所述壳体外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盖体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翻边结构的投影,所述第二翻边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多个第二通孔依次间隔排列,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翻边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个所述第三翻边结构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翻边结构或所述第二翻边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三翻边结构包括多个第四通孔,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两个第一侧板、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的接合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内侧表面设有导电层,所述盖体通过所述导电层导电连接所述两个第一侧板、所述两个第二侧板。
14.一种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气组件和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用于电力设备的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电气组件,所述电气组件包括多个功率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力设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盖体、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沿第一方向所述底板和所述盖体相对排列,沿第二方向所述两个第一侧板相对排列,沿第三方向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相对排列,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侧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方式的紧固力小于所述第二固定方式的紧固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方式的紧固力大于所述第二固定方式的紧固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所述两个第一侧板和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相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气组件,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方式包括焊接或一体成型,所述两对侧板依次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方式包括多个第一固定单元,每个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螺钉、第一螺母和第一垫片,所述第一螺母用于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侧板中至少一个包括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超,梁承琛,刘林,张明元,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