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池用包装材料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电池用包装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5949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用包装材料。课题是向电池用包装材料表面赋予保护胶带不会非本意地剥落并且能够不残留胶带的粘合剂地剥离这样相反的特性。解决手段为电池用包装材料,其具有基材层、热熔接性树脂层、配设于这两个层之间的阻隔层和在基材层的外侧作为最外层的基材保护层,基材保护层包含粘结剂树脂和作为固体微粒的软质树脂微粒、硬质树脂微粒及无机微粒,基于JIS Z 8844:2019测得的软质树脂微粒的变形强度为2MPa以上且小于20MPa,硬质树脂微粒的变形强度为20MPa~100MPa,无机微粒的破坏强度为500MPa~2000MPa,基材保护层中固体微粒的合计含有率为30质量%~50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中使用的电池、电容器、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夜间电力蓄电用途中使用的电池、电容器等蓄电装置用的包装材料。


技术介绍

1、在电池的制造工序中,若在作为壳体材料的包装材料的表面产生损伤,则损害制品的外观。为了防止这样的制造过程中的外观不良的产生,采取了预先在包装材料上贴附保护胶带、在制造工序结束后将保护胶带剥离这样的对策。前述保护胶带需要在制造工序中不会剥落的密合性,但若强劲地粘接,则在剥离后保护胶带的粘合剂有时残留于包装材料。另外,在表面层叠含有炭黑的着色层而得到的包装材料中,有时着色层也与保护胶带一起剥离。

2、对于这样的与保护胶带相关的问题,以往,针对保护胶带的剥离后的残胶而利用保护胶带的粘合力进行了应对(参见专利文献1)。另外,针对着色层的剥离而提出了增强着色层的技术(参见专利文献2)。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55364号公报

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068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2、然而,专利文献1的技术并非包装材料中的残胶的防止对策。另外,专利文献2的技术不能针对最外层并非含有炭黑的着色层的包装材料来解决残胶的问题。

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4、鉴于上述的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向电池用包装材料的表面赋予保护胶带不会非本意地剥落、并且能够不残留胶带的粘合剂地剥离这样的相反的特性;以及,防止由于胶带的粘合剂残留而导致外观变差。

5、即,本专利技术具有下述[1]~[11]所述的构成。

6、[1]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基材层、热熔接性树脂层、配设于这两个层之间的阻隔层、和在前述基材层的外侧作为最外层的基材保护层,所述电池用包装材料中,

7、前述基材保护层包含粘结剂树脂、和作为固体微粒的软质树脂微粒、硬质树脂微粒及无机微粒,

8、基于jis z 8844:2019微小粒子的破坏强度及变形强度的测定方法测得的、前述软质树脂微粒的变形强度为2mpa以上且小于20mpa,前述硬质树脂微粒的变形强度为20mpa~100mpa,前述无机微粒的破坏强度为500mpa~2000mpa,

9、前述基材保护层中的固体微粒的合计含有率为30质量%~50质量%。

10、[2]如前项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前述软质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为5μm~20μm,前述硬质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μm~15μm,前述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μm~5μm。

11、[3]如前项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前述基材保护层中的软质树脂微粒的含有率为1质量%~10质量%,硬质树脂微粒的含有率为1质量%~20质量%,无机微粒的含有率为20质量%~40质量%。

12、[4]如前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前述软质树脂微粒为选自聚乙烯蜡、聚丙烯蜡、聚乙烯树脂珠、氨基甲酸酯树脂珠中的至少1种。

13、[5]如前项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前述硬质树脂微粒为选自聚四氟乙烯蜡、丙烯酸树脂珠、聚苯乙烯树脂珠、氟树脂珠中的至少1种。

14、[6]如前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前述无机微粒为选自二氧化硅、氧化铝、高岭土、氧化钙、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硅酸钙中的至少1种。

15、[7]如前项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前述粘结剂树脂为选自丙烯酸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苯氧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四氟烯烃系树脂中的至少1种。

16、[8]如前项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在前述基材保护层及/或基材层中含有着色剂。

17、[9]如前项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前述阻隔层与基材层介由粘接剂层而层叠,在前述基材保护层、基材层、粘接剂层中的至少一个层中含有着色剂。

18、[10]如前项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在前述基材保护层与基材层之间及/或前述基材层与阻隔层之间具有着色层。

19、[11]如前项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前述阻隔层与基材层介由粘接剂层而层叠,在前述基材保护层与基材层之间、前述基材层与粘接剂层之间、前述粘接剂层与阻隔层之间中的至少一种层间具有着色层。

20、专利技术效果

21、对于上述[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而言,由于基材保护层包含粘结剂树脂、和作为固体微粒的硬度不同的软质树脂微粒、硬质树脂微粒、无机微粒,因此,其表面由存在粘结剂树脂的部分和存在3种硬度不同的固体微粒的部分形成。就存在粘结剂树脂的部分而言,保护胶带的粘合剂容易接触而粘接力强,就存在固体微粒的部分而言,粘合剂不易接触而粘接力弱。此外,由于固体微粒存在有硬度不同的3种,因此,也利用固体微粒产生粘接力的强弱。另外,前述固体微粒的合计含有率被规定为30质量%~50质量%,因此,能取得粘接力强的部分的面积与粘接力弱的部分的面积的均衡性,保护胶带能够在必要时保持粘接力、并且在用完后容易地剥离,变得不易产生剥离后的残胶。

22、另外,若电池用包装材料在电池制造的养护工序中被加热加压,则软质树脂微粒及硬质树脂微粒与其变形强度相应地发生软化并变形为扁平,保护胶带密合性变高,变得不易剥离。另一方面,无机微粒因其破坏强度而非常硬,几乎不变形,因此维持易剥离效果,并且防止软质树脂微粒及硬质树脂微粒的显著变形,同时抑制软质树脂微粒及硬质树脂微粒向粘结剂树脂中的埋没。通过使用硬度不同的3种固体微粒,能够抑制由加热加压导致的密合力的上升从而维持易剥离性。

23、根据上述[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由于规定了3种固体微粒的平均粒径,因此,粘合剂剥落的时机错开而不易发生粘合剂的内聚破坏,变得不易产生残胶。

24、根据上述[3]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由于规定了3种固体微粒的含有率,并且配合有较多的无机微粒,因此,在加热加压时阻碍保护胶带的粘合剂与粘结剂树脂的接触的效果大,能够抑制残胶的产生。

25、根据上述[4]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由于所选择的软质树脂微粒在加热加压时的温度容易软化而变形,因此,可相对于保护胶带的粘合剂获得适当的剥离强度。

26、根据上述[5]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由于所选择的硬质树脂微粒受到加热加压时的温度与压力的协同效果而略微变形,因此,与保护胶带的粘合剂的接触面积略微增大而助益于剥离强度。

27、根据上述[6]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由于所选择的无机微粒在加热加压时不易变形,因此,可与保护胶带的粘合剂之间获得适当的剥离强度。

28、根据上述[7]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由于所选择的粘结剂树脂与保护胶带的粘合剂的粘接适应性良好,因此,能够在存在粘结剂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基材层、热熔接性树脂层、配设于这两个层之间的阻隔层、和在所述基材层的外侧作为最外层的基材保护层,所述电池用包装材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所述软质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为5μm~20μm,所述硬质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μm~15μm,所述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μm~5μ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所述基材保护层中的软质树脂微粒的含有率为1质量%~10质量%,硬质树脂微粒的含有率为1质量%~20质量%,无机微粒的含有率为20质量%~40质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所述软质树脂微粒为选自聚乙烯蜡、聚丙烯蜡、聚乙烯树脂珠、氨基甲酸酯树脂珠中的至少1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所述硬质树脂微粒为选自聚四氟乙烯蜡、丙烯酸树脂珠、聚苯乙烯树脂珠、氟树脂珠中的至少1种。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所述无机微粒为选自二氧化硅、氧化铝、高岭土、氧化钙、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硅酸钙中的至少1种。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所述粘结剂树脂为选自丙烯酸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苯氧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四氟烯烃系树脂中的至少1种。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在所述基材保护层及/或基材层中含有着色剂。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所述阻隔层与基材层介由粘接剂层而层叠,在所述基材保护层、基材层、粘接剂层中的至少一个层中含有着色剂。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在所述基材保护层与基材层之间及/或所述基材层与阻隔层之间具有着色层。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所述阻隔层与基材层介由粘接剂层而层叠,在所述基材保护层与基材层之间、所述基材层与粘接剂层之间、所述粘接剂层与阻隔层之间中的至少一种层间具有着色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基材层、热熔接性树脂层、配设于这两个层之间的阻隔层、和在所述基材层的外侧作为最外层的基材保护层,所述电池用包装材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所述软质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为5μm~20μm,所述硬质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μm~15μm,所述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μm~5μ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所述基材保护层中的软质树脂微粒的含有率为1质量%~10质量%,硬质树脂微粒的含有率为1质量%~20质量%,无机微粒的含有率为20质量%~40质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所述软质树脂微粒为选自聚乙烯蜡、聚丙烯蜡、聚乙烯树脂珠、氨基甲酸酯树脂珠中的至少1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所述硬质树脂微粒为选自聚四氟乙烯蜡、丙烯酸树脂珠、聚苯乙烯树脂珠、氟树脂珠中的至少1种。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北圭太郎甲田直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力森诺科包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