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516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幕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包括幕墙本体,幕墙本体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壳一侧,外壳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玻璃外罩,外壳内部活动连接有遮光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遮光装置的第一遮光板、第二遮光板和第一伺服电机的配合来实现对遮光范围上下左右的调节,避免传统百叶窗只能通过叶片的上下转动来调节光线量,无法兼顾左右,导致想要避免光线直射只能通过关闭百叶窗来解决,无法在不大幅度减弱光线量的同时避免光线直射的问题,增加了遮光范围可调节的方式,提高实用性,同时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使用避免人工调节的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幕墙,具体地说是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


技术介绍

1、建筑幕墙是建筑物的外墙护围,由支承结构体系与面板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

2、目前商业楼为了追求美观性,以及保证内部的光线采集,一般会采用玻璃材质的建筑幕墙,同时为了调节室内光线量通常采用百叶窗。当光线直射到室内人员时,会造成一系列危害如睁不开眼、头晕目眩等,而传统百叶窗只能通过叶片的上下转动来调节光线量,无法兼顾左右,无法在不大幅度减弱光线量的同时避免光线直射,导致想要避免光线直射只能通过关闭百叶窗来解决,而直接采用关闭的方法会导致室内变暗,需要点灯从而增加电力成本,同时也会产生隔绝效果,造成室内人员压抑影响工作效率、身心健康等。

3、综上,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通过遮光装置的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第一遮光板上下转动,调节上下遮光区域范围,通过旋转遮光装置带动第二遮光板左右转动调节左右遮光区域范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百叶窗只能通过叶片的上下转动来调节光线量,无法兼顾左右,无法在不大幅度减弱光线量的同时避免光线直射,导致想要避免光线直射只能通过关闭百叶窗来解决,而直接采用关闭的方法会导致室内变暗,需要点灯从而增加电力成本,同时也会产生隔绝效果,造成室内人员压抑影响工作效率、身心健康等问题。

2、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包括幕墙本体,幕墙本体固定连接有外壳,外壳远离幕墙本体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玻璃外罩,外壳内部设置有上下遮光装置和左右遮光装置,上下遮光装置包括第一遮光板,第一遮光板一侧转动连接于外壳,左右遮光装置包括第二遮光板,第二遮光板的一侧转动连接于外壳,且第一遮光板的开合方向和第二遮光板相反。通过第一遮光板的开合方向和第二遮光板相反设置,实现对不同遮光区域范围的调节。

3、优选的,上下遮光装置包括第一蜗轮,第一蜗轮固定连接于第一遮光板,第一蜗轮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蜗杆,第一蜗杆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且第一蜗杆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伺服电机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

4、优选的,左右遮光区域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固定连接于顶板,连接件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第二蜗杆啮合连接有第二蜗轮,第二蜗轮固定连接于第二遮光板,第二蜗杆一端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蜗杆固定连接。

5、优选的,第一遮光板和第二遮光板之间设计有空隙。通过第一遮光板和第二遮光板之间的空隙,防止第二遮光板阻碍第一遮光板转动。

6、优选的,第一遮光板和第二遮光板的数量设置有若干,且第二遮光板的本体面积比第一遮光板的本体面积小。通过第二遮光板的本体面积比第一遮光板的本体面积小,缩短外壳宽度提高美观。

7、优选的,顶板固定连接于外壳,第一涡轮远离第一遮光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外壳。

8、优选的,第二蜗轮远离第二遮光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顶板,连接件的数量设置有若干。

9、优选的,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的数量设置有若干。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的数量与第一遮光板和第二遮光板的数量相匹配,使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转动时能通过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分别让所有的第一遮光板和第二遮光板也转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本专利技术通过上下遮光装置的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第一遮光板上下转动,实现对上下遮光区域的调节。通过上下遮光区域的调节来增加和减弱光线进入量,提高室内环境照明效果。

12、2.本专利技术通过左右遮光装置,当需要足够的光线进入同时光线又直射到室内人员时,可以通过左右遮光区域的调节来改变光线直射角度的同时不减弱光线进入量,解决传统百叶窗只能通过关闭叶片导致室内变暗来避免光线直射的问题,减少长时间点灯增加的电力成本,同时在不刺眼的同时增加房内亮度,提高室内人员工作效率,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幕墙本体(1),所述幕墙本体(1)固定连接有外壳(2),所述外壳(2)远离幕墙本体(1)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玻璃外罩(3),所述外壳(2)内部设置有上下遮光装置(4)和左右遮光装置(5),所述上下遮光装置(4)包括第一遮光板(41),所述所述第一遮光板(41)一侧转动连接于外壳(2)上,所述左右遮光装置(5)包括第二遮光板(51),所述第二遮光板(51)的一侧转动连接于外壳(2)上且与第一遮光板(41)为不同侧,所述第一遮光板(41)的开合方向和第二遮光板(51)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遮光装置(4)包括第一蜗轮(42),所述第一蜗轮(42)固定连接于第一遮光板(41),所述第一蜗轮(42)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蜗杆(43),所述第一蜗杆(43)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44),且第一蜗杆(43)与第二伺服电机(4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4)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4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遮光区域(5)包括连接件(52),所述连接件(52)固定连接于顶板(45),所述连接件(52)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53),所述第二蜗杆(53)啮合连接有第二蜗轮(54),所述第二蜗轮(54)固定连接于第二遮光板(51),所述第二蜗杆(53)一端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5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5)的输出端与第二蜗杆(53)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板(41)和第二遮光板(51)之间设计有空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板(41)和第二遮光板(51)的数量设置有若干,且第二遮光板(51)的本体面积比第一遮光板(41)的本体面积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5)固定连接于外壳(2),所述第一涡轮(42)远离第一遮光板(4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外壳(2)。

7.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轮(54)远离第二遮光板(5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顶板(45),所述连接件(52)的数量设置有若干。

8.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轮(42)和第二蜗轮(54)的数量设置有若干。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幕墙本体(1),所述幕墙本体(1)固定连接有外壳(2),所述外壳(2)远离幕墙本体(1)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玻璃外罩(3),所述外壳(2)内部设置有上下遮光装置(4)和左右遮光装置(5),所述上下遮光装置(4)包括第一遮光板(41),所述所述第一遮光板(41)一侧转动连接于外壳(2)上,所述左右遮光装置(5)包括第二遮光板(51),所述第二遮光板(51)的一侧转动连接于外壳(2)上且与第一遮光板(41)为不同侧,所述第一遮光板(41)的开合方向和第二遮光板(51)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遮光装置(4)包括第一蜗轮(42),所述第一蜗轮(42)固定连接于第一遮光板(41),所述第一蜗轮(42)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蜗杆(43),所述第一蜗杆(43)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44),且第一蜗杆(43)与第二伺服电机(4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4)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4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遮光区域可调节的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遮光区域(5)包括连接件(52),所述连接件(52)固定连接于顶板(45),所述连接件(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军楼孙小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之泽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