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软体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胃肠道修复的可编程软体机器人系统。
技术介绍
1、胃肠道创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患,若处理不当,易造成消化道出血、胃肠道穿孔、胃癌等并发症。另外,胃酸\胃蛋白酶,以及其它的消化液也会侵蚀已经损坏的粘膜,使伤口的症状更加严重。
2、目前,胃肠道创伤的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可能会引起消化道的不良反应,长时间应用也会造成细菌的抗药性,从而影响疗效,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毒副作用。手术治疗多用于消化道出血、穿孔或阻塞等难以用药物控制的消化道损伤,具有较高的治疗风险,且易发生并发症,术后康复时间长。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外,还需要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来辅助治疗胃肠道创伤。
3、软体机器人可以对患者体内的肠胃病变处进行修复,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软体机器人仍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公布号为cn21968058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胶囊机器人,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执行组件及驱动组件,执行组件包括与壳体活动连接的医疗件和固定在医疗件上的第一磁体;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磁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胃肠道修复的可编程软体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囊壳体、软体机器人和磁场驱动模块;所述软体机器人包裹在可食用且可溶于胃部液体的胶囊壳体内,且软体机器人表面设有给药区;所述软体机器人包括微型控制器、微型电池以及若干个软体电磁致动器;每个软体电磁致动器包括外部的软弹性外壳以及嵌入软弹性外壳内部的柔性导电线圈;每个软体电磁致动器均与微型控制器和微型电池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分别控制每个软体电磁致动器的通电情况;所述软体电磁致动器在电流以及磁场驱动模块产生的磁场作用下,产生不同程度受控形变,使得软体机器人通过磁电耦合程序实现运动及形态的可控调节,从而贴合胃肠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胃肠道修复的可编程软体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囊壳体、软体机器人和磁场驱动模块;所述软体机器人包裹在可食用且可溶于胃部液体的胶囊壳体内,且软体机器人表面设有给药区;所述软体机器人包括微型控制器、微型电池以及若干个软体电磁致动器;每个软体电磁致动器包括外部的软弹性外壳以及嵌入软弹性外壳内部的柔性导电线圈;每个软体电磁致动器均与微型控制器和微型电池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分别控制每个软体电磁致动器的通电情况;所述软体电磁致动器在电流以及磁场驱动模块产生的磁场作用下,产生不同程度受控形变,使得软体机器人通过磁电耦合程序实现运动及形态的可控调节,从而贴合胃肠道内非平坦区创伤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胃肠道修复的可编程软体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胶囊壳体的材料采用可食用明胶、淀粉、海藻酸钠、植物纤维素或水溶性多糖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胃肠道修复的可编程软体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弹性外壳的材料采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国勇,张梦帆,吕志豪,刘星月,曲绍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