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具有表面抗凝作用的PICC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具有表面抗凝作用的PICC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4605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表面抗凝作用的PICC导管,其特征在于在PICC导管的表面接枝有磷酸胆碱基团。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对PICC导管进行表面处理,并通过化学反应,共价接枝磷酸胆碱基团,使PICC导管具有抗凝血、抗粘附等性能,降低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置管凝血相关并发症,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表面抗凝作用的picc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1、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catheter),简称picc导管,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该技术可通过大静脉的血流迅速冲稀药物,防止其对血管的刺激,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治疗质量。picc导管是临床常用的静脉通路置管选择,为化疗药物、刺激性药物等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静脉治疗通道。

2、然而,picc导管在使用过程中会增加血栓的发生率,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经常处于高凝状态,并且伴随有异常的凝血机制,如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和血小板增多症,有报道表明肿瘤患者picc置管引起的血栓发生率为25.42%。另有报道,超过2周的picc置管,90%以上可观察到管壁外侧附壁血栓,并进一步向导管远端蔓延,形成血管腔内漂浮血栓,增加血栓脱落,肺栓塞、心梗及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因此,亟需开发picc导管表面抗凝处理及工艺。

3、针对导管等器械的表面抗凝涂层及技术,主要可分为主动抗凝和被动抗凝。主动抗凝是指,将肝素、水蛭素等天然抗凝血物质涂覆于器械表面,出现了如通过制备肝素涂层、导管材料表面修饰改性等来获得具有抗凝血性能导管的方法。被动抗凝是指,通过具有双电性结构材料,如磷酸胆碱、甜菜碱等结构,修饰于器械表面,使其具有抗污、抗粘附的功能,如美敦力公司(medtronic)的具有磷酸胆碱结构涂层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pipelineflex)。

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1987223a公开了一种具备抗菌抗凝功能的picc导管,将抗凝组分肝素接枝到picc导管表面,同时在picc导管表面涂覆抗菌药物,如利福平或呋喃西林等,使得picc导管兼具抗菌抗凝功能,在长期留管过程中,防止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并防止使用过程中的血栓形成;中国技术专利cn208436167u公开了一种抗血栓性双腔picc导管,包括内腔导管和外腔导管,内腔导管尾端具有进药接头,外腔导管前端侧壁均匀设有多个出药孔,可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抗凝给药和溶栓治疗;中国技术专利cn211835733u公开了一种具有肝素涂层的picc导管,在picc导管的外部表面与内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二肝素抗凝涂层,在picc导管植入时,肝素抗凝涂层利用其抗凝血酶ⅲ,来实现对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进行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picc导管内部和外部的血栓形成;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11166800a公开了一种预防血栓作用的中药组合物,通过局部外敷可使picc置管所引起的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中国技术专利cn215875900u公开了一种纳米双抗picc导管,在picc导管的外缓释层的外视面上,以及内缓释层的内视面上分别密布有纳米级通孔,并填充有抗感染和/或抗血栓作用的药物,使该picc导管具有既能够抗感染,又能够抗血栓的双重作用。

5、然而,相对肝素,磷酸胆碱结构具有更佳的热稳定性和耐溶剂性,对常规的灭菌方式(如环氧乙烷等),具有更好的耐受性。目前披露的专利技术,以及上市的产品中,尚无磷酸胆碱结构修饰的抗凝picc导管。

6、针对上述临床的关注点和痛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picc导管的抗凝涂层修饰技术,具体地,通过磷酸胆碱结构对picc导管进行表面修饰,赋予picc导管的表面抗凝及抗粘附性能,在其使用过程中起到抗凝血和抗污作用,进而避免或减少picc导管使用中的凝血相关并发症。更具体地,提供了一种在picc导管上修饰磷酸胆碱结构的方法及相关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表面接枝磷酸胆碱基团的方法,提高picc导管的抗凝效果。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具有表面抗凝作用的picc导管,在picc导管的表面接枝有磷酸胆碱基团。

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前述picc导管的制备方法,将picc导管在通入o2的情况下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然后与含有磷酸胆碱基团的不饱和单体分子进行接枝反应。

5、优选的,含有磷酸胆碱基团的不饱和单体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结构。

6、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含有磷酸胆碱基团的不饱和单体分子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mpc)、1,2-二油酰基-甘油-3-磷酸胆碱(dopc)、1,2-二亚油酰基-甘油-3-磷酸胆碱(dlpc)中的一种或者数种的混合物。

7、优选的,在室温下对picc导管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8、优选的,接枝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h。

9、优选的,接枝反应在含有磷酸胆碱基团的不饱和单体分子的乙醇溶液中进行,不饱和单体分子的体积浓度为10%。

10、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表面抗凝作用的picc导管,通过表面磷酸胆碱结构修饰,起到表面抗凝血、抗粘附作用,在介入人体使用时后,可以减少或避免凝血、血栓等副作用的发生,起到良好的使用效果。磷酸胆碱结构通过共价接枝的方式固定在支架表面,不易脱落,可以在更长时间内起到抗凝作用,降低picc导管表面远期血栓发生的概率,并相应降低导管相关血栓等并发症的可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表面抗凝作用的PICC导管,其特征在于在PICC导管的表面接枝有磷酸胆碱基团。

2.权利要求1所述的PICC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PICC导管在通入O2的情况下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然后与含有磷酸胆碱基团的不饱和单体分子进行接枝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磷酸胆碱基团的不饱和单体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含有磷酸胆碱基团的不饱和单体分子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1,2-二油酰基-甘油-3-磷酸胆碱、1,2-二亚油酰基-甘油-3-磷酸胆碱中的一种或者数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室温下对PICC导管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枝反应的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时间为4~8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枝反应在含有磷酸胆碱基团的不饱和单体分子的乙醇溶液中进行,不饱和单体分子的体积浓度为5~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表面抗凝作用的picc导管,其特征在于在picc导管的表面接枝有磷酸胆碱基团。

2.权利要求1所述的picc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picc导管在通入o2的情况下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然后与含有磷酸胆碱基团的不饱和单体分子进行接枝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磷酸胆碱基团的不饱和单体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含有磷酸胆碱基团的不饱和单体分子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弢程远马凯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