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3941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包括:接收回波信号后,对回波信号依次进行下变频、数字混频和匹配滤波,得到输出信号矢量;计算和波束权矢量、角度差波束权矢量和距离差波束权矢量,并分别对输出信号矢量中的阵元数据进行加权,得到和差波束;基于和差波束,分别生成角度维单脉冲比曲线和距离维单脉冲比曲线;根据输出信号矢量、和波束权矢量以及角度差波束权矢量\距离差波束权矢量,计算角度维和差比\距离维和差比;从角度维单脉冲比曲线中估计远场点目标的角度,从距离维单脉冲比曲线中估计远场点目标的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实现对目标距离的测量,且在工程上也更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雷达信号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


技术介绍

1、目标定位技术不仅在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在雷达信号处理领域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传统的单脉冲测角技术包括相位比测角法、幅度比测角法、均匀圆阵法等,其存在角度分辨率低、抗干扰性能差等问题,导致目标定位的准确性降低;并且,传统相控阵雷达受限于其雷达体制的问题,在抗主瓣干扰、提高目标定位准确性等方面表现欠佳,且难以对目标的距离参数进行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应用于mimo-stca雷达,包括:

3、接收远场点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后,对所述回波信号依次进行下变频、数字混频和匹配滤波,得到输出信号矢量;

4、计算和波束权矢量、角度差波束权矢量和距离差波束权矢量,并分别对所述输出信号矢量中的阵元数据进行加权,得到和差波束;所述和差波束包括:和波束、角度差波束及距离差波束;

5、基于所述和差波束,分别生成角度维单脉冲比曲线和距离维单脉冲比曲线;

6、根据所述输出信号矢量、和波束权矢量以及角度差波束权矢量,计算角度维和差比,并从所述角度维单脉冲比曲线中估计远场点目标的角度;

7、根据所述输出信号矢量、和波束权矢量以及距离差波束权矢量,计算距离维和差比,并从所述距离维单脉冲比曲线中估计远场点目标的距离。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分别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和波束权矢量、角度差波束权矢量及距离差波束权矢量:

9、

10、

11、

12、式中,r0表示雷达距离指向,θ0表示雷达角度指向,a(r0,θ0)表示发射导向矢量,b(θ0)表示接收导向矢量,表示克罗内克积,wθδ=[1,1,…,-1,-1,…,-1]h,h表示共轭转置,⊙表示哈达玛积,aθ(θ0)表示发射角度导向矢量,ar(r0,μδt)表示发射距离导向矢量,μ表示调制斜率,δt表示相邻发射阵元的时延量,wrδ=[1,-1,…,1,-1,…,1,-1]h。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和波束表示为:

14、

15、所述角度差波束表示为:

16、

17、所述距离差波束表示为:

18、

19、式中,v(θ,r,μδt)表示输出信号矢量的阵元数据,θ表示目标角度,r表示目标距离,m、n分别表示所述mimo-stca雷达的发射阵元数及接收阵元数,d表示阵元间距,λ表示波长,j表示虚数单位,c表示光速。

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和差波束,分别生成角度维单脉冲比曲线和距离维单脉冲比曲线的步骤,包括:

21、基于所述角度差波束与所述和波束之比,生成角度维单脉冲比曲线;

22、基于所述距离差波束与所述和波束之比,生成距离维单脉冲比曲线。

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角度差波束与所述和波束之比,生成角度维单脉冲比曲线的步骤,包括:

24、计算所述角度差波束与所述和波束之比,并对得到的角度维和差比取虚部:

25、

26、式中,im表示取虚部,第一比例系数

27、根据所述角度维和差比的虚部f(θ)绘制以角度为横轴、以角度维和差比为纵轴的角度维单脉冲比曲线。

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距离差波束与所述和波束之比,生成距离维单脉冲比曲线的步骤,包括:

29、计算所述距离差波束与所述和波束之比,并对得到的距离维和差比取虚部:

30、

31、式中,im表示取虚部,第二比例系数

32、根据所述距离维和差比的虚部f(r)绘制以距离为横轴、以距离维和差比为纵轴的距离维单脉冲比曲线。

3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输出信号矢量、和波束权矢量以及角度差波束权矢量,计算角度维和差比,并从所述角度维单脉冲比曲线中估计远场点目标的角度的步骤,包括:

34、根据所述输出信号矢量、和波束权矢量以及角度差波束权矢量,计算角度维和差比:

35、

36、式中,y(θ,r)表示输出信号矢量;

37、将所述角度维单脉冲比曲线中与角度维和差比yθ对应的角度,确定为远场点目标的角度。

3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输出信号矢量、和波束权矢量以及距离差波束权矢量,计算距离维和差比,并从所述距离维单脉冲比曲线中估计远场点目标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39、根据所述输出信号矢量、和波束权矢量以及距离差波束权矢量,计算距离维和差比:

40、

41、式中,y(θ,r)表示输出信号矢量;

42、将所述距离维单脉冲比曲线中与距离维和差比yr对应的距离,确定为远场点目标的距离。

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4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利用空时编码阵列雷达的距离-角度相关性,形成三通道和差波束,即和波束、角度差波束及距离差波束,并计算出角度维和距离维的单脉冲比曲线,从而实现对目标角度和距离信息的测量。通过采用空时编码阵的新型波形分集雷达体制,在相邻发射阵元间引入了时延差,不仅能够提升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实现对目标距离的测量,且在工程上也更易于实现。

45、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MIMO-STCA雷达,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和波束权矢量、角度差波束权矢量及距离差波束权矢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和波束表示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和差波束,分别生成角度维单脉冲比曲线和距离维单脉冲比曲线的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角度差波束与所述和波束之比,生成角度维单脉冲比曲线的步骤,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距离差波束与所述和波束之比,生成距离维单脉冲比曲线的步骤,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输出信号矢量、和波束权矢量以及角度差波束权矢量,计算角度维和差比,并从所述角度维单脉冲比曲线中估计远场点目标的角度的步骤,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输出信号矢量、和波束权矢量以及距离差波束权矢量,计算距离维和差比,并从所述距离维单脉冲比曲线中估计远场点目标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mimo-stca雷达,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和波束权矢量、角度差波束权矢量及距离差波束权矢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和波束表示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和差波束,分别生成角度维单脉冲比曲线和距离维单脉冲比曲线的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新体制雷达的角度-距离联合参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角度差波束与所述和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柯章冬昌陈伟全英汇李思佳黄铠杰蔡柏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