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冷端循环冷却的棒状热电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冷端循环冷却的棒状热电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372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59
一种冷端循环冷却的棒状热电转换装置,包括冷却水入口管、冷却水下降段、下腔室、冷却水上升段、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导热套管;冷却水经冷却水入口管进入冷却水下降段,冷却冷却水下降段外壁面后,流经下腔室与冷却水上升段并最终流出热电转换装置;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环绕布置在冷却水下降段的外侧,支承件内部布置有热电转换器件,导热套管环绕布置在支承件外侧,导热套管吸收外界的热量,通过接触导热传递至热电转换器件的热侧,热电转换器件冷侧的热量通过接触导热传递至冷却水下降段外壁面。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冷端循环冷却的结构,实现了对热电转换器件冷侧的持续冷却,增强了热电转换装置应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电转换,具体涉及一种冷端循环冷却的棒状热电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1、热电转换技术能够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可以有效利用地热能、海洋热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也可以利用工业生产及生活中的废热进行发电,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

2、热电转换的基本原理是塞贝克效应,半导体内的载流子在热侧浓度较高,通过扩散移动至冷侧,将一对p型、n型电偶臂连接后,即可在冷侧形成电势差,外接负载后即可产生电流。热电转换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无噪音、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能够将低品位热能转化成电能,此外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场景如太空、深海。

3、最常见的热电转换器件为平板状结构,即温差发电片,单个热电转换器件能够产生的功率相对较小,将许多热电转换器件集成在一起,即可产生可观的电功率。热电转换器件的发电能力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与限制非常大,为提高发电效率需要长期保持较高而稳定的温差,若热电转换装置的冷源和热源均依赖周围环境,且器件两侧温差非常大时,很难维持稳定的温差。此外,与器件相匹配的热能管理对于器件发电能力非常重要,热电转换装置冷源、热源的布置与几何结构直接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端循环冷却的棒状热电转换装置,通过循环流动的冷却水为热电转换装置提供稳定的冷源,降低热电转换装置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热电转换装置布置、应用的灵活性。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冷端循环冷却的棒状热电转换装置,所述热电转换装置整体呈棒状,包括冷却水入口管1、冷却水下降段2、下腔室3、冷却水上升段4、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和导热套管6;所述冷却水上升段4为管状结构,位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最内部,下侧开口与下腔室3相连通;冷却水下降段2为套管,套接在冷却水上升段4外部;所述下腔室3上侧开口处,内侧圆形区域与冷却水上升段4相连,外侧环形区域与冷却水下降段2的下侧开口相连;所述冷却水下降段2的顶部封闭,靠近顶部的两侧分别与冷却水入口管1相连形成冷却水循环;所述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环绕布置在冷却水下降段2的外侧,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的内侧表面紧贴冷却水下降段2的外侧表面,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的外侧表面紧贴导热套管6的内侧表面;所述导热套管6为圆筒形,环绕布置在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的外侧;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上设置有多个热电转换器件,导热套管6吸收的热量通过接触导热的方式,传递至所述热电转换器件的热侧,热电转换器件利用两侧存在的温差进行发电。

4、所述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包括外支承板7、内支承板8和支承柱9;所述外支承板7与内支承板8上均匀布置有尺寸相等的方形孔,方形孔内放置有热电转换器件;所述支承柱9均匀布置在外支承板7与内支承板8之间的间隙内。

5、所述热电转换器件为半导体温差发电片,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厚度比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的总厚度小0.2-0.3mm,在半导体温差发电片与冷却水下降段2或导热套管6之间的间隙中填充导热硅脂。

6、所述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沿轴向的两端封闭。

7、所述冷却水入口管1共两根,呈水平对称布置;

8、所述下腔室3为椭球形结构。

9、本专利技术在热电转换装置的冷端增加循环冷却水,通过冷却水的对流换热实现对热电转换器件冷侧的持续冷却,即可消除装置冷源对环境的依赖性。此外将整体的热电转换装置设计为棒状,装置可以从各个方向接收环境的热量,能够根据需求实现在有限空间中的灵活布置,且能够以不同种类的能量作为热源,如太阳能、高温流体的内能等,极大提高了应用的灵活性。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备如下优点:

10、1、本专利技术的热电转换装置,在冷端采用循环水进行冷却,能够为热电转换器件提供稳定的冷源,减小热电转换装置在应用时对环境温度条件的依赖性,增加热电转换装置布置的灵活性。

11、2、本专利技术的热电转换装置,装置主体为棒状结构,热侧为圆筒形的导热套管,能够有效吸收来自环境中各个方向的热量,提高热电转换装置的适用性。

12、3、本专利技术的热电转换装置,采用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安装温差发电片,增加了热电转换装置的承压能力,使其适用于冷热端压差较大的情况。

13、4、本专利技术的热电转换装置,内部均匀布置有大量的温差发电片,有效提高了热电转换装置的发电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端循环冷却的棒状热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整体呈棒状,包括冷却水入口管(1)、冷却水下降段(2)、下腔室(3)、冷却水上升段(4)、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和导热套管(6);所述冷却水上升段(4)为管状结构,位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最内部,下侧开口与下腔室(3)相连通;冷却水下降段(2)为套管,套接在冷却水上升段(4)外部;所述下腔室(3)上侧开口处,内侧圆形区域与冷却水上升段(4)相连,外侧环形区域与冷却水下降段(2)的下侧开口相连;所述冷却水下降段(2)的顶部封闭,靠近顶部的两侧分别与冷却水入口管(1)相连形成冷却水循环;所述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环绕布置在冷却水下降段(2)的外侧,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的内侧表面紧贴冷却水下降段(2)的外侧表面,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的外侧表面紧贴导热套管(6)的内侧表面;所述导热套管(6)为圆筒形,环绕布置在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的外侧;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上设置有多个热电转换器件,导热套管(6)吸收的热量通过接触导热的方式,传递至所述热电转换器件的热侧,热电转换器件利用两侧存在的温差进行发电。

<p>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端循环冷却的棒状热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包括外支承板(7)、内支承板(8)和支承柱(9);所述外支承板(7)与内支承板(8)上均匀布置有尺寸相等的方形孔,方形孔内放置有热电转换器件;所述支承柱(9)均匀布置在外支承板(7)与内支承板(8)之间的间隙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端循环冷却的棒状热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器件为半导体温差发电片,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厚度比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的总厚度小0.2-0.3mm,在半导体温差发电片与冷却水下降段(2)或导热套管(6)之间的间隙中填充导热硅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端循环冷却的棒状热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沿轴向的两端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端循环冷却的棒状热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入口管(1)共两根,呈水平对称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端循环冷却的棒状热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室(3)为椭球形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端循环冷却的棒状热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整体呈棒状,包括冷却水入口管(1)、冷却水下降段(2)、下腔室(3)、冷却水上升段(4)、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和导热套管(6);所述冷却水上升段(4)为管状结构,位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最内部,下侧开口与下腔室(3)相连通;冷却水下降段(2)为套管,套接在冷却水上升段(4)外部;所述下腔室(3)上侧开口处,内侧圆形区域与冷却水上升段(4)相连,外侧环形区域与冷却水下降段(2)的下侧开口相连;所述冷却水下降段(2)的顶部封闭,靠近顶部的两侧分别与冷却水入口管(1)相连形成冷却水循环;所述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环绕布置在冷却水下降段(2)的外侧,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的内侧表面紧贴冷却水下降段(2)的外侧表面,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的外侧表面紧贴导热套管(6)的内侧表面;所述导热套管(6)为圆筒形,环绕布置在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的外侧;热电转换器件支承件(5)上设置有多个热电转换器件,导热套管(6)吸收的热量通过接触导热的方式,传递至所述热电转换器件的热侧,热电转换器件利用两侧存在的温差进行发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军韩梓超章静田文喜苏光辉秋穗正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