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碱驱油用醇酰胺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属于胶体与界面化学技术 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原油消费量急剧增加, 2008年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突破50 %。另一方面,新油田的发现越来越困难,因此对老油田 采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已经成为我国原油稳产高产的战略措施。对一个新油田,当打井成功后,原油在地层压力下从油井喷出,称为一次采油。随 着原油的喷出,地层压力逐渐降低,产量下降,这时通过注水可以增加地层压力,进一步采 出部分原油,称为二次采油。一次和二次采油能采出地下石油储量的30% 40%左右,而 60% 70%的原油仍残留地下。剩下的残余油通常被圈捕在多孔岩石的孔隙中,由于毛细 作用在常规注水压力下难以流出。在水驱以后采用的任何新技术统称为三次采油技术,包 括热力驱(降低原油粘度,适用于高粘原油)、混相驱油、化学驱等。其中化学驱是通过注 入化学剂,如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通过降低原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 性、提高扫油效率等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试验表明,化学驱通常可在水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采收率15%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醇酰胺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类表面活性剂由脂肪酸单乙醇酰胺加成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得到: R-*-NHCH↓[2]CH↓[2]OH-m(CH↓[3]***H↓[2])+n(***H↓[2]*R-*-NHCH↓[2]CH↓[2]O(*HCH↓[2]O)↓[m](CH↓[2]CH↓[2]O)↓[n]H 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9~17的长链烷基;加成的环氧丙烷数m为0~10,加成的环氧乙烷数n为0~20,m、n不同时为0; 通过将其与重烷基苯磺酸盐和/或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醇酰胺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摩尔分数≥0.5,溶于大庆油田地层水或模拟地层水,地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正刚,宋红星,于俊杰,蒋建中,王峰,张天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