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343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56
本技术公开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减震器的第一端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传动组件的第一端与减震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发电机包括发电机转子和发电机定子,发电机转子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传动组件的第二端,发电机转子的第二端设置安装部;离合器包括离合器主动端和离合器被动端,离合器主动端固定设置在发电机转子的安装部;第一输出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离合器被动端;驱动电机包括驱动电机转子和驱动电机定子,驱动电机转子与第一输出轴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设置在发电机和驱动电机之间,第一齿轮和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传动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差速器与第二传动组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载混合动力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混动车型专用的变速箱为实现驱动电机足够大的减速比,导致结构体积较大,前舱布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减震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包括发电机转子和发电机定子,所述发电机转子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第二端,所述发电机转子的第二端设置安装部;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离合器主动端和离合器被动端,所述离合器主动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发电机转子的安装部;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被动端;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驱动电机转子和驱动电机定子,所述驱动电机转子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发电机共轴设置;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发电机和所述驱动电机之间,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动力输入轴、行星排和第二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入轴的第一端与所述减震器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的第二端与所述行星排的行星排支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行星排支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行星排的行星排行星轮,所述行星排行星轮与所述行星排太阳轮啮合,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行星排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所述动力输入轴共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三输出轴、双联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输出轴与所述双联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双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动力输入轴、行星排和第二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入轴的第一端与所述减震器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的第二端与所述行星排的行星排支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行星排支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行星排的行星排行星轮,所述行星排行星轮与所述行星排太阳轮啮合,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行星排太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所述动力输入轴共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三输出轴、双联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输出轴与所述双联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双联齿轮的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双联齿轮的输出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差速器的外壳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三输出轴、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三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差速器的外壳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州雷强刘永明苗芮姜雲崧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