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3342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包括:气化炉本体和气固分离装置,所述气固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气化炉本体内,所述气化炉本体外设有返料横管,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下端连接返料立管,所述返料立管底端连通所述返料横管,且所述气化炉本体上开设有除尘气出口,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上开设有含尘气进口,所述气化炉本体内下部设有布气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过将气固分离装置内置,由外循环改进为内循环,减少高温承压设备数量,降低流化气化装置框架高度,节约投资,消除高温设备直连带来的系统结构热应力问题,特别是加压情况下的结构热应力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气化,尤其涉及一种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


技术介绍

1、前流化床气化返料系统是在气化炉含尘合成气出口外部设置旋风分离器,被旋风分离器补集的细粉颗粒从旋风底部通过一段满足堆料高度来实现与炉底部压差达到平衡的料腿,再经过j形阀或者n形阀等形式返回气化炉内部高温区继续参加气化反应。这种由气化炉顶部——旋风分离——料腿——返料阀——气化炉底部建立的外循环返料系统势必会造成气化装置框架高,建筑结构投资成本高;外循环系统均为高温设备的刚性直连,需控制高温设备的金属壁温的温差在一定的范围,否则超出温差范围会引发系统变形不协调而产生巨大的热应力,对运行过程中的各部位温差控制要求高。返料阀目前主流为j形或者n形结构,返料阀需要通过料腿的堆料高度来实现与炉底部压差达到一定平衡,在此压差平衡下,借助返料阀的流化风松动固体颗粒实现自然循环返料,此种基于压差平衡建立的自然循环返料系统对炉内的压力波动抵抗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流化床气化技术工程化中框架结构高、设备投资大、系统运行要求控制准、返料循环系统的结构热稳定性差、系统操作稳定性低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包括:气化炉本体和气固分离装置,所述气固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气化炉本体内,所述气化炉本体外设有连通所述气化炉本体内的返料横管,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下端连接返料立管,所述返料立管底端延伸至所述气化炉本体外并连通所述返料横管,且所述气化炉本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除尘气出口,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气化炉本体内的含尘气进口,所述气化炉本体内下部设有布气板。

2、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气固分离装置顶端通过吊环连接于所述气化炉本体顶端内壁上。

3、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上设有支座,且所述气化炉本体内的所述支座对应处设有托板,所述托板用于支撑所述支座。

4、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气固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部的圆柱形筒体和下部的锥形料斗,所述壳体由金属管绕制而成。

5、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气固分离装置偏心设置于所述气化炉本体内,且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所述含尘气进口侧与所述气化炉本体内壁的距离大于另一侧与所述气化炉本体内壁的距离。

6、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含尘气进口的进气方向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外壁相切。

7、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气化炉本体外壁上设有气化炉返料下降管,所述气化炉返料下降管顶端连通所述返料立管,所述气化炉返料下降管底端连通所述返料横管。

8、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返料横管外侧端设有连通所述返料横管内腔的输送气管,所述返料横管的内侧端设有连通所述气化炉本体内腔的物料导流口。

9、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物料导流口设置于所述布气板的下方,并通过一高温耐磨输送管连接于所述布气板上。

10、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物料导流口设置于所述布气板的上方。

11、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物料导流口为所述气化炉本体侧开口大于所述返料横管侧的喇叭状。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过将气固分离装置内置,由外循环改进为内循环,减少高温承压设备数量,降低流化气化装置框架高度,节约投资,消除高温设备直连带来的系统结构热应力问题,特别是加压情况下的结构热应力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化炉本体和气固分离装置,所述气固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气化炉本体内,所述气化炉本体外设有连通所述气化炉本体内的返料横管,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下端连接返料立管,所述返料立管底端延伸至所述气化炉本体外并连通所述返料横管,且所述气化炉本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除尘气出口,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气化炉本体内的含尘气进口,所述气化炉本体内下部设有布气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顶端通过吊环连接于所述气化炉本体顶端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上设有支座,且所述气化炉本体内的所述支座对应处设有托板,所述托板用于支撑所述支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部的圆柱形筒体和下部的锥形料斗,所述壳体由金属管绕制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偏心设置于所述气化炉本体内,且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所述含尘气进口侧与所述气化炉本体内壁的距离大于另一侧与所述气化炉本体内壁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尘气进口的进气方向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外壁相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本体外壁上设有气化炉返料下降管,所述气化炉返料下降管顶端连通所述返料立管,所述气化炉返料下降管底端连通所述返料横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料横管外侧端设有连通所述返料横管内腔的输送气管,所述返料横管的内侧端设有连通所述气化炉本体内腔的物料导流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导流口设置于所述布气板的下方,并通过一高温耐磨输送管连接于所述布气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导流口设置于所述布气板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导流口为所述气化炉本体侧开口大于所述返料横管侧的喇叭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化炉本体和气固分离装置,所述气固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气化炉本体内,所述气化炉本体外设有连通所述气化炉本体内的返料横管,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下端连接返料立管,所述返料立管底端延伸至所述气化炉本体外并连通所述返料横管,且所述气化炉本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除尘气出口,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气化炉本体内的含尘气进口,所述气化炉本体内下部设有布气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顶端通过吊环连接于所述气化炉本体顶端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上设有支座,且所述气化炉本体内的所述支座对应处设有托板,所述托板用于支撑所述支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部的圆柱形筒体和下部的锥形料斗,所述壳体由金属管绕制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气固分离装置的流化床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偏心设置于所述气化炉本体内,且所述气固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康啸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碧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