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向加热石墨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3196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横向加热石墨管,包括通光并且放置测试样品的圆环段和通过过渡段连接在圆环段横向两端的圆柱段,圆环段的内侧有样品平台,所述圆环段、过渡段、圆柱段和样品平台为一体结构,圆环段为环状电阻发热体,过渡段为梯形电流加载体,圆柱段为端部开有倒角的圆柱体,样品平台为环状电阻发热体的内侧底面,该内侧底面为一平面,平面的宽度与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光斑宽度相匹配。本石墨管为不间断结构,不会产生烧蚀,受热不均等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不会影响最终测试结果的一致性、重复性,还改善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横向加热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的石墨管。
技术介绍
横向加热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以用于医疗、冶金、化工、食品等领域进 行微量和痕量金属元素分析,横向加热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的石墨管是可以进 行微量和痕量金属元素分析的重要附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横向加热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的石墨管在工作过程中,通过供电电 极获得加热电流,在瞬间大电流的作用下,中间的环状体由于电阻发热,此时环状体的热量 通过辐射的方式使放在样品平台上的测试样品液滴在瞬间获得热量,进而原子化,样品原 子化后产生的蒸气必须充满通光光路,因为加热电流方向与通光光路方向垂直,所以横向 加热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的石墨管通称为横向加热石墨管。现有的横向加热石墨管简图参见图2、图3,由现有的样品平台(图中所示b)和石 墨管主体(圆环段、过渡段、圆柱段)构成,现有的样品平台在圆环段腔体内呈悬空放置,通 过焊接或者熔接或其它方式固定,在工作过程中,加热电流通过过渡段加载在中间的圆环 段上。这种结构存在的缺点是1.现有的样品平台和圆环段、过渡段、圆柱段之间不是一体 加工得到的,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过程中横向加热石墨管要承受大电流的冲击,产 生瞬间的高温,这样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接触电阻和局部热膨胀不同步的问题,直接表现就 是局部烧蚀、管壁或现有的样品平台裂缝,进而横向加热石墨管报废,试验中途停止,影响 最终测试结果的一致性;2.参考图2中所示a处(a为现有的电流加载体),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计在工作过程中,横向加热石墨管要承受瞬间大电流的冲击,在此过程中由于a处以及 和它类似的位置发生了电阻的急剧变化,进而导致瞬间高温,由于在a处存在截面积的急 剧变化,热量不易散去,直接表现就是a处发生急剧的烧蚀,在a处产生烧蚀的情况下电流 不能均勻的加在石墨管主体上,石墨管主体发热不均,进而导致现有的样品平台受热不均, 影响最终测试结果的重复性;3.参考图3中所示,现有的样品平台在加入测试样品液滴后, 由于现有的样品平台和管壁之间不能直接接触,测试样品液滴在瞬间受热原子化过程中不 能很好的充满光路,影响最终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横向加热石墨管,要解决传统横向加热石墨管会影 响微量和痕量金属元素分析的最终测试结果的一致性、重复性和准确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横向加热石墨管,包括通光 并且放置测试样品的圆环段和通过过渡段连接在圆环段横向两端的的圆柱段,圆环段的内 侧有样品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段、过渡段、圆柱段和样品平台为一体结构,圆环段为 环状电阻发热体,过渡段为梯形电流加载体,圆柱段为端部开有倒角的圆柱体,样品平台为 环状电阻发热体的内侧底面,该内侧底面为一平面,平面的宽度与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光斑宽度相匹配。所述环状电阻发热体、电流加载体、圆柱体和样品平台由整块的石墨通过机械加 工而成,或者一次模压而成。所述石墨为热解石墨、等静压石墨或挤压石墨。所述样品平台与环状电阻发热体的内侧壁圆弧过渡连接。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梯形电流加载体为不间断结构,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过程中,加热电流通过梯形 电流加载体加载在环状电阻发热体上,由于是不间断结构,工作过程中的瞬间大电流不会 产生烧蚀,受热不均等问题,进而延长了石墨管的使用寿命,不会影响最终测试结果的一致 性。2、样品平台是直接在环状电阻发热体上加工出来的,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接触 电阻和受热不均的问题,进而延长了石墨管的使用寿命,不会影响最终测试结果的重复性。3、样品平台的宽度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宽度相同,在测试过程中置于样 品平台上的测试样品液滴原子化蒸气,沿着和平台平面过渡的圆弧能够均勻的充满环状体 内部,进而改善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石墨管的工作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横向加热石墨管的正视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横向加热石墨管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剖视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 一圆柱体、2 —梯形电流加载体、3 —环状电阻发热体、4 一样品平台、 5 一加热电极、6 —倒角、7 —测试样品。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图4、图5所示,这种横向加热石墨管,包括通光并且放置测试样 品7的圆环段和通过过渡段连接在圆环段横向两端的的圆柱段,圆环段的内侧有样品平台 4,所述圆环段、过渡段、圆柱段和样品平台4为一体结构,圆环段为环状电阻发热体3,过渡 段为梯形电流加载体2,圆柱段为端部开有倒角6的圆柱体1,用来与加热电极连接获得加 热电流;两侧的圆柱体获得的电流通过梯形电流加载体能够均勻的传导到中间的环状电阻 发热体。样品平台4为环状电阻发热体3的内侧底面,该内侧底面为一平面,平面的宽度与 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光斑宽度相匹配,样品平台4与环状电阻发热体3的 内侧壁圆弧过渡连接。所述测试样品7放置在样品平台4上。所述环状电阻发热体3、电流加载体2、圆柱体1和样品平台4由整块的石墨通过 机械加工而成,或者一次模压而成,为不间断结构。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直接在环状电阻发 热体内部加工出样品平台,所述石墨为热解石墨、等静压石墨或挤压石墨。图1中实线箭头为加热电流方向,虚线箭头为通光方向。权利要求一种横向加热石墨管,包括通光并且放置测试样品的圆环段和通过过渡段连接在圆环段横向两端的的圆柱段,圆环段的内侧有样品平台(4),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段、过渡段、圆柱段和样品平台(4)为一体结构,圆环段为环状电阻发热体(3),过渡段为梯形电流加载体(2),圆柱段为端部开有倒角(6)的圆柱体(1),样品平台(4)为环状电阻发热体(3)的内侧底面,该内侧底面为一平面,平面的宽度与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光斑宽度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一种横向加热石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电阻发热体(3)、 电流加载体(2)、圆柱体(1)和样品平台(4)由整块的石墨通过机械加工而成,或者一次模 压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横向加热石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为热解石墨、等 静压石墨或挤压石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加热石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平台(4)与环状 电阻发热体(3)的内侧壁圆弧过渡连接。专利摘要一种横向加热石墨管,包括通光并且放置测试样品的圆环段和通过过渡段连接在圆环段横向两端的圆柱段,圆环段的内侧有样品平台,所述圆环段、过渡段、圆柱段和样品平台为一体结构,圆环段为环状电阻发热体,过渡段为梯形电流加载体,圆柱段为端部开有倒角的圆柱体,样品平台为环状电阻发热体的内侧底面,该内侧底面为一平面,平面的宽度与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光斑宽度相匹配。本石墨管为不间断结构,不会产生烧蚀,受热不均等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不会影响最终测试结果的一致性、重复性,还改善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文档编号G01N21/31GK201707292SQ20102023402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横向加热石墨管,包括通光并且放置测试样品的圆环段和通过过渡段连接在圆环段横向两端的的圆柱段,圆环段的内侧有样品平台(4),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段、过渡段、圆柱段和样品平台(4)为一体结构,圆环段为环状电阻发热体(3),过渡段为梯形电流加载体(2),圆柱段为端部开有倒角(6)的圆柱体(1),样品平台(4)为环状电阻发热体(3)的内侧底面,该内侧底面为一平面,平面的宽度与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光斑宽度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海文赵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朝阳华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