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结构、短路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3147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5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结构、短路器及车辆。该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适于容纳电连接件,所述连接端子适于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结构、短路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电线短路连接的生产工艺操作繁琐。而且由于电线非刚性物体,在对柔性的多根电线对齐、热缩管进行抓取、合并、套管、压接等操作时,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且效率低,能耗大。

2、相关技术中,电线短路连接采用放入设备合压或超声波熔接等方式将多根电线进行连接,当该线路故障时,损耗成本较大。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的新技术方案。

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适于容纳电连接件,所述连接端子适于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

3、通过所述电连接件限定所述连接结构的长度方向的位置。

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发生线路故障时,应用该连接结构的短路器可拆卸维护,使得维修更换成本低。

5、可选地,在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适于与电连接件抵接。

6、可选地,所述弹片包括在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两个第一凸筋。

7、可选地,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与所述端子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端子本体之间形成凹槽,

8、可选地,该连接结构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子外,所述凹槽暴露于所述保护套。

9、可选地,所述保护套包括减薄部和固定部,所述减薄部和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凹槽暴露于所述减薄部,所述减薄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固定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安装槽内。

10、可选地,所述保护套具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适于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插接部连接。

11、可选地,所述保护套具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括插接头和插接槽,所述插接头和所述插接槽中的一个位于所述减薄部且位于所述连接端子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插接头和所述插接槽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固定部,所述插接头适于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插接槽连接。

12、可选地,所述插接头设置有密封件;和/或在所述插接槽的口部设置有密封件。

13、可选地,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端子本体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减薄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一保护凸起以及与所述第二凸起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二保护凸起。

14、可选地,该连接结构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所述连接端子。

15、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短路器。该短路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结构。

16、可选地,该短路器包括电连接件和两个所述连接结构,一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所述连接端子的凹槽的开口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所述连接端子的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以形成插孔,所述电连接件位于所述插孔内,两个所述连接端子通过所述电连接件电连接。

17、可选地,两个所述连接结构沿长度方向分布。

18、可选地,所述电连接件呈筒状结构。

19、可选地,在所述电连接件的与所述凹槽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适于与所述凹槽的底部相抵。

20、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短路器。该短路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子外,所述凹槽暴露于所述保护套,所述连接结构为两个,一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所述连接端子的凹槽的开口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所述连接端子的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以形成插孔,所述电连接件位于所述插孔内。

21、可选地,所述保护套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形成有与所述插孔对应的缺口,在所述缺口内设置有封堵件,所述电连接件位于两个所述封堵件之间。

22、可选地,所述保护套包括减薄部和固定部,所述减薄部和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凹槽暴露于所述减薄部,两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所述减薄部层叠设置,在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减薄部位于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

23、可选地,两个所述减薄部的高度与一个所述固定部的高度相同。

24、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短路器。

2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端子与电连接件限定配合,以使电连接件与连接端子实现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降低加工成本。

26、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端子(1),所述连接端子(1)上设置有凹槽(123),所述凹槽(123)适于容纳电连接件(2),所述连接端子(1)适于通过所述电连接件(2)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端子(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电连接件(2)限定所述连接结构的长度方向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123)的底部设置有弹片(124),所述弹片(124)适于与电连接件(2)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124)包括在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两个第一凸筋(12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1)包括端子本体(11)和第一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2)包括第一凸起(121)和第二凸起(122),所述第一凸起(121)和所述第二凸起(122)均与所述端子本体(11)连接,所述第一凸起(121)、所述第二凸起(122)和所述端子本体(11)之间形成凹槽(1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套(3),所述保护套(3)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子(1)外,所述凹槽(123)暴露于所述保护套(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3)包括减薄部(32)和固定部(33),所述减薄部(32)和所述固定部(33)连接,所述凹槽(123)暴露于所述减薄部(32),所述减薄部(32)设置有安装槽(34),所述固定部(33)设置有安装孔(35),所述安装槽(34)与所述安装孔(35)连通,所述连接端子(1)设置在所述安装孔(35)和所述安装槽(34)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3)具有插接部(36),所述插接部(36)适于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插接部(3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3)具有插接部(36),所述插接部(36)包括插接头(361)和插接槽(362),所述插接头(361)和所述插接槽(362)中的一个位于所述减薄部(32)且位于所述连接端子(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插接头(361)和所述插接槽(362)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固定部(33),所述插接头(361)适于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插接槽(36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361)设置有密封件(363);和/或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11)、第一凸起(121)和第二凸起(122),所述第一凸起(121)、所述第二凸起(122)和所述端子本体(11)之间形成所述凹槽(123),所述减薄部(3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121)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一保护凸起(321)以及与所述第二凸起(122)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二保护凸起(322)。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所述连接端子(1)。

13.一种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连接件(2)和两个所述连接结构,一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所述连接端子(1)的凹槽(123)的开口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所述连接端子(1)的凹槽(123)的开口相对设置,以形成插孔(13),所述电连接件(2)位于所述插孔(13)内,两个所述连接结构通过所述电连接件(2)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短路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结构沿长度方向分布。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2)呈筒状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连接件(2)的与所述凹槽(123)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凸筋(21),所述第二凸筋(21)适于与所述凹槽(123)的底部相抵。

18.一种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保护套(3),所述保护套(3)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子(1)外,所述凹槽(123)暴露于所述保护套(3),所述连接结构为两个,一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所述连接端子(1)的凹槽(123)的开口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所述连接端子(1)的凹槽(123)的开口相对设置,以形成插孔(13),所述电连接件(2)位于所述插孔(13)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短路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端子(1),所述连接端子(1)上设置有凹槽(123),所述凹槽(123)适于容纳电连接件(2),所述连接端子(1)适于通过所述电连接件(2)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端子(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电连接件(2)限定所述连接结构的长度方向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123)的底部设置有弹片(124),所述弹片(124)适于与电连接件(2)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124)包括在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两个第一凸筋(12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1)包括端子本体(11)和第一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2)包括第一凸起(121)和第二凸起(122),所述第一凸起(121)和所述第二凸起(122)均与所述端子本体(11)连接,所述第一凸起(121)、所述第二凸起(122)和所述端子本体(11)之间形成凹槽(1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套(3),所述保护套(3)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子(1)外,所述凹槽(123)暴露于所述保护套(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3)包括减薄部(32)和固定部(33),所述减薄部(32)和所述固定部(33)连接,所述凹槽(123)暴露于所述减薄部(32),所述减薄部(32)设置有安装槽(34),所述固定部(33)设置有安装孔(35),所述安装槽(34)与所述安装孔(35)连通,所述连接端子(1)设置在所述安装孔(35)和所述安装槽(34)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3)具有插接部(36),所述插接部(36)适于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插接部(3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3)具有插接部(36),所述插接部(36)包括插接头(361)和插接槽(362),所述插接头(361)和所述插接槽(362)中的一个位于所述减薄部(32)且位于所述连接端子(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插接头(361)和所述插接槽(362)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固定部(33),所述插接头(361)适于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插接槽(36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361)设置有密封件(363);和/或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11)、第一凸起(121)和第二凸起(122),所述第一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康薛从文林毅强莫兆源曾葵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