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3112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51
本技术涉及一种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包括池体、排污机构及过滤机构;池体包括养殖池及净化池,养殖池的池底设有出水区,且其池底自周缘至出水区向下倾斜设置,净化池的池底用以连通循环水处理设备;排污机构设有排污通道,排污通道的一端连通养殖池,且另一端连通净化池,用以将养殖池内的污水输送至净化池内;过滤机构包括设于净化池内的毛刷层及过滤层,毛刷层对应于排污通道连通净化池的一端,用以净化排污通道输送的污水,过滤层位于毛刷层的下方、并与净化池的池底间隔设置,用以过滤毛刷初步净化后的污水。本方案能够适用于大型养殖池,且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相对简单,同时能够实现污水高效净化,提高虾类存活率及水资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虾类养殖,尤其涉及一种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1、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目前虾类水产养殖通常在虾类养殖池内进行。例如,专利cn 209171200 u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池,其通过矩形框架收集养殖池内的污物,并待污物收集到一定量后,将矩形框架自养殖池底部取出、并倾倒污物后再放置于养殖池的底部,以实现对水中污物的清理。

2、然而,由于该专利需要配套设置与养殖池大小对应的矩形框架,在使用大型养殖池养殖时成本较高,且大尺寸的矩形框架取放不便,同时由于水中的污物单纯利用自重下沉,清除不彻底,对虾类生长存在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产养殖池需要配套设置与养殖池大小对应的矩形框架,在使用大型养殖池养殖时成本较高,且大尺寸的矩形框架取放不便,同时由于水中的污物单纯利用自重下沉,清除不彻底,对虾类生长存在不利影响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一种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该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包括:

3、池体,包括养殖池及净化池,所述养殖池的池底设有出水区,且其池底自周缘至所述出水区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净化池的池底用以连通循环水处理设备;

4、排污机构,设有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养殖池、并位于所述出水区,且另一端连通所述净化池,用以将所述养殖池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净化池内;以及,

5、过滤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净化池内的毛刷层及过滤层,所述毛刷层对应于所述排污通道连通所述净化池的一端,用以净化所述排污通道输送的污水,所述过滤层位于所述毛刷层的下方、并与所述净化池的池底间隔设置,用以过滤所述毛刷层初步净化后的污水。

6、可选地,所述排污机构包括:

7、排污主管,一端连通所述养殖池、并位于所述出水区,另一端位于所述净化池的上方、并沿所述净化池的宽度方向延伸;

8、污水提升泵,设于所述排污主管上,用以提升污水;以及,

9、多个排污支管,分别连通所述排污主管,且位于所述净化池的上方,并对应于所述毛刷层,多个所述排污支管沿所述排污主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各所述排污支管沿所述净化池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沿其延伸方向设有多个喷淋孔;

10、其中,所述排污主管的内腔及多个所述排污支管的内腔构成所述排污通道。

11、可选地,所述养殖池的池底沿其长度方向凹设有集污槽,所述污水提升泵置于所述排污槽内,且所述排污主管一端伸入所述集污槽内、并连通所述污水提升泵;

12、其中,所述集污槽在所述池底的对应位置构成所述出水区。

13、可选地,所述集污槽位于所述养殖池的池底中部。

14、可选地,所述养殖池的侧壁与池底之间的连接面呈圆弧形设置,以形成导流斜坡。

15、可选地,所述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还包括防逃板,所述防逃板沿其厚度方向贯设有过水孔及避让孔、并盖设于所述集污槽的开口端,用以放置养殖物进入所述集污槽;

16、所述排污主管自所述避让孔伸出于所述集污槽外。

17、可选地,所述毛刷层的各毛刷杆包括主体杆及多个延伸杆,各所述延伸杆沿对应的所述主体杆的径向延伸,多个所述延伸杆沿所述主体杆的径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

18、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毛刷杆上的多个所述延伸杆依次交替间隔设置。

19、可选地,所述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还包括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检测头伸入所述养殖池内,用以检测所述养殖池内水的酸碱度、溶氧量及温度;和/或,

20、所述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还包括高压进水管,所述高压进水管一端伸入所述养殖池,且对应于所述出水区,用以输出高压水流,以冲刷位于所述出水区的池底。

21、可选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过滤层下侧的滤料承托层,所述滤料承托层与所述净化池的池底间隔设置;和/或,

22、所述池体的内腔中隔设有挡墙,以将其内腔间隔为所述养殖池及所述净化池。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中,养殖池的池底自周缘至出水区向下倾斜设置,也即养殖池的池底对应出水区的位置低,且四周高,如此,养殖池内的污物能够顺沿池底的倾斜方向移动至出水区位置;待养殖池内出水区位置的污物积累到一定量时,通过排污机构将养殖池对应出水区的污水输送至净化池中;进而利用净化池内的毛刷层先将污水进行粗滤,同时毛刷层能够培养菌种,以对污水进行生物处理净化水质;初步净化后的污水再经由过料层过滤,进一步净化水质,且净化池中净化后的水最后经由至循环水处理设备循环输送至养殖池内,以满足虾类正常生长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因此,本方案能够适用于大型养殖池,且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相对简单,同时能够实现污水高效净化,提高虾类存活率及水资源利用率。

24、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池底沿其长度方向凹设有集污槽,所述污水提升泵置于所述集污槽内,且所述排污主管一端伸入所述集污槽内、并连通所述污水提升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槽位于所述养殖池的池底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侧壁与池底之间的连接面呈圆弧形设置,以形成导流斜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还包括防逃板,所述防逃板沿其厚度方向贯设有过水孔及避让孔、并盖设于所述集污槽的开口端,用以放置养殖物进入所述集污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层的各毛刷杆包括主体杆及多个延伸杆,各所述延伸杆沿对应的所述主体杆的径向延伸,多个所述延伸杆沿所述主体杆的径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毛刷杆上的多个所述延伸杆依次交替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还包括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检测头伸入所述养殖池内,用以检测所述养殖池内水的酸碱度、溶氧量及温度;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过滤层下侧的滤料承托层,所述滤料承托层与所述净化池的池底间隔设置;和/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池底沿其长度方向凹设有集污槽,所述污水提升泵置于所述集污槽内,且所述排污主管一端伸入所述集污槽内、并连通所述污水提升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槽位于所述养殖池的池底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侧壁与池底之间的连接面呈圆弧形设置,以形成导流斜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虾类养殖及净化系统还包括防逃板,所述防逃板沿其厚度方向贯设有过水孔及避让孔、并盖设于所述集污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敏周红标姜琼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盛璟嘉润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