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9768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集污装置、生物桶装置及蓄水装置,集污装置包括集污池,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与所述养殖池的出液端相连通,生物桶装置包括贝类养殖桶、第一生物桶及防逃网,所述贝类养殖桶的进液端与所述集污池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生物桶的内部与所述贝类养殖桶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防逃网设置于所述第一生物桶和所述贝类养殖桶的连通处,蓄水装置包括蓄水池和微滤件,所述蓄水池的进液端与所述养殖池的出液端和所述第一生物桶的出液端均相连通,所述微滤件内置于所述蓄水池,用于过滤所述蓄水池内部的污水。本技术能解决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且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态养殖,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1、常规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模式,由于本身系统设计的特点,养殖池排污、微滤机反冲洗、生物桶排污的水无法在系统内直接回用,大部分操作方式是直接外排。这样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直接外排的水带有盐度及富含各种有机质,会导致对外部环境的破坏;由于这部分污水本身是带有盐度的,配置是需要成本的,因此直接外排会带来养殖成本的上升;这部分污水由于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不加有效利用会带来资源的浪费,不符合国家倡导的“低碳经济”。

2、目前行业内关于养殖污水的处理方式,大多数是借用生态池塘的处理原理,通过部分鱼类的滤食作用、生物菌的自身代谢、水生植物的吸收等。该处理方式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占地面积大,成本上升;处理效率低,环境露天极易受外部四季更迭、恶劣天气等影响。因此,提供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养殖污水的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且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养殖污水的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且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

3、养殖池;

4、集污装置,包括集污池,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与所述养殖池的出液端相连通;

5、生物桶装置,包括贝类养殖桶、第一生物桶及防逃网,所述贝类养殖桶的进液端与所述集污池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生物桶的内部与所述贝类养殖桶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防逃网设置于所述第一生物桶和所述贝类养殖桶的连通处;

6、蓄水装置,包括蓄水池和微滤件,所述蓄水池的进液端与所述养殖池的出液端和所述第一生物桶的出液端均相连通,所述微滤件内置于所述蓄水池,用于过滤所述蓄水池内部的污水。

7、进一步的,所述集污装置还包括第一提升泵,所述第一提升泵的进液端内置于所述集污池,且所述第一提升泵的出液端与所述贝类养殖桶的进液端相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生物桶装置还包括第二生物桶,所述第二生物桶的进液端与所述蓄水池的出液端相连通,且所述第二生物桶的出液端与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相连通。

9、进一步的,所述蓄水装置还包括第二提升泵,所述第二提升泵的进液端内置于所述蓄水池,且所述第二提升泵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生物桶的进液端相连通。

10、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曝气装置,多个所述曝气装置分别内置于所述贝类养殖桶、第一生物桶及第二生物桶内。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生物桶的出液端与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相连通。

12、进一步的,所述贝类养殖桶上分别开设有进贝口和出贝口。

13、进一步的,还包括管路装置,所述管路装置包括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养殖池的出液端和所述蓄水池的进液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生物桶的出液端和蓄水池的进液端相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管路装置还包括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养殖池的出液端和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相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管路装置还包括第二排污管、第三排污管及第四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微滤件的出液端和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生物桶的出液端和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相连接,所述第四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生物桶的出液端和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相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用于养殖水产品的养殖池的出液端与蓄水池的进液端相连通,且蓄水池内设置有微滤件可以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同时养殖池的出液端还经过集污池进行污水的收集,收集后的污水依次通过贝类养殖桶和第一生物桶的净化后进入蓄水池内,使得污水被过滤,其中贝类养殖桶和第一生物桶之间设置有防逃网,避免贝类从贝类养殖桶内逃逸,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贝类养殖桶和第一生物桶的净化,以及微滤件的过滤净化形成多次过滤和净化,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不仅占地面积小,且成本低,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养殖污水的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且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装置还包括第一提升泵,所述第一提升泵的进液端内置于所述集污池,且所述第一提升泵的出液端与所述贝类养殖桶的进液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桶装置还包括第二生物桶,所述第二生物桶的进液端与所述蓄水池的出液端相连通,且所述第二生物桶的出液端与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装置还包括第二提升泵,所述第二提升泵的进液端内置于所述蓄水池,且所述第二提升泵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生物桶的进液端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曝气装置,多个所述曝气装置分别内置于所述贝类养殖桶、第一生物桶及第二生物桶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物桶的出液端与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贝类养殖桶上分别开设有进贝口和出贝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路装置,所述管路装置包括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养殖池的出液端和所述蓄水池的进液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生物桶的出液端和蓄水池的进液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装置还包括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养殖池的出液端和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装置还包括第二排污管、第三排污管及第四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微滤件的出液端和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生物桶的出液端和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相连接,所述第四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生物桶的出液端和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装置还包括第一提升泵,所述第一提升泵的进液端内置于所述集污池,且所述第一提升泵的出液端与所述贝类养殖桶的进液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桶装置还包括第二生物桶,所述第二生物桶的进液端与所述蓄水池的出液端相连通,且所述第二生物桶的出液端与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装置还包括第二提升泵,所述第二提升泵的进液端内置于所述蓄水池,且所述第二提升泵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生物桶的进液端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曝气装置,多个所述曝气装置分别内置于所述贝类养殖桶、第一生物桶及第二生物桶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物桶的出液端与所述集污池的进液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德强周红标姜琼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盛璟嘉润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