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湿化氧气的氧气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3015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50
本技术涉及医用氧气枕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湿化氧气的氧气枕,包含氧气枕和湿化装置,所述氧气枕包含氧气腔和空气腔,所述氧气枕还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于所述氧气腔,所述湿化装置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所述湿化装置连通于所述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于所述湿化装置。使用该氧气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氧气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氧气枕内的气压不断变低而不能持续性较高流量输出,不能满足低氧血症患者的供氧需求,且氧气枕内的气体干燥,直接使用干燥气体会对呼吸黏膜造成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氧气枕,特别是一种可湿化氧气的氧气枕


技术介绍

1、在医疗过程中,吸氧成为了医院较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手段之一,如在医疗抢救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因此存放氧气和便于使用氧气很有必要。目前在急救车上、外出抢救病人或危重病人转院、转运时需要给病人供氧,一般采用氧气枕或氧气袋,氧气枕由柔软材质制成,袋体内存储氧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氧气枕的应用比较广泛,使用时需要先对氧气枕充入一定的压力的氧气之后才能使用;在氧气枕使用一段时间后,氧气枕内的气压随着氧气含量的减少而降低,氧气枕内的气压不断变低而不能持续性较高流量输出,不能满足低氧血症患者的供氧需求。医用的氧气一般为纯氧,使用干燥的气体会造成呼吸道粘膜干燥,痰液干涸不易咳出,导致起到粘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危害,因此常使用对氧气进行湿化或对气道进行湿化等手段。因此如何持续性输出氧气和输送湿润后的氧气,是氧气枕的改进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氧气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氧气枕内的气压不断变低而不能持续性输出,且氧气枕内的气体干燥,直接使用干燥气体会对呼吸黏膜造成损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湿化氧气的氧气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可湿化氧气的氧气枕,包含氧气枕和湿化装置,所述氧气枕包含氧气腔和空气腔,所述氧气枕还设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连通于所述氧气腔,所述湿化装置设有第二进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通过所述湿化装置连通于所述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于所述湿化装置。

4、现有的氧气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所述氧气腔气压会渐渐减小,单单靠气压输出氧气的效果会越来越差,因此需要人力挤压所述氧气腔让其保持稳定输出,本方案中的所述氧气枕通过使用所述空气腔和所述氧气腔分隔这种结构,使所述空气腔为恒定气体含量使用的,能够在人工挤压所述氧气枕时能够将挤压的力均匀地分散施加给所述氧气腔,使所述氧气腔内的气压保持稳定,因此在所述空气腔的体积挤压下所述氧气腔能够持续性输出氧气,不会因为气体输出后的内部气压减小而影响使用;使用所述氧气枕与湿化装置连通的组合能够将所述氧气枕内干燥的氧气进行湿化,避免了给患者使用干燥气体而引起呼吸粘膜损伤。

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湿化装置包含移动式湿化装置,所述移动式湿化装置包含密闭外壳和浮力装置,所述密闭外壳用于储存湿化液,所述浮力装置连接于所述密闭外壳内部,所述浮力装置能漂浮于所述湿化液,所述浮力装置设置有第三进气口、第三出气口、通气孔和注入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通过所述浮力装置连通所述注入口,所述注入口用于将气体排入所述湿化液中,所述通气孔通过所述浮力装置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口。

6、所述移动式湿化装置,由于使用能够漂浮于所述湿化液的所述浮力装置,能够在急救车上、外出抢救病人或危重病人转院、转运等需要给病人供氧的情况下,能够不用将所述移动式湿化装置保持在指定角度使用,减少对医护人员的占用。

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浮力装置包含密闭腔和集气腔,所述密闭腔和所述集气腔相互不连通,所述第三进气口通过所述密闭腔连通所述注入口;所述通气孔通过所述集气腔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口。

8、所述浮力装置采用所述密闭腔和集气腔分开的结构,避免干燥的氧气和湿化后的氧气混合,降低湿化装置对干燥氧气的湿化作用。

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密闭腔的顶部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所述注入口与所述密闭腔底面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集气腔顶部连通,所述通气孔设置于所述集气腔顶部。

10、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密闭腔与所述注入口形成干燥氧气的注入管路,由于所述浮力装置漂浮于所述湿化液液面,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注入口分别连接于所述密闭腔顶部的底面,能够减少干燥氧气的输送路径,也便于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由于所述浮力装置漂浮于所述湿化液液面,氧气经过湿化后会积蓄在液面上,因此将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所述集气腔顶部避免所述湿化液通过孔进入所述集气腔内,还便于在所述密闭外壳内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后能够将气体向所述透气孔压入,便于氧气的输出。

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密闭外壳包含第一单元壳和第二单元壳,所述第一单元壳能够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单元壳形成密封整体。

12、所述密闭外壳便于所述浮力装置的拆装和所述密闭外壳内部的清洗消毒,在所述第一单元壳和所述第二单元壳的连接处加设密封胶圈,增加所述密封外壳的密封性。

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湿化装置包含湿化瓶。

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氧气腔设置于所述空气腔的底面。

15、所述氧气腔设置于所述空气腔的底部能够让患者直接枕在所述氧气枕上,通过患者头部对所述氧气枕的压力能够达到人工对所述氧气枕挤压的效果,从而保证了所述氧气腔内氧气的持续性输出。

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氧气腔和所述空气腔分别设有充气口,所述空气腔和所述氧气腔分别通过对应对的所述充气口充入气体。

17、通过所述充气口在所述氧气枕使用完后可以将所述氧气腔和所述空气腔内的气体全部放出折叠收纳,减少所述氧气枕的储存空间,在所述空气腔的所述充气口能够外接气泵,在所述氧气腔内的气压变小后,所述空气腔通过气泵充入空气,从而增大所述空气腔的体积,所述空气腔能够自然挤压所述氧气腔达到保持所述氧气腔内的气压的效果,从而使所述氧气腔能够持续高流量输出氧气。

1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氧气枕的侧边还设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用于固定所述湿化装置。

19、通过所述固定器来固定所述湿化装置,减少了为保持所述湿化装置在特定角度使用对医护人员的占用,也避免了所述湿化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倾倒和位移。

2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器包含网兜。

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2、1、一种可湿化氧气的氧气枕能够使空气腔挤压氧气腔,氧气腔能维持氧气腔的压力,从而保证一定氧流量输出,满足患者吸入氧气的需求,有效避免了现有传统氧气枕因氧气含量消耗减少,而使得输出氧流量也不断降低的问题。

23、2、一种可湿化氧气的氧气枕,通过加入湿化装置能够有效缓解吸入干燥氧气对患者呼吸黏膜的伤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湿化氧气的氧气枕,其特征在于,包含氧气枕(1)和湿化装置(2),所述氧气枕(1)包含氧气腔(11)和空气腔(12),所述氧气腔(11)和所述空气腔(12)分别设有充气口,所述氧气枕(1)还设有第一出气口(3),所述第一出气口(3)连通于所述氧气腔(11),所述湿化装置(2)包括密闭外壳和浮力装置(23),所述密闭外壳用于储存湿化液,所述密闭外壳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21)和第二出气口(22),所述浮力装置(23)能漂浮于所述湿化液,所述浮力装置(23)包括密闭腔(231)和集气腔(232),所述密闭腔(231)和所述集气腔(232)相互不连通,所述密闭腔(231)顶部设置有第三进气口(24),所述密闭腔底部设置有注入口(27),所述注入口(27)用于将气体排入所述湿化液中,所述集气腔(232)顶部设置有通气孔(26)和第三出气口(25),所述第二进气口(21)连接第三进气口(24),所述第三出气口(25)连接所述第二出气口(22)。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可湿化氧气的氧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外壳包含第一单元壳和第二单元壳,所述第一单元壳能够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单元壳形成密封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可湿化氧气的氧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化装置(2)包含湿化瓶。

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可湿化氧气的氧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腔(11)设置于所述空气腔(12)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 至4 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湿化氧气的氧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枕(1)的侧边还设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用于固定所述湿化装置(2)。

6.根据权利要求5 所述的一种可湿化氧气的氧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包含网兜(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湿化氧气的氧气枕,其特征在于,包含氧气枕(1)和湿化装置(2),所述氧气枕(1)包含氧气腔(11)和空气腔(12),所述氧气腔(11)和所述空气腔(12)分别设有充气口,所述氧气枕(1)还设有第一出气口(3),所述第一出气口(3)连通于所述氧气腔(11),所述湿化装置(2)包括密闭外壳和浮力装置(23),所述密闭外壳用于储存湿化液,所述密闭外壳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21)和第二出气口(22),所述浮力装置(23)能漂浮于所述湿化液,所述浮力装置(23)包括密闭腔(231)和集气腔(232),所述密闭腔(231)和所述集气腔(232)相互不连通,所述密闭腔(231)顶部设置有第三进气口(24),所述密闭腔底部设置有注入口(27),所述注入口(27)用于将气体排入所述湿化液中,所述集气腔(232)顶部设置有通气孔(26)和第三出气口(25),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伟
申请(专利权)人:蒲江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