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槽的修补结构和修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2829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凝结性铺面的修复技术,提供了坑槽的修补结构和修补方法。所述坑槽的修补结构包括:在路面上向下开凿的修补台阶;环绕所述修补台阶开凿的第一修补槽,所述第一修补槽的外侧面与所述修补台阶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20°~150°;在所述修补台阶底部向下开凿的第二修补槽,所述第二修补槽的外侧面与所述修补台阶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在所述修补台阶底部向下开凿的若干补强孔;设置在所述补强孔内的橡胶缓冲层;以及填充所述补强孔、第一修补槽、第二修补槽和修补台阶的改性沥青面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凝结性铺面的修复技术,具体涉及坑槽的修补结构和修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针对沥青混合料坑槽病害修复,主要使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或现场冷补法浇筑式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复杂,对设备要求高,人员投资力度大,封闭交通时间长,容易造成交通堵塞,且无论热补法或者冷补法受环境影响大,容易产生弱接缝。另外,由于坑槽病害具有长距离、小面积、零散施工且单次修补材料用量少的施工特点,导致路面修补坑槽养护工作虽投入设备人员多,但进展缓慢,且往往出现修复材料多余浪费现象,大大阻碍路面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目前路面修补坑槽养护仍然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2、现有的路面修复技术存在设置多种预埋槽的方案,多种预埋槽和连接槽让修复后的改性沥青更加牢固,整体连接性能好,稳定性能强,不会出现开裂分离的现象。但是,在面对实际路面坑槽病害修复情况时,无法对小面积、零散的坑槽修复,做出目标尺寸的预埋槽和连接槽。开槽技术对尺寸要求过高,在面对实际路面坑槽修补时,未经培训的工程使用常规的切割设备很难精准达到目标尺寸,会造成施工工艺繁琐,修补时间过长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坑槽的修补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坑槽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修补槽的外侧面与所述修补台阶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35°,所述第二修补槽的外侧面与所述修补台阶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坑槽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补台阶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第一修补槽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绕所述修补台阶轴线旋转得到的环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等于所述圆柱形的深度,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所述修补台阶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3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坑槽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修补槽的形状为圆台形,其顶面和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坑槽的修补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坑槽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修补槽的外侧面与所述修补台阶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35°,所述第二修补槽的外侧面与所述修补台阶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坑槽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补台阶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第一修补槽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绕所述修补台阶轴线旋转得到的环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等于所述圆柱形的深度,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所述修补台阶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3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坑槽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修补槽的形状为圆台形,其顶面和底面均为圆形,其纵截面均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斜边与所述修补台阶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杰王启祥赖慎昊胡博文吴烁恒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