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2601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涉及聚丙烯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挤出机本体,所述挤出机本体的一侧设有锁死组件,所述锁死组件包括通过合页铰接在锁死结构一侧的塑形头,所述塑形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出头,所述塑形头的顶端铰接有卡环,所述锁死结构顶端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环卡接在卡槽内,所述挤出机本体的顶端卡接有两个转轴,两个转轴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本技术,通过设置锁死组件,方便了对挤出机本体一侧的塑形头快速打开,以便于对其内部残留的物料进行清理,避免了残留的物料对后续加工的物料造成污染,进而保障了物料的加工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聚丙烯加工,具体涉及一种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


技术介绍

1、聚丙烯的共混改性可以改进聚合物的耐低温冲击性、透明度、着色性、抗静电性等,因此在生产时需要将不同的原料进行混合,随后通过挤出设备排出。

2、例如公开号为cn210415433u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包括底座,底座表面设有第一挤出筒;第二挤出筒两端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挤压螺杆;挤出通道周侧面滑动配合有抽拉过滤箱。本技术通过第一挤出筒、第二挤出筒和挤压通道的配合使用,采用叠加式双层挤出筒的结构设计,在保证了聚丙烯共混的均匀性的情况下,降低了挤出装置的整体大小,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抽拉过滤箱对共混的聚丙烯和无机填料进行筛分过滤,减小堵塞机头的发生情况,保证了聚丙烯生产的正常运行。

3、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由于挤出机头设置在侧面,使得部分混合物料在被挤出的过程中,极易残留在挤出机头周围的空隙处,若未能及时清洁,残留的混合物料将会后续加工的混合物料混合,进而对混合物料的品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2、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解决了由于挤出机头设置在侧面,使得部分混合物料在被挤出的过程中,极易残留在挤出机头周围的空隙处,若未能及时清洁,残留的混合物料将会后续加工的混合物料混合,进而对混合物料的品质造成影响的问题。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包括挤出机本体,所述挤出机本体的一侧设有锁死组件,所述锁死组件包括通过合页铰接在锁死结构一侧的塑形头,所述塑形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出头,所述塑形头的顶端铰接有卡环,所述锁死结构顶端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环卡接在卡槽内,所述挤出机本体的顶端卡接有两个转轴,两个转轴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两个第一限位板分别卡接在两个限位槽,两个限位槽分别开设在挤出机本体内部底端,两个第一限位板的顶端均搭接在同一个卡环底端,两个转轴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两个第一限位板的底端均搭接在卡环的顶端。

5、优选的,所述挤出机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对接槽,所述塑形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卡接在堆积槽内,且密封环的形状与对接槽的形状相适配,保障塑形头的密封性。

6、优选的,所述挤出机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内部底端,对套环的位置进行调节。

7、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挤出头外壁,且套环的形状和挤出头的形状相适配,对挤出头进行限位。

8、进一步地,所述挤出机本体的顶端开设有输送口,所述挤出机本体的顶端通过输送口固定连接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的顶端开设有两个上料口,所述上料口的顶端均铰接有盖板,对不同的物料进行上料。

9、优选的,所述搅拌筒内设有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筒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隔板,且若干个隔板交错排列,将不同的物料进行混合。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1.本技术,通过设置锁死组件,转动两个转轴,当两个转轴带动两个第一限位板分别在两个限位槽内部转动后,若两个第一限位板均到达限位槽的另一侧,卡环上方的两个第二限位板将通过转轴逐渐脱离卡环,而卡环失去来自第二限位板的限制后,卡环将可在卡槽内部取出,随后拨动塑形头,使得塑形头通过合页悬挂在挤出机本体的一侧,方便了对挤出机本体一侧的塑形头快速打开,以便于对其内部残留的物料进行清理,避免了残留的物料对后续加工的物料造成污染,进而保障了物料的加工品质。

12、2.本技术,通过设置套环,塑形头一侧的密封环将与挤出机本体一侧的对接槽脱离,随后启动电动推杆对滑块进行推动,使得滑块携带套环开始向上移动,随着套环开始向上移动,套环将逐渐套在挤出头的外侧,最终通过套环对塑形头和挤出头进行定位,方便了对塑形头和挤出头进行定位,以便于在需要对塑形头进行固定时对塑形头进行定位,从而提高了塑形头的稳定性,也方便了对塑形头内部进行清洁。

13、3.本技术,通过设置隔板,将搅拌筒上方的两个盖板打开,随后将不同的原料从两个上料口倒入搅拌筒,随着搅拌结构的运行,落在隔板上方的各种原料将会被搅拌,并通过隔板外侧的缝隙落入输送口,最终通过挤出机本体进行加工,方便了将不同的物料分开投入搅拌筒内部,在通过搅拌结构进行搅拌后,使得不同的物料可充分混合,进而便于挤出机本体对物料快速挤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包括挤出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本体(1)的一侧设有锁死组件(2),所述锁死组件(2)包括通过合页铰接在锁死结构一侧的塑形头(3),所述塑形头(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出头(4),所述塑形头(3)的顶端铰接有卡环(5),所述锁死结构顶端的一侧开设有卡槽(6),所述卡环(5)卡接在卡槽(6)内,所述挤出机本体(1)的顶端卡接有两个转轴(7),两个转轴(7)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9),两个第一限位板(9)分别卡接在两个限位槽(8),两个限位槽(8)分别开设在挤出机本体(1)内部底端,两个第一限位板(9)的顶端均搭接在同一个卡环(5)底端,两个转轴(7)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10),两个第一限位板(9)的底端均搭接在卡环(5)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对接槽(11),所述塑形头(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环(12),所述密封环(12)卡接在堆积槽内,且密封环(12)的形状与对接槽(11)的形状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4),所述电动推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13)内部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环(16),所述套环(16)套设在挤出头(4)外壁,且套环(16)的形状和挤出头(4)的形状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本体(1)的顶端开设有输送口(17),所述挤出机本体(1)的顶端通过输送口(17)固定连接有搅拌筒(18),所述搅拌筒(18)的顶端开设有两个上料口(19),所述上料口(19)的顶端均铰接有盖板(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筒(18)内设有搅拌结构(21),所述搅拌筒(18)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隔板(20),且若干个隔板(20)交错排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包括挤出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本体(1)的一侧设有锁死组件(2),所述锁死组件(2)包括通过合页铰接在锁死结构一侧的塑形头(3),所述塑形头(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出头(4),所述塑形头(3)的顶端铰接有卡环(5),所述锁死结构顶端的一侧开设有卡槽(6),所述卡环(5)卡接在卡槽(6)内,所述挤出机本体(1)的顶端卡接有两个转轴(7),两个转轴(7)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9),两个第一限位板(9)分别卡接在两个限位槽(8),两个限位槽(8)分别开设在挤出机本体(1)内部底端,两个第一限位板(9)的顶端均搭接在同一个卡环(5)底端,两个转轴(7)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10),两个第一限位板(9)的底端均搭接在卡环(5)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对接槽(11),所述塑形头(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环(12),所述密封环(12)卡接在堆积槽内,且密封环(12)的形状与对接槽(11)的形状相适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鑫谭登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思可达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