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260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涉及聚丙烯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挤出机本体,所述挤出机本体的一侧设有锁死组件,所述锁死组件包括通过合页铰接在锁死结构一侧的塑形头,所述塑形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出头,所述塑形头的顶端铰接有卡环,所述锁死结构顶端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环卡接在卡槽内,所述挤出机本体的顶端卡接有两个转轴,两个转轴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本技术,通过设置锁死组件,方便了对挤出机本体一侧的塑形头快速打开,以便于对其内部残留的物料进行清理,避免了残留的物料对后续加工的物料造成污染,进而保障了物料的加工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聚丙烯加工,具体涉及一种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


技术介绍

1、聚丙烯的共混改性可以改进聚合物的耐低温冲击性、透明度、着色性、抗静电性等,因此在生产时需要将不同的原料进行混合,随后通过挤出设备排出。

2、例如公开号为cn210415433u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共混挤出装置,包括底座,底座表面设有第一挤出筒;第二挤出筒两端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挤压螺杆;挤出通道周侧面滑动配合有抽拉过滤箱。本技术通过第一挤出筒、第二挤出筒和挤压通道的配合使用,采用叠加式双层挤出筒的结构设计,在保证了聚丙烯共混的均匀性的情况下,降低了挤出装置的整体大小,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抽拉过滤箱对共混的聚丙烯和无机填料进行筛分过滤,减小堵塞机头的发生情况,保证了聚丙烯生产的正常运行。

3、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由于挤出机头设置在侧面,使得部分混合物料在被挤出的过程中,极易残留在挤出机头周围的空隙处,若未能及时清洁,残留的混合物料将会后续加工的混合物料混合,进而对混合物料的品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b>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包括挤出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本体(1)的一侧设有锁死组件(2),所述锁死组件(2)包括通过合页铰接在锁死结构一侧的塑形头(3),所述塑形头(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出头(4),所述塑形头(3)的顶端铰接有卡环(5),所述锁死结构顶端的一侧开设有卡槽(6),所述卡环(5)卡接在卡槽(6)内,所述挤出机本体(1)的顶端卡接有两个转轴(7),两个转轴(7)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9),两个第一限位板(9)分别卡接在两个限位槽(8),两个限位槽(8)分别开设在挤出机本体(1)内部底端,两个第一限位板(9)的顶端均搭接在同一个卡环(5)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包括挤出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本体(1)的一侧设有锁死组件(2),所述锁死组件(2)包括通过合页铰接在锁死结构一侧的塑形头(3),所述塑形头(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出头(4),所述塑形头(3)的顶端铰接有卡环(5),所述锁死结构顶端的一侧开设有卡槽(6),所述卡环(5)卡接在卡槽(6)内,所述挤出机本体(1)的顶端卡接有两个转轴(7),两个转轴(7)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9),两个第一限位板(9)分别卡接在两个限位槽(8),两个限位槽(8)分别开设在挤出机本体(1)内部底端,两个第一限位板(9)的顶端均搭接在同一个卡环(5)底端,两个转轴(7)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10),两个第一限位板(9)的底端均搭接在卡环(5)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混改性增强聚丙烯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对接槽(11),所述塑形头(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环(12),所述密封环(12)卡接在堆积槽内,且密封环(12)的形状与对接槽(11)的形状相适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鑫谭登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思可达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