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电泵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频驱动的微小型液体压电泵。
技术介绍
1、压电驱动具有结构简单、功耗低、无电磁干扰等优点,在微小型液体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cn202011047123.2提出一种具有放大机构的被动阀压电泵,由泵盖、密封盖、放大机构、压电叠堆、连接块、泵体、六角头螺栓、螺母组成,同时设置了放大机构实现位移的方向转换及放大,具有高流量、装配简单的优点。但是被动阀压电泵的阀体的开启和闭合是被动的,是通过压电振子形变产生的压力通过流体传递到阀体实现的。然而一方面、流体传递振动机械能需要时间,另一方面、流体并非不可压缩,这使得泵阀运动会落后于压电振子的运动即具有泵阀滞后性。泵阀滞后性造成被动阀压电泵在高频工作下跟随性差,当频率超过一定范围,输出流量会下降甚至趋于零,这限制了泵的输送性能的提升并进一步限制了装置的能量密度的增大。现有的液体压电泵由于被动阀响应存在滞后性的问题,工作频率低(大都<50hz),无法充分体现压电驱动的高频、高能量密度的独特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频驱动的微小型液体压电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第一压电振子、进口阀、出口阀;所述第一压电振子的圆周外缘与泵体连接;所述泵体内部设置有液体腔;所述液体腔与第一压电振子配套使用,所述第一压电振子的振动作用于所述液体腔;所述泵体内部设置有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泵送的流体从进液流道流入,泵送的流体从出液流道流出;所述液体腔配套设置有进口阀和出口阀;所述进口阀和出口阀分别与泵体连接;所述进口阀连通进液流道与液体腔并通过开闭实现进液流道到液体腔的单向流通;所述出口阀连通液体腔与出液流道并通过开闭实现液体腔到出液流道的单向流通;所述第一压电振子外缘安装于泵体上侧内表面;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频驱动的微小型液体压电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第一压电振子、进口阀、出口阀;所述第一压电振子的圆周外缘与泵体连接;所述泵体内部设置有液体腔;所述液体腔与第一压电振子配套使用,所述第一压电振子的振动作用于所述液体腔;所述泵体内部设置有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泵送的流体从进液流道流入,泵送的流体从出液流道流出;所述液体腔配套设置有进口阀和出口阀;所述进口阀和出口阀分别与泵体连接;所述进口阀连通进液流道与液体腔并通过开闭实现进液流道到液体腔的单向流通;所述出口阀连通液体腔与出液流道并通过开闭实现液体腔到出液流道的单向流通;所述第一压电振子外缘安装于泵体上侧内表面;所述泵体和第一压电振子之间设置有液体腔;所述第一压电振子振动直接作用于液体腔;所述泵体下侧内表面设置有进口阀和出口阀;所述液体腔的液体单向流入、流出分别借助进口阀和出口阀实现;所述进口阀由相连的第一轮式阀和第二压电振子构成;所述第一轮式阀由依次相连的第一夹持边界、第一悬臂梁、第一阀片构成;所述第一轮式阀与第二压电振子同心安装,所述第一轮式阀的第一夹持边界与所述第二压电振子连接;所述第二压电振子中心处设置有进液孔;所述出口阀由相连的第二轮式阀和第三压电振子构成;所述第二轮式阀由依次相连的第二夹持边界、第二悬臂梁、第二阀片构成;所述第二轮式阀与第三压电振子同心安装,第二轮式阀的第二夹持边界与所述第三压电振子连接;所述第三压电振子中心处设置有出液孔;所述第一轮式阀上的第一阀片为圆形,其直径为d1,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d2,且1.1d2<d1<1.3d2;所述第二轮式阀上的第二阀片为圆形,其直径为d3,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为d4,且1.1d4<d3<1.3d4;所述出口阀位于第一压电振子的中心线上。
2.一种如权利1所述的高频驱动的微小型液体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邹赞美,谢益磊,卢捷,方漩,华洪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