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装夹组件、导管泵和心室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装夹组件、导管泵和心室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200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心室辅助装置管路之间连接的装夹组件,管路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和第二管通过装夹组件连接,装夹组件包括具有弹性的延伸件和具有弹性的环形件;延伸件固定于第二管的一端且自然状态下延伸件的外径与第二管的外径相同;当通过装夹组件连接第一管和第二管时,环形件向内的夹紧力使得第一管与环形件固定连接;延伸件向内的夹紧力使得延伸件与环形件固定连接;环形件与第一管、延伸件与环形件装配完成后,环形件、延伸件、第一管以及第二管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环形件、第一管以及第二管的内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的涉及心室辅助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1、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简称,是一种心脏疾病。人体的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以5~6升/分的速度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营养和氧气,代谢废物。当心脏的任何结构或者功能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出现异常时,都会导致心脏“回血”或向全身“泵血”的能力受损,这时候就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就是心力衰竭。

2、心脏移植是目前终末期心力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供者短缺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机械循环支持技术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多种治疗选择。心室辅助装置(vad)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循环支持,在桥接心脏移植、终点治疗、为临床决策争取时间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3、在心室辅助装置领域,导管泵的各部件之间连接一般采取部件之间接触抵接后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采取嵌套的方式,嵌套采用的方案是直接嵌套,通常不考虑两者之间的直径或其他嵌套参数,然而这两种常规的方案在结合部位处会存在缝隙、台阶或者卷边等现象。例如,两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直接抵接后焊接,这样的结构可能会在接触部位产生焊接凸起,表面不光滑,或者焊接后容易发生脱落风险;又例如,对于直接嵌套的方案来说,各部件之间的直径大小不一或者各结构本身的厚度造成结合部位处存在台阶,即当入管嵌套进复合套管后,入管本身的厚度造成入管和复合套管存在过渡的台阶或卷边;这些结构会导致血液流经此处时发生血液的堆积,长期以往会形成血栓,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不同结构的嵌套方式,使得部件与部件之间存在夹紧力,该夹紧力使得各部件之间紧密装夹并形成特定的装配关系,存在紧密装夹关系的部件之间平滑过渡,无缝隙或尺寸变化,多部件连接形成完整光滑的表面,血液流通顺畅,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夹组件,装夹组件用于心室辅助装置的管路连接,装夹组件使得第一管和第二管在装配完成后,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内表面处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外表面处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导管泵、心室辅助装置,该导管泵和心室辅助装置的部件与部件之间存在紧密装夹的夹紧力,该夹紧力使得各部件之间紧密装夹并形成特定的装配关系,存在紧密装夹关系的部件之间平滑过渡,无缝隙或尺寸变化,多部件连接形成完整光滑的表面,血液流通顺畅,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心室辅助装置管路之间连接的装夹组件,管路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和第二管通过装夹组件连接,装夹组件包括具有弹性的延伸件和具有弹性的环形件;延伸件固定于第二管的一端且自然状态下延伸件的外径与第二管的外径相同;

3、其中,当通过装夹组件连接第一管和第二管时,第一管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环形件内部,环形件具有向内的夹紧力,夹紧力使得第一管与环形件固定连接;固定于第二管一端的延伸件装夹于环形件外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延伸件具有向内的夹紧力,夹紧力使得延伸件与环形件固定连接;

4、环形件与第一管、延伸件与环形件装配完成后,环形件、延伸件、第一管以及第二管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环形件、第一管以及第二管的内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

5、作为一种实施例,装夹组件还包括定位件和承接件,定位件设置于环形件内表面的一端,并被环形件的夹紧力向内夹紧,定位件的其中一端与第一管抵接,定位件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抵接,定位件的内表面与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内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以使得第一管、定位件、第二管连接处形成一个完整平滑的不存在间隙和尺寸变化的内表面;

6、承接件固定于环形件外表面且与定位件相反的一端,承接件一端与第一管抵接,另一端与延伸件抵接,承接件与延伸件装配完成后,承接件与延伸件的外表面与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以使得第一管、承接件、延伸件、第二管连接处形成一个完整平滑的不存在间隙和尺寸变化的外表面。

7、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二管设置为不少于两层的管体结构,第二管包括外管、内管,延伸件固定于外管的一端且延伸件与外管的外径相同;内管与定位件的其中一端抵接且内管与定位件的内径相同。

8、本申请还包括第二个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心室辅助治疗的导管泵,包括:入管、复合套管、电机组件,血液由入管流入,流经复合套管并从电机组件处流出导管泵,电机组件配置成为血液流动提供驱动力,导管泵还包括装夹组件,装夹组件包括具有弹性的延伸件和具有弹性的环形件,其中,延伸件固定于复合套管两端,入管与电机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紧密装夹于环形件内部,并且环形件的至少一部分紧密装夹于延伸件的内部,确保入管、复合套管、电机组件的内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以及确保入管、复合套管、电机组件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入管、复合套管和电机组件形成一个完整平滑的不存在间隙和尺寸变化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9、作为一种实施例,装夹组件还包括定位件和承接件,定位件的至少一部分紧密装夹于环形件内部,且用于平滑衔接入管与复合套管的内管,以及复合套管的内管与电机组件,承接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环形件外部,且用于平滑衔接入管与延伸件,以及延伸件与电机组件。

10、作为一种实施例,环形件设置为中空的环形结构,环形件包括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入管的至少一部分紧密装夹于第一环形件内部,电机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紧密装夹于第二环形件内部,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的至少一部分紧密装夹于延伸件的内部。

11、作为一种实施例,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配置为容置于第一环形件内部,且与入管和复合套管的内管配合以确保入管、第一定位件、复合套管的内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第二定位件配置为容置于第二环形件内部,且与电机组件和复合套管的内管配合以确保电机组件、第二定位件、复合套管的内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入管、复合套管和电机组件形成一个完整平滑的不存在间隙和尺寸变化的内表面。

12、作为一种实施例,承接件包括第一承接件和第二承接件,第一承接件配置为固定于第一环形件外部,且与入管和延伸件配合以确保入管、第一承接件、复合套管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第二承接件配置为固定于第二环形件外部,且与电机组件和延伸件配合以确保电机组件、第二承接件、复合套管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入管、复合套管和电机组件形成一个完整平滑的不存在间隙和尺寸变化的外表面。

13、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定位件的远端面与入管的近端面抵接,第一定位件的近端面与内管的远端面抵接,入管伸入第一环形件部分的厚度与第一定位件的厚度相同,入管、第一定位件、内管内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形成平滑衔接、无尺寸变化的内表面;

14、第二定位件的近端面与电机组件的远端面抵接,第二定位件的远端面与内管的近端面抵接,电机组件伸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心室辅助装置管路之间连接的装夹组件,所述管路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通过所述装夹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组件包括具有弹性的延伸件和具有弹性的环形件;所述延伸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且自然状态下所述延伸件的外径与所述第二管的外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组件还包括定位件和承接件,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环形件内表面的一端,并被所述环形件的夹紧力向内夹紧,所述定位件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抵接,所述定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抵接,所述定位件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内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以使得所述第一管、所述定位件、所述第二管连接处形成一个完整平滑的不存在间隙和尺寸变化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设置为不少于两层的管体结构,所述第二管包括外管、内管,所述延伸件固定于所述外管的一端且所述延伸件与所述外管的外径相同;所述内管与所述定位件的其中一端抵接且所述内管与所述定位件的内径相同。

4.一种用于心室辅助治疗的导管泵,包括:入管、复合套管、电机组件,血液由所述入管流入,流经所述复合套管并从所述电机组件处流出所述导管泵,所述电机组件配置成为所述血液流动提供驱动力,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组件还包括定位件和承接件,所述定位件的至少一部分紧密装夹于所述环形件内部,且用于平滑衔接所述入管与所述复合套管的内管,以及所述复合套管的内管与所述电机组件,所述承接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环形件外部,且用于平滑衔接所述入管与所述延伸件,以及所述延伸件与所述电机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件设置为中空的环形结构,所述环形件包括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所述入管的至少一部分紧密装夹于所述第一环形件内部,所述电机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紧密装夹于所述第二环形件内部,所述第一环形件和所述第二环形件的至少一部分紧密装夹于所述延伸件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配置为容置于所述第一环形件内部,且与所述入管和所述复合套管的内管配合以确保所述入管、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复合套管的内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定位件配置为容置于所述第二环形件内部,且与所述电机组件和所述复合套管的内管配合以确保所述电机组件、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复合套管的内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从而使得所述入管、所述复合套管和所述电机组件形成一个完整平滑的不存在间隙和尺寸变化的内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件包括第一承接件和第二承接件,所述第一承接件配置为固定于第一环形件外部,且与所述入管和所述延伸件配合以确保所述入管、所述第一承接件、所述复合套管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所述第二承接件配置为固定于第二环形件外部,且与所述电机组件和所述延伸件配合以确保所述电机组件、所述第二承接件、所述复合套管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从而使得所述入管、所述复合套管和所述电机组件形成一个完整平滑的不存在间隙和尺寸变化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远端面与所述入管的近端面抵接,所述第一定位件的近端面与所述内管的远端面抵接,所述入管伸入所述第一环形件部分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厚度相同,所述入管、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内管内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形成平滑衔接、无尺寸变化的内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管泵,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管设置有第一端面,所述电机组件设置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承接件的远端面抵接,所述第一端面沿垂直于所述入管延伸方向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承接件和所述第一环形件的厚度总和相同,以使得所述入管、所述第一承接件、所述延伸件、外管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形成平滑衔接、无尺寸变化的外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管设置有第一卡接面,所述电机组件设置有第二卡接面,所述第一卡接面紧密装夹于所述第一环形件内孔中,所述第二卡接面紧密装夹于所述第二环形件的内孔中,以使得所述第一承接件的远端面与所述入管的近端面抵接、第二承接件的近端面与所述电机组件的远端面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套管还包括加强管,所述加强管用于增加所述复合套管的强度以及为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心室辅助装置管路之间连接的装夹组件,所述管路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通过所述装夹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组件包括具有弹性的延伸件和具有弹性的环形件;所述延伸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且自然状态下所述延伸件的外径与所述第二管的外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组件还包括定位件和承接件,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环形件内表面的一端,并被所述环形件的夹紧力向内夹紧,所述定位件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抵接,所述定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抵接,所述定位件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内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以使得所述第一管、所述定位件、所述第二管连接处形成一个完整平滑的不存在间隙和尺寸变化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设置为不少于两层的管体结构,所述第二管包括外管、内管,所述延伸件固定于所述外管的一端且所述延伸件与所述外管的外径相同;所述内管与所述定位件的其中一端抵接且所述内管与所述定位件的内径相同。

4.一种用于心室辅助治疗的导管泵,包括:入管、复合套管、电机组件,血液由所述入管流入,流经所述复合套管并从所述电机组件处流出所述导管泵,所述电机组件配置成为所述血液流动提供驱动力,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组件还包括定位件和承接件,所述定位件的至少一部分紧密装夹于所述环形件内部,且用于平滑衔接所述入管与所述复合套管的内管,以及所述复合套管的内管与所述电机组件,所述承接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环形件外部,且用于平滑衔接所述入管与所述延伸件,以及所述延伸件与所述电机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件设置为中空的环形结构,所述环形件包括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所述入管的至少一部分紧密装夹于所述第一环形件内部,所述电机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紧密装夹于所述第二环形件内部,所述第一环形件和所述第二环形件的至少一部分紧密装夹于所述延伸件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配置为容置于所述第一环形件内部,且与所述入管和所述复合套管的内管配合以确保所述入管、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复合套管的内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定位件配置为容置于所述第二环形件内部,且与所述电机组件和所述复合套管的内管配合以确保所述电机组件、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复合套管的内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从而使得所述入管、所述复合套管和所述电机组件形成一个完整平滑的不存在间隙和尺寸变化的内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件包括第一承接件和第二承接件,所述第一承接件配置为固定于第一环形件外部,且与所述入管和所述延伸件配合以确保所述入管、所述第一承接件、所述复合套管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所述第二承接件配置为固定于第二环形件外部,且与所述电机组件和所述延伸件配合以确保所述电机组件、所述第二承接件、所述复合套管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从而使得所述入管、所述复合套管和所述电机组件形成一个完整平滑的不存在间隙和尺寸变化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远端面与所述入管的近端面抵接,所述第一定位件的近端面与所述内管的远端面抵接,所述入管伸入所述第一环形件部分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厚度相同,所述入管、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内管内表面位于同一表面,且连接处紧密贴合,形成平滑衔接、无尺寸变化的内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凯程小明朱静怡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恒瑞宏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