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环境污染控制的污水就地消纳梯级生态控污结构,特别涉及溢流雨 污水就地消纳的生态控污结构。
技术介绍
在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之前,现有的就地净化溢流雨污水的技术和装置或设施已经有不 少,特别针对初期效应明显的溢流雨污水,采用调蓄池储存初期溢流雨水,投加混凝剂沉淀 后排放或者在旱季时将其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到控制溢流雨污水污染的目的。但是,上述设施一般由多个结构部分组成增加了占地面积,由于许多城市河道周 围空间有限,不利于溢流雨污水集约化处理。同时混凝过程需要混凝剂等药剂、系统依靠电 能运行均增加了净化成本,而且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由于此类装置属于纯工程措施,没有 和周围环境进行有效融合,景观协调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为削减溢流雨污水中高浓度的污染负荷实现 水质就地净化,解决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生态控污的限制瓶颈,提出了溢流雨污水就地消 纳梯级生态控污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梯级生态控污结构为岸边式结构,所述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 梯级生态控污结构设有梯级生态处理净化系统,各梯 ...
【技术保护点】
溢流雨污水就地消纳梯级生态控污结构包括均匀布水系统承托层、生物拦截吸附填料、生态过滤填料和植物基质层和三角堰,其特征是:结构由两级组成,第一级底部设置均匀布水承托层,均匀布水承托层上方随机堆放生物拦截吸附填料,在第一级结构顶部覆有植物基质层,第二级内按照粒径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填放砾石与竹炭片,各级之间出水处设置三角堰,各级之间的连接面中透水面积占30%-40%,所述的结构布水承托层由廊道和钢筋混凝土条缝板构成,所述的生物拦截吸附填料为中空的竹炭筒,所述的植物基质层为聚乙烯网板、土壤、植物所构成的结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亮,刘智强,陈毓陵,倪利晓,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