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养殖污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489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养殖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对污水用微藻和有益菌进行模块化处理以及在处理后往水体中投放螺类、滤食性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实现养殖水环境的自我净化的步骤,通过筛选接种水产养殖水体中优势的、有益的如硅藻、绿藻等能吸收氮、磷的微藻,经快速培养后投放养殖水体调整水色并运用合理施肥、接种轮虫的方法控制藻类浓度,有益菌为能够降解水体中有机物与氨氮的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在投饲前将有益菌与饲料按比例混合,投饲后形成以饲料为基质的水底生物膜,联合使用微藻与有益菌,能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等有害污染物,同时将有益菌与饲料混合还能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运用微藻、有益菌处理后再投放螺类、滤食性鱼类来控制藻菌的过度繁殖,实现养殖水环境的自我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处理集约化水产养殖污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20年来,集约化水产养殖业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世界水产量在1996年达到1. 2 亿t,其中25%为人工养殖。在此条件下,养殖过程中投放的饲料所含的氮、磷大约只有 9. 和17. 4%被鱼同化,其残剩饲料和鱼类排泄物形成的污染物对水体、沉积物等造成严 重污染,引起浅水湖泊的退化,造成局部海域发生赤潮;水产养殖中使用的各类化学药品和 抗生素的残留物也污染了水域环境,使一些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干扰了野生种群的繁衍 和生存,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水体污染反过来制约水产养殖的发展,因此,水产养殖污 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日益受到关注。水产养殖业产生的大量富营养化污水的直接排放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 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污染控制技术应用较多的是一些物化处理技术,如沉淀 和过滤等,但沉淀和过滤等物化处理设施虽然造价和运行费用较低,但只能去除水体中的 悬浮物,不能去除水体中的溶解性污染物,例如对鱼类有强毒性的亚硝氮就不能有效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对废水处理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 养殖污水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对养殖水体用微藻和有益菌进行模块化处理的两 个步骤,其中用微藻进行处理的步骤包括(1)、对养殖水体中的微藻进行评估根据水色情况,初步确定养殖水体微藻类种 类和数量,然后从养殖水体中取样,过滤后用福尔马林固定,按大类进行计数,确定水体中 的优势藻群;(2)、接种优势藻群选择步骤(1)中计数多的优势有益藻作为接种对象,进行快 速培养后投入到养殖水体中调整水色,使得养殖水体的透明度为30-50cm ;(3)、控制藻类浓度根据藻类的生长曲线,确定投放微藻的时间和数量,控制养殖 水体藻类浓度;其中用有益菌进行处理的步骤包括(4)、测定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氮、溶氧、PH等水质指标;(5)、根据步骤(4)测定的指标确定将有益菌种的投放时间和投放浓度;(6)、根据养殖水体水质情况,将有益菌种与饲料按比例混合,采取特定的投饲管 理技术,以建立以饲料为基质的生物膜;其中的投饲管理技术是指进入养殖中后期,由于投饲量加大,就应根据温度、天气情况来定投饲次数和每次的投饲量,采用中午时间投料时加有益菌,这样如果不能被摄取 的残饵,就可以做为附在上面的菌繁殖的营养,加速菌的定点繁殖,有利于生物膜的形成; 其中的微藻可以是硅藻、绿藻等能降氮、磷的藻类。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对养殖水体用微藻和有益菌进行处理后, 往水体中投放刮食性、滤食性水生动物的步骤。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3)中藻类浓度的控制方法为运用合理施 肥、接种轮虫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结合。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5)中的有益菌种为芽孢杆菌和光合细 菌。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6)中的有益菌(光合细菌)浓度为细胞 数liTcells/ml,有益菌与饲料以2kg IOOkg的比例在投饲料前1小时进行混合。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水生动物为选择螺类、滤食性鱼类中的 一种或多种的结合。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养殖水体处理过程中采用了微藻快速生产工艺,能在短时间内大量接 种微藻,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特点,有效降低 养殖水体中的氮、磷含量,解决了传统的沉淀和过滤只能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不能去除水 体中的溶解性污染物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有益菌种来分解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和将氨氮降解、氧化为毒性 相对较低的硝酸盐,使养殖水体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3、由于在本专利技术处理养殖污水的过程中采用了微藻与有益菌联合使用,两者在养 殖废水处理过程中能相互促进,从而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4、本专利技术中的饲料投放是采用有益菌(光合细菌)与饲料混合的方式进行,有益 菌即可作为生物饵料,又可起到诱食作用,同时饲料又可作为光合细菌附着的媒介,促进水 底生物膜的生成。5、由于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在投饲料前将饲料与有益菌进行混合,并对饲料的投入采 用投饲管理技术,因此可节约投饲量,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饲料系数降低20-36 % ;减少残 饵、减少污染源,可降低氮磷的排放;具体实施例方式,包括对污水用微藻和有益菌进行模块化处理以及在处 理后往水体中投放螺类、滤食性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实现养殖水环境的自我净化的步骤,其 中对污水用微藻进行处理的步骤包括(1)、对养殖水体中的藻类进行评估根据水色情况,初步确定养殖水体微藻类种 类和数量,然后从养殖水体中取样,过滤后用福尔马林固定,按大类进行计数,确定水体中 的优势藻群;(2)、选择步骤(1)中计数多的优势有益藻作为接种对象,进行快速培养后投放到 养殖水体中调整水色,使得养殖水体的透明度为30-50cm ;(3)、根据藻类的生长曲线,采用合理施肥、接种轮虫等方法对养殖水体中藻类浓度进行控制;其中对污水用有益菌进行处理的步骤包括(4)、取水样,采用国标法测定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氮、溶氧、PH等水质管理常规 指标,为了减少误差,要求取水样时分散取样10个样,并按等比例混合;(5)、根据步骤(4)测定的溶氧来确定芽孢杆菌投放量和投放时间,如果溶解氧变 化突然加剧(降低),说明水体中有机大分子物质增加,就可接种该菌;根据水中氨氮来确定接种光合细菌的浓度和时间,如果氨氮浓度高于0.5mg/L 时,则开始投放,投放水体中氨氮浓度越高,则加入光合细菌也相对多些;(6)、根据养殖水体水质情况,在投饲料前1个小时将饲料和浓度为细胞数 IOiciceIlsAil的有益菌(光合细菌)以IOOkg 2kg的比例采用喷涂法进行混合,并根据 温度、天气情况等对投饲进行管理,建立以饲料为媒介的生物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 制,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 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专利技术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 据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 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处理水产养殖污水的方法,包括对养殖水体用微藻和有益菌进行模块化处理的两个步骤,其中对污水用微藻进行处理的步骤包括(1)、对养殖水体中的微藻进行评估根据水色情况,初步确定养殖水体微藻类种类和数量,然后从养殖水体中取样,过滤后用福尔马林固定,按大类进行计数,确定水体中的优势藻群;(2)、接种优势藻群选择步骤(1)中计数多的优势有益藻作为接种对象,进行快速培养后投入到养殖水体中调整水色,使得养殖水体的透明度为30-50cm;(3)、控制藻类浓度根据藻类的生长曲线,确定投微藻的时间和数量,控制养殖水体藻类浓度;其中用有益菌进行处理的步骤包括(4)、测定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氮、溶氧、PH等水质指标;(5)、根据步骤(4)测定的指标确定将有益菌种的投放时间和投放浓度;(6)、根据养殖水体水质情况,将有益菌种与饲料按比例混合,采取特定的投饲管理技术,以建立以饲料为基质的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水产养殖污水的方法,包括对养殖水体用微藻和有益菌进行模块化处理的两个步骤,其中对污水用微藻进行处理的步骤包括:(1)、对养殖水体中的微藻进行评估:根据水色情况,初步确定养殖水体微藻类种类和数量,然后从养殖水体中取样,过滤后用福尔马林固定,按大类进行计数,确定水体中的优势藻群;(2)、接种优势藻群:选择步骤(1)中计数多的优势有益藻作为接种对象,进行快速培养后投入到养殖水体中调整水色,使得养殖水体的透明度为30-50cm;(3)、控制藻类浓度:根据藻类的生长曲线,确定投微藻的时间和数量,控制养殖水体藻类浓度;其中用有益菌进行处理的步骤包括:(4)、测定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氮、溶氧、PH等水质指标;(5)、根据步骤(4)测定的指标确定将有益菌种的投放时间和投放浓度;(6)、根据养殖水体水质情况,将有益菌种与饲料按比例混合,采取特定的投饲管理技术,以建立以饲料为基质的生物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国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楚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