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蜂窝状催化剂塑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193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3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蜂窝状催化剂塑形模具。它包括第一底盖(1),第一底盖(1)的上方设有中层壳体(2),中层壳体(2)的上方设有顶盖(3);第一底盖(1)、中层壳体(2)和顶盖(3)围合形成容纳腔室;第一底盖(1)上设有第一通孔(101)和多个第二通孔(102),第一底盖(1)下部设有环形凸台(104);顶盖(3)上设有第三通孔(301)和多个第四通孔(302);第一通孔(101)和第三通孔(301)内穿设有第一棒体(4);第二通孔(102)和第四通孔(302)内穿设有第二棒体(5)。本技术可以便捷地将泥团状的催化剂材料塑形成为蜂窝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实验室小规模快速制备蜂窝状催化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蜂窝状催化剂塑形模具


技术介绍

1、催化剂是一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催化剂种类繁多,按状态可分为液体催化剂和固体催化剂;按反应体系的相态分为均相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均相催化剂有酸、碱、可溶性过渡金属化合物和过氧化物催化剂。多相催化剂有固体酸催化剂、有机碱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络合物催化剂、稀土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生物催化剂、纳米催化剂等;按照反应类型又分为聚合、缩聚、酯化、缩醛化、加氢、脱氢、氧化、还原、烷基化、异构化等催化剂;按照作用大小还分为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一些泥团状的催化剂在使用时,一般需要将其制成蜂窝状,蜂窝状的催化剂相比于泥团状的催化剂表面积更大,可以增大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更加利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提高,且便于安放。

2、为此,授权公告号为cn20664272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蜂窝催化剂成型装置,该技术包括支撑组件、动力组件以及成型组件,其中动力组件包括挤出锤,成型组件包括泥料槽、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状催化剂塑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盖(1),第一底盖(1)的上方设有中层壳体(2),中层壳体(2)的上方设有顶盖(3);所述第一底盖(1)、中层壳体(2)和顶盖(3)围合形成容纳腔室;所述第一底盖(1)上设有第一通孔(101)和多个第二通孔(102),第一底盖(1)的下部设有环形凸台(104);所述顶盖(3)上设有第三通孔(301)和多个第四通孔(302);所述第三通孔(301)与第一通孔(101)对应设置;所述第四通孔(302)与第二通孔(102)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孔(101)和第三通孔(301)内穿设有第一棒体(4);所述第二通孔(102)和第四通孔(302)内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状催化剂塑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盖(1),第一底盖(1)的上方设有中层壳体(2),中层壳体(2)的上方设有顶盖(3);所述第一底盖(1)、中层壳体(2)和顶盖(3)围合形成容纳腔室;所述第一底盖(1)上设有第一通孔(101)和多个第二通孔(102),第一底盖(1)的下部设有环形凸台(104);所述顶盖(3)上设有第三通孔(301)和多个第四通孔(302);所述第三通孔(301)与第一通孔(101)对应设置;所述第四通孔(302)与第二通孔(102)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孔(101)和第三通孔(301)内穿设有第一棒体(4);所述第二通孔(102)和第四通孔(302)内穿设有第二棒体(5);所述第一棒体(4)和所述第二棒体(5)均穿过容纳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状催化剂塑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盖(1)的上侧部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块(103);所述中层壳体(2)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限位槽(201),所述第一限位块(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祥张瑞前邱祁阮诗婷张启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