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相变换热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光热多能利用核反应堆系统及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1、太阳能具有高经济、易获得、绿色可持续的优点,是一种清洁能量,可以作为人类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太阳能受到天气、云层等的影响,使得太阳能的供应不稳定,无法长期提供可靠的能源供给。核能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可靠、长寿期的优点,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想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综合太阳能和核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热多能利用核反应堆系统及工作方法,该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经济性高的优点,可作为可靠的能源供应。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光热多能利用核反应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洞穴1、反应堆堆芯系统2、太阳能集热系统3、集热转换系统4和余热导出通道12;所述反应堆堆芯系统2置于地下洞穴1中,反应堆堆芯系统2与地下洞穴1之间的间隙形成余热导出通道12;所述反应堆堆芯系统2由外到内依次为安全壳体21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热多能利用核反应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洞穴(1)、反应堆堆芯系统(2)、太阳能集热系统(3)、集热转换系统(4)和余热导出通道(12);所述反应堆堆芯系统(2)置于地下洞穴(1)中,反应堆堆芯系统(2)与地下洞穴(1)之间的间隙形成余热导出通道(12);所述反应堆堆芯系统(2)由外到内依次为安全壳体(21)、径向反射层(22)和若干集成热管(23),若干集成热管(23)穿过上方的控制棒驱动机构(25)和安全壳体(21)伸入集热转换系统(4),控制棒驱动机构(25)包含若干向下方插入的控制棒(24);所述集成热管(23)内部为热管壳体(231),热管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热多能利用核反应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洞穴(1)、反应堆堆芯系统(2)、太阳能集热系统(3)、集热转换系统(4)和余热导出通道(12);所述反应堆堆芯系统(2)置于地下洞穴(1)中,反应堆堆芯系统(2)与地下洞穴(1)之间的间隙形成余热导出通道(12);所述反应堆堆芯系统(2)由外到内依次为安全壳体(21)、径向反射层(22)和若干集成热管(23),若干集成热管(23)穿过上方的控制棒驱动机构(25)和安全壳体(21)伸入集热转换系统(4),控制棒驱动机构(25)包含若干向下方插入的控制棒(24);所述集成热管(23)内部为热管壳体(231),热管壳体(231)内部包含有工质和多孔结构实现传热,集成热管(23)位于安全壳体(21)内的部分在热管壳体(231)外壁从上到下依次包含上反射层(232)、弥散燃料层(233)和下反射层(234);若干所述集成热管(23)位于安全壳体(21)内部的部分拼合组成堆芯活性区;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3)的碟式太阳能集热盘(32)位于可调节底座(31)上部,碟式太阳能集热盘(32)的背光面设置有若干热电转换器(33),热电转换器(33)产生的电能输入到散热风机(34),若干散热风机(34)布置于余热导出通道(12)内部;所述集热转换系统(4)的集热器(41)位于集成热管(23)的冷凝段,集热器(41)的凹面集热盘位于碟式太阳能集热盘(32)的焦点位置,集热器(41)吸收来自集成热管(23)和太阳能集热盘(32)的热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光辉,王成龙,田智星,田文喜,秋穗正,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