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组件及储能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1429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30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组件及储能电源。上述的电池管理组件包括电池管理电路板及电源转换板,电池管理电路板与电源转换板电连接,电池管理组件还包括反铆集成架,反铆集成架包括基板及避位架;基板用于安装固定于储能模组的顶部,基板形成有避位孔,电池管理电路板用于通过避位孔安装固定于储能模组的顶部,且电池管理电路板位于基板的上方;避位架设置于基板上。电源转换板绝缘固定于避位架的反铆部,相比于传统的电池管理组件,减少了电池管理组件的高度,同时减少了整个电池管理组件的占用空间,容易实现储能电源的低矮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的,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组件及储能电源


技术介绍

1、储能电源的电池管理组件包括电池管理电路板及电源转换板,电池管理电路板分别与电源转换板及电池模组电连接,为节省电池管理电路板及电源转换板的占用空间,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电路板及电源转换板在竖直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电池管理电路板通过第一固定支架安装固定于电池模组的上方,电源转换板再通过第一固定支架安装固定于电池管理电路板的上方,如专利cn114144052a所公开的储能电源,使整个电池管理组件的高度较高,且整个电池管理组件的占用空间较大,难以实现储能电源的低矮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度较低且占用空间较小的电池管理组件及储能电源。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电池管理组件,包括电池管理电路板及电源转换板,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与所述电源转换板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组件还包括反铆集成架,所述反铆集成架包括基板及避位架;所述基板用于安装固定于储能模组的顶部,所述基板形成有避位孔,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用于通过所述避位孔安装固定于所述储能模组的顶部,且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位于所述基板的上方;

4、所述避位架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避位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架体及反铆部,所述避位架的固定部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避位架的反铆部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电源转换板绝缘固定于所述避位架的反铆部,所述电源转换板位于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的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电源转换板与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存在第一通风间隙,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与所述基板存在第二通风间隙。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间隙大于所述第二通风间隙。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铆集成架还包括反铆钉,所述电源转换板开设有穿设孔,所述反铆部开设有反铆孔,所述反铆钉分别通过所述穿设孔及所述反铆孔铆接于所述反铆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位架还包括绝缘垫片,所述绝缘垫片设置于所述反铆部与所述电源转换板之间,且所述绝缘垫片套接于所述反铆钉,使所述反铆部通过所述绝缘垫片支撑于所述电源转换板。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铆部设有支撑凸耳,所述反铆孔开设于所述支撑凸耳,所述电源转换板绝缘固定于所述避位架的反铆部的支撑凸耳。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管理组件还包括散热作用组件,所述散热作用组件包括气流输入组件及气流输出组件;所述避位架还包括与所述架体连接的散热支撑部,所述气流输入组件及所述气流输出组件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避位架的散热支撑部,所述气流输入组件与所述气流输出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位于所述气流输入组件及所述气流输出组件之间,所述电源转换板位于所述气流输入组件及所述气流输出组件之间。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位架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避位架及第二避位架,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避位架及所述第二避位架之间,所述第一避位架的散热支撑部与所述第二避位架的散热支撑部相背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所述架体、所述反铆部及所述散热支撑部为一体冲压成型结构。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输入组件与所述气流输出组件之间存在正对作用区,所述正对作用区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风间隙及所述第二通风间隙对应设置。

13、一种储能电源,包括储能模组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管理组件,所述基板安装固定于储能模组的顶部,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通过所述避位孔安装固定于所述储能模组的顶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5、1、上述的电池管理组件,基板及电池管理电路板均安装固定于储能模组的顶部,电池管理电路板位于基板的上方,电源转换板绝缘固定于避位架的反铆部,使电源转换板通过避位架安装于基板上,如此使电源转换板集成安装于反铆集成架,这样电源转换板及电池管理电路板均集成安装于储能模组的顶部;而且,避位架安装于基板上占用空间较小,避免与电池管理电路板干涉的问题,即避位架起到较好的避位效果,同时使电池管理电路板与电源转换板避位安装;

16、2、上述的电池管理组件,由于基板安装固定于储能模组的顶部,避位架设置于基板上,电源转换板绝缘固定于避位架的反铆部,相比于传统的电池管理组件,减少了电池管理组件的高度,同时减少了整个电池管理组件的占用空间,容易实现储能电源的低矮化设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管理组件,包括电池管理电路板及电源转换板,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与所述电源转换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组件还包括反铆集成架,所述反铆集成架包括基板及避位架;所述基板用于安装固定于储能模组的顶部,所述基板形成有避位孔,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用于通过所述避位孔安装固定于所述储能模组的顶部,且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位于所述基板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间隙大于所述第二通风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铆集成架还包括反铆钉,所述电源转换板开设有穿设孔,所述反铆部开设有反铆孔,所述反铆钉分别通过所述穿设孔及所述反铆孔铆接于所述反铆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架还包括绝缘垫片,所述绝缘垫片设置于所述反铆部与所述电源转换板之间,且所述绝缘垫片套接于所述反铆钉,使所述反铆部通过所述绝缘垫片支撑于所述电源转换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铆部设有支撑凸耳,所述反铆孔开设于所述支撑凸耳,所述电源转换板绝缘固定于所述避位架的反铆部的支撑凸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作用组件,所述散热作用组件包括气流输入组件及气流输出组件;所述避位架还包括与所述架体连接的散热支撑部,所述气流输入组件及所述气流输出组件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避位架的散热支撑部,所述气流输入组件与所述气流输出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位于所述气流输入组件及所述气流输出组件之间,所述电源转换板位于所述气流输入组件及所述气流输出组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架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避位架及第二避位架,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避位架及所述第二避位架之间,所述第一避位架的散热支撑部与所述第二避位架的散热支撑部相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所述架体、所述反铆部及所述散热支撑部为一体冲压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输入组件与所述气流输出组件之间存在正对作用区,所述正对作用区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风间隙及所述第二通风间隙对应设置。

10.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模组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组件,所述基板安装固定于储能模组的顶部,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通过所述避位孔安装固定于所述储能模组的顶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管理组件,包括电池管理电路板及电源转换板,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与所述电源转换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组件还包括反铆集成架,所述反铆集成架包括基板及避位架;所述基板用于安装固定于储能模组的顶部,所述基板形成有避位孔,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用于通过所述避位孔安装固定于所述储能模组的顶部,且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位于所述基板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间隙大于所述第二通风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铆集成架还包括反铆钉,所述电源转换板开设有穿设孔,所述反铆部开设有反铆孔,所述反铆钉分别通过所述穿设孔及所述反铆孔铆接于所述反铆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架还包括绝缘垫片,所述绝缘垫片设置于所述反铆部与所述电源转换板之间,且所述绝缘垫片套接于所述反铆钉,使所述反铆部通过所述绝缘垫片支撑于所述电源转换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铆部设有支撑凸耳,所述反铆孔开设于所述支撑凸耳,所述电源转换板绝缘固定于所述避位架的反铆部的支撑凸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玖智廖兴群潘党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鹏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