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避免方形铝壳锂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避免方形铝壳锂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1222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避免方形铝壳锂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的方法,在最后一个静置工位上拆除该静置工位的外腔上充气头,并对该外腔上充气头的安装孔进行密封处理,当上板落下后,真空阀开启,当真空度达到‑70KPa后延时8s关闭真空阀,保压5s后打开破压阀,气管中残余的真空经由破压阀所连管路排出,破压至压力为0KPa后延迟5s抬起上板,上板落下后,氮气阀开启,当氮气压力达到10KPa后立即关闭氮气阀,保压0.5s后开启破压阀,气管中残余的氮气经由破压阀所连管路排出,破压至压力为0KPa后延迟5s抬起上板,可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前提下有效解决方形铝壳锂电池因二次注液量大而导致的溢液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尤其是一种避免方形铝壳锂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的方法


技术介绍

1、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烘干后会经过一次注液、注液后静置、负压化成、二次注液的工艺路线。其中注液工序采用等压注液的方式将电解液经电池注液孔注入电池内部,即静置过程中同时向注液机夹具内外腔中加压或抽真空,从而保证电池内外部压力相同,注液后电池外观无鼓胀变形等问题。但在生产过程中,电池经过负压化成后,极片和极组厚度有所增加,极片对电解液的吸收能力达到上限,难以继续吸收电解液,同时因负压化成过程为直接对电池内部抽真空,电池壳会向电池内部收缩,导致电池内部空间进一步缩小,不利于二次注液过程中电池对电解液的吸收,易造成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电解液由电池注液孔外流至电池表面污染电池表面)的问题。

2、现阶段,如图1所示,二次注液机采用等压注液原理,电池经机械手抓取至注液机下夹具(1)中,每个下夹具可放置8块电池,放满电池后设备自动将上夹具(7)安放在下夹具(1)上,并通过锁扣(2)将上下夹具进行锁定,上下夹具间通过u型密封圈(3)进行密封。完成上夹具(7)安放动作后,整个夹具前往打液工位进行打液,电解液经打液系统进入到上杯(6)中并通过上夹具注液嘴(5)与电池注液孔(4)慢速进入电池内部。完成打液动作后,整个夹具前往静置工位开始进行循环静置,二次注液机共有14个静置工位,静置过程工艺流程为:夹具到位后,plc控制上板(15)落下,外腔上充气头(9)和上夹具外腔下充气头(8)压合,内腔上充气头(11)和上夹具内腔下充气头(10)压合,同时开启真空阀(13),真空源经过气管(12)、外腔上充气头(9)、上夹具外腔下充气头(8)、内腔上充气头(11)、上夹具内腔下充气头(10)分别进入上下夹具间腔体和电池内部,保证电池内外部真空度相同,当真空度达到-70kpa后延时8s后关闭真空阀(13),保压5s后打开破压阀(14),气管(12)中残余的真空经由破压阀(14)所连管路排出,完成破压后延迟5s抬起上板(15),整个夹具前往下一个工位进行静置,静置过程中电池内部空间中的气体被抽出,电解液进入电池内部填补空位,依次经过1到14号静置工位完成真空静置后设备自动解开锁扣(2),上下夹具分离,电池完成二次注液进入下一环节。

3、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电池内部空间有限且二次注液量较大的情况下,极易发生二次注液后电解液由电池注液孔溢出电池的问题,污染电池二维码和电池表面,造成电池扫码不良的同时增加出货前打磨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方形铝壳锂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的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避免方形铝壳锂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的方法,在最后一个静置工位上拆除该静置工位的外腔上充气头,并对该外腔上充气头的安装孔进行密封处理,当上板落下后,真空阀开启,当真空度达到-70kpa后延时8s关闭真空阀,保压5s后打开破压阀,气管中残余的真空经由破压阀所连管路排出,破压至压力为0kpa后延迟5s抬起上板,上板落下后,氮气阀开启,当氮气压力达到10kpa后立即关闭氮气阀,保压0.5s后开启破压阀,气管中残余的氮气经由破压阀所连管路排出,破压至压力为0kpa后延迟5s抬起上板。

4、上述方法中,因最后一个静置工位的外腔上充气头被拆除,同时该静置工位的工艺流程变为氮气压力达到10kpa后关闭氮气源,保压0.5s后直接破压,静置过程中上下夹具间的外腔空间无压力介入,10kpa的微小氮气压力只通过内腔上充气头和内腔下充气头在约0.5s的极短时间内作用于上杯中残余的电解液上,从而使残余的电解液在极短时微小正压的压下被打入电池内部。

5、优选的,上述避免方形铝壳锂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的方法,用密封胶对外腔上充气头的安装孔进行密封处理,保证密封处不漏气。

6、优选的,上述避免方形铝壳锂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7、(1)电池经机械手抓取至注液机下夹具中,设备自动将上夹具安放在下夹具上,上下夹具锁定密封;

8、(2)整个夹具前往打液工位进行打液,电解液经打液系统进入到上杯中并通过上夹具注液嘴与电池注液孔慢速进入电池内部,完成打液动作后,整个夹具前往静置工位开始进行循环静置;

9、(3)夹具到位后,plc控制二次注液机的上板落下,外腔上充气头和上夹具外腔下充气头压合,内腔上充气头和上夹具内腔下充气头压合,同时开启真空阀,真空源经过气管、外腔上充气头、上夹具外腔下充气头、内腔上充气头、上夹具内腔下充气头分别进入上下夹具间腔体和电池内部,保证电池内外部真空度相同;

10、(4)当真空度达到-70kpa后延时8s关闭真空阀,保压5s后打开破压阀,气管中残余的真空经由破压阀所连管路排出,破压至压力为0kpa后延迟5s抬起上板,整个夹具前往下一个工位进行静置,静置过程中电池内部空间中的气体被抽出,电解液进入电池内部填补空位;

11、(5)电池完成除最后一个静置工位外其他静置工位上的静置过程后,上杯中的大部分电解液已经通过上夹具注液嘴由电池注液孔进入电池内部,此时电池内部液位达到极限,上杯中剩余电解液留在上杯中无法进入电池内部;

12、(6)拆除最后一个静置工位上的外腔上充气头,并用密封胶将外腔上充气头的安装孔进行密封处理,该静置工位的上板落下后,真空阀开启,当真空度达到-70kpa后延时8s关闭真空阀,保压5s后打开破压阀,气管中残余的真空经由破压阀所连管路排出,破压至压力为0kpa后延迟5s抬起上板,上板落下后,氮气阀开启,当氮气压力达到10kpa后立即关闭氮气阀,保压0.5s后开启破压阀,气管中残余的氮气经由破压阀所连管路排出,破压至压力为0kpa后延迟5s抬起上板。

13、优选的,上述避免方形铝壳锂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的方法,所述静置工位的数量为14个。

14、有益效果:

15、所述避免方形铝壳锂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的方法,通过改造设备构造,变更静置工位压力参数,可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前提下有效解决方形铝壳锂电池因二次注液量大而导致的溢液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免方形铝壳锂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最后一个静置工位上拆除该静置工位的外腔上充气头,并对该外腔上充气头的安装孔进行密封处理,当上板落下后,真空阀开启,当真空度达到-70KPa后延时8s关闭真空阀,保压5s后打开破压阀,气管中残余的真空经由破压阀所连管路排出,破压至压力为0KPa后延迟5s抬起上板,上板落下后,氮气阀开启,当氮气压力达到10KPa后立即关闭氮气阀,保压0.5s后开启破压阀,气管中残余的氮气经由破压阀所连管路排出,破压至压力为0KPa后延迟5s抬起上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方形铝壳锂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密封胶对外腔上充气头的安装孔进行密封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方形铝壳锂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避免方形铝壳锂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工位的数量为14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方形铝壳锂电池二次注液后溢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最后一个静置工位上拆除该静置工位的外腔上充气头,并对该外腔上充气头的安装孔进行密封处理,当上板落下后,真空阀开启,当真空度达到-70kpa后延时8s关闭真空阀,保压5s后打开破压阀,气管中残余的真空经由破压阀所连管路排出,破压至压力为0kpa后延迟5s抬起上板,上板落下后,氮气阀开启,当氮气压力达到10kpa后立即关闭氮气阀,保压0.5s后开启破压阀,气管中残余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江孙杭石发翔尹连鑫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力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