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1100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机壳,包括后壳主体和前壳主体,所述后壳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前壳主体。该转向机壳通过在保证产品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把螺蚊孔从之前的圆柱形改成T形,对用对转向机壳安装的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由原来的圆柱形改为台阶式,可以避免热节的产生,同时取消了转向机壳外部的网格筋轻量化,并且对应的将凸台拉到分型面,可以解决倒扣,去掉外面的砂芯,简化工艺,优化后的产品在结构上考虑了顺序凝固的原理,减小了产品局部地方的热节,优化了产品的拔模斜度和分型,从而避免了因外拔模不良而造成产品报废,解决的是重量较重,结构设计复杂,生产工艺复杂,产品生产成本很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转向器,具体为一种转向机壳


技术介绍

1、转向器是转向系统中减速增矩的传动装置,其作用是增大由转向盘传到转向器的力并改变力的传递方向,获得所要求的摆动速度和角度,其壳体是保证其总成整体性能的关键零件,该产品属于液压件,需要对产品的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果产品失效,会造成转向困难,容易引起交通事故,一般产品在设计时只考虑了其产品的功能性,而没有考虑到其工艺性和制造性,因而其设计的产品不仅重量重,而且可制造性并不是非常理想,这样的话就会增加工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了产品生产的效率和成本。

2、现在,提出一种新型的转向机壳来解决上述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机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产品的重量较重,结构设计复杂,生产工艺复杂,产品生产成本很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向机壳,包括后壳主体和前壳主体,所述后壳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前壳主体,所述前壳主体前端的顶部设置有预留孔,所述后壳主体和前壳主体的左侧分别设置有侧孔,所述后壳主体左侧的顶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后壳主体左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前壳主体左侧的顶端设置有第四连接孔,所述前壳主体左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前壳主体前端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安装脚。

3、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脚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壳主体后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第二安装脚,所述第二安装脚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第一安装脚的内部。

4、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脚关于预留孔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设置。

5、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孔贯穿第二安装脚的内部。

6、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外部呈台阶形。

7、优选的,所述侧孔分别贯穿后壳主体和前壳主体的左侧,所述侧孔与后壳主体和前壳主体的内部相连通。

8、优选的,所述后壳主体的顶端固定有凸台。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转向机壳实现了轻量化设计,产品设计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10、(1)通过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侧孔、第三连接孔、后壳主体、预留孔、第一安装脚、前壳主体、第四连接孔、第二安装脚、第二安装孔和凸台,在保证产品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把螺蚊孔从之前的圆柱形改成t形,进行轻量化,对用对转向机壳安装的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由原来的圆柱形改为台阶式,可以避免热节的产生,同时取消了转向机壳外部的网格筋,进行轻量化,并且对应的将凸台拉到分型面,可以解决倒扣,去掉外面的砂芯,简化工艺,优化后的产品在结构上考虑了顺序凝固的原理,减小了产品局部地方的热节,优化了产品的拔模斜度和分型,从而避免了因外拔模不良而造成产品报废,同时避免了合模面形成的飞边,使铸件外观更美观,仿生学轻量化设计,借助拓扑优化和有限元分析手段,加强零件高载荷高疲劳部分的材料,尽可能的减少低载荷部分的材料,并不损失零件的可制造性和实用性,使其优化后的产品重量减轻了0.4kg,同时也满足了产品的功能和使用要求,从而同时达到了减轻车重、省油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机壳,包括后壳主体(6)和前壳主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主体(6)的前端设置有前壳主体(9),所述前壳主体(9)前端的顶部设置有预留孔(7),所述后壳主体(6)和前壳主体(9)的左侧分别设置有侧孔(4),所述后壳主体(6)左侧的顶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孔(5),所述后壳主体(6)左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3),所述前壳主体(9)左侧的顶端设置有第四连接孔(10),所述前壳主体(9)左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所述前壳主体(9)前端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安装脚(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脚(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所述后壳主体(6)后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第二安装脚(11),所述第二安装脚(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2),所述第一安装孔(1)贯穿第一安装脚(8)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脚(8)关于预留孔(7)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2)贯穿第二安装脚(1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脚(8)和第二安装脚(11)外部呈台阶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7)贯穿前壳主体(9)的前端并与前壳主体(9)和后壳主体(6)的内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4)分别贯穿后壳主体(6)和前壳主体(9)的左侧,所述侧孔(4)与后壳主体(6)和前壳主体(9)的内部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主体(6)的顶端固定有凸台(1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机壳,包括后壳主体(6)和前壳主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主体(6)的前端设置有前壳主体(9),所述前壳主体(9)前端的顶部设置有预留孔(7),所述后壳主体(6)和前壳主体(9)的左侧分别设置有侧孔(4),所述后壳主体(6)左侧的顶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孔(5),所述后壳主体(6)左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3),所述前壳主体(9)左侧的顶端设置有第四连接孔(10),所述前壳主体(9)左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所述前壳主体(9)前端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安装脚(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脚(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所述后壳主体(6)后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第二安装脚(11),所述第二安装脚(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2),所述第一安装孔(1)贯穿第一安装脚(8)的内部。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志平李华张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乔治费歇尔金属成型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