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091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涉及红绿灯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左侧中上端与支撑斜板右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了伸缩机构,使得大货车后方被大货车挡住视线的轿车可以观测到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通过设置了保护机构,防止冰雹砸坏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导致红绿灯不能进行正常工作,且还可以防止高温天气下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的太阳的暴晒下导致温度过高的情况出现,通过设置了备用机构,方便路面车辆的正常行驶,避免由于红绿灯面板出现故障而导致路面出现拥堵,通过设置了伸出机构,方便对参与交通的行人和车辆进行全面提醒,避免拥堵时拥堵情况加剧或出现连环车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绿灯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


技术介绍

1、红绿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交通信号灯分为: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人行横道信号灯、方向指示指示灯(箭头信号灯)、车道信号灯、闪光警告信号灯、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在十字路口和车流量较大的地段均设有红绿灯,便于将人群和车辆进行分批疏散,避免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的产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红绿灯逐渐智能化,红绿灯也不仅仅用作指挥交通使用,现阶段所使用的只能红绿灯大多具有人脸识别功能,通常用于抓拍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群众和车辆,再将抓拍信息放置在公告栏以示警告。

2、现有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在优化时,大多体现在改变减缓撞击力的方面,例如专利号为cn202121756279.8的中国实用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人行红绿灯》,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设有智能红绿灯本体,智能红绿灯本体的前侧设有指示灯,智能红绿灯本体的外部设有防护壳,防护壳的前侧铰接有盖板,盖板的前侧且与指示灯相对应位置设有玻璃挡板,固定板的顶部且位于防护壳的左右两侧及后侧的位置均设有滑动连接的缓冲板,缓冲板与防护壳之间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减震弹簧。

3、虽然上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在改变减缓撞击力的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任然具有一定的弊端:

4、1、如图11所示,通过缓冲板与减震弹簧的配合使用,便于降低车辆对智能红绿灯本体所造成的冲击力,利用减震垫对智能红绿灯本体所承受的冲击力进行二次削弱,从而降低对智能红绿灯本体所造成的损害,便于节省维修资本,但上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人流过多时,在后端的人很难观测到红绿灯,导致容易出现闯红灯的现象,从而降低了红绿灯路口的安全性。

5、2、上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通过减震垫对红绿灯下端进行保护,红绿灯上端通过防护壳进行红绿灯进行保护,但在遇到高温天气时,红绿灯在太阳的暴晒下会导致防护壳内部产生高温,导致红绿灯很难进行正常工作。

6、3、上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大多通过一组指示灯进行工作,当红绿灯的指示灯出现故障时,路面容易出现拥堵,且维修需要时间,导致需要花费大量交警对路面交通进行指挥。

7、4、上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当在红绿灯路口出现车祸或拥堵时,红绿灯会继续进行工作,很难在第一时间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反应对参与交通的行人或车辆进行提醒,导致容易出现连环车祸。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该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左侧中上端与支撑斜板右侧固定连接、支撑柱左侧上端与控制器盒右侧固定连接;

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上端的底部右侧与支撑柱顶部左侧固定连接;

5、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底部左侧与伸缩机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

6、备用机构,所述备用机构右侧上端的左侧中端与伸缩机构中下端的右侧输出轴的右侧固定连接;

7、伸出机构,所述伸出机构右侧中上端的右侧与控制器盒左侧上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

9、支撑框,所述支撑框设置在伸缩机构上端右侧;

10、红绿灯面板,靠近支撑柱右侧的红绿灯面板的上下两端与支撑框内侧中左端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

11、固定限位杆,所述固定限位杆右侧与支撑框左侧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

12、滑动框,所述滑动框右侧上下两端凹槽内侧表面与固定限位杆外表面左端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框内侧左端的上下两侧与远离支撑柱右侧的红绿灯面板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

13、检测摄像头,所述检测摄像头右侧与滑动框左侧中端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还包括:

15、固定仓,所述固定仓顶部中右端与支撑框底部左侧固定连接;

16、双头电机,所述双头电机顶部与支撑框底部中左侧固定连接;

17、螺杆,所述螺杆右端与双头电机左端输出轴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螺杆外表面右侧与固定仓上端凸块的左右两侧中端孔洞内侧表面转动连接;

18、连接螺纹孔块,所述连接螺纹孔块左右两侧中端孔洞内侧表面与螺杆外表面中端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螺纹孔块顶部与滑动框底部固定连接;

19、其中,所述支撑框底部右侧与支撑柱顶部左侧固定连接。

20、优选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

21、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在保护机构左下端;

22、滑动连接杆,所述滑动连接杆左端与固定块右侧中端固定连接;

23、固定孔块,所述固定孔块左右两侧中端孔洞内侧表面与滑动连接杆外表面中端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孔块底部与支撑框顶部左侧固定连接;

24、滑槽,所述滑槽开设于支撑框顶部右侧;

25、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外表面下端与滑槽内侧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左侧中上端与滑动连接杆右端固定连接。

26、优选的,所述保护机构还包括:

27、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中端与固定孔块顶部固定连接;

28、保护直角板,所述保护直角板上端的底部与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直角板右端的左侧下端与支撑框右侧固定连接;

29、固定直角块,所述固定直角块底部左侧与固定块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直角块上端的底部表面与保护直角板顶部左侧表面滑动连接;

30、保护倾斜板,所述保护倾斜板底部凹槽内侧表面与固定直角块外表面上端固定连接;

31、其中,所述固定块底部与滑动框顶部左侧固定连接。

32、优选的,所述备用机构包括:

33、电机齿轮,所述电机齿轮左侧中端与双头电机右端输出轴的右侧固定连接;

34、凸出连接转轴,所述凸出连接转轴左端与电机齿轮右侧中端固定连接;

35、齿轮,所述齿轮上端与电机齿轮下端啮合;

36、连接转轴,所述连接转轴右侧与齿轮左侧中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转轴外表面右侧与固定仓左侧中上端孔洞内侧表面转动连接;

37、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左右两侧中端孔洞内侧表面与连接转轴外表面左端和外表面中端固定连接。

38、优选的,所述备用机构还包括:

39、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右端与第一锥齿轮下端啮合;

40、丝杆,所述丝杆顶部与第二锥齿轮底部中端固定连接;

41、滑动限位板,所述滑动限位板上下两侧的左右两端孔洞内侧表面与丝杆外表面中上端螺纹连接;

42、备用红绿灯面板,所述备用红绿灯面板顶部与滑动限位板底部中端固定连接;

43、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外侧表面与固定仓中端的内部表面固定连接;

44、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包括支撑柱(1)、支撑柱(1)左侧中上端与支撑斜板(2)右侧固定连接、支撑柱(1)左侧上端与控制器盒(3)右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4)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4)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5)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5)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机构(6)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机构(6)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机构(7)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机构(7)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倾斜板(59)顶部中端为平面,保护倾斜板(59)顶部左右两端为倾斜面,且保护倾斜板(59)底部中端开设有一矩形状凹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包括支撑柱(1)、支撑柱(1)左侧中上端与支撑斜板(2)右侧固定连接、支撑柱(1)左侧上端与控制器盒(3)右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4)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4)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5)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5)还包括: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春鹤
申请(专利权)人:羿聚智能装备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