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路基强夯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087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路基强夯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准备、路基填筑、质量检验、强夯试夯及填筑强夯。通过试夯对强夯方式调整及优化,以一遍满夯替代传统多遍夯击,在确保路基质量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的同时,降低了强夯遍数,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而且适当降低强夯遍数可以更好地控制土体的压实效果,避免了过多强夯导致的土体过度压实或不均匀压实而影响路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通过试夯优化夯击点的设计位置,以适应强夯施工方式,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而且增加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连续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路基强夯施工,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路基强夯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路基强夯作为一种常用的加固土壤和提高路基承载力的方广泛应用于各类公路、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跑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路基工程中。它通过利用大型夯锤对路基进行高频、高能量的冲击,使路基土壤颗粒重新排列,提高其密实度和承载能力,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路基强夯已经逐渐实现了机械化施工。传统的人工夯实方式逐渐被自动化、智能化的强夯机械所取代,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机械化施工还能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安全性。

2、路基强夯作为一种有效的土方施工方法,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超高填方路基强夯方面,由于超高填方的固有特性,其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超高填方路基在强夯施工过程中,填筑土方量大,由于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和密实,可能导致路基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加大了沉降控制的难度。在强夯施工过程中,夯击能量较大,容易引发土壤颗粒飞溅、尘埃飞扬等现象,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大型夯锤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意外沉降、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路基强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路基强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路基强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夯机均配置用于测量施工数据的测量组;所述强夯机配备的夯锤为圆形,所述夯锤直径D为2~3m,其底面对称设置多个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为250~300mm;所述夯坑内夯锤倾斜差≤D/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路基强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击点间距为4~6m,呈正方形布置,分别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路基强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路基强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路基强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夯机均配置用于测量施工数据的测量组;所述强夯机配备的夯锤为圆形,所述夯锤直径d为2~3m,其底面对称设置多个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为250~300mm;所述夯坑内夯锤倾斜差≤d/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路基强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击点间距为4~6m,呈正方形布置,分别设为第一夯点(71)及第二夯点(7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路基强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跳打法依次对所述第一夯点(71)夯击后,再依次对所述第二夯点(72)进行夯击作业。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路基强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响深度通过瑞利波试验进行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仕跃段久旭刘立员望鎏浩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